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世界林业研究》是由林业部科技委和林业部科技情报中心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它主要报道世界各国的林业发展道路和方针政策;介绍世界各国营林、水保、园林、木工、采运、林机、林化、林经、环保、科研和教育等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科技水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8,(10)
本刊讯9月19日,由国家林业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林产品交易会在山东菏泽举办。本届交易会本着与国际接轨、突破创新、双向交流的原则,以"培育林产品品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为主题,竭力打造展会亮点,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驰名商标企业参展。开幕式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指出,从全球看林业已成为应对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Economics and Tradein Forest Products of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简称SINO-RCETFOR)于1992年11月成立一是为了配合当时林业部国家林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及科研任务而设立。SINO-RCETFOR挂靠南京林业大学,由数十名教授、副教授为主组成科研团队,并形成了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  相似文献   

4.
拉动"互联网+林业"的引擎,实现林业的全面、可持续、现代化发展目标。近年来,国家在林业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逐渐驶入了有序、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2011年开始,国家林业局先后出版并下发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智慧林业发展规划研究》、《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框架设计》等一系列研究成果。2016年3月,国家林业局正式印发了《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确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技开发》杂志于1987年创刊,是由南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合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是国家林业局重点扶持期刊,以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喜爱。  相似文献   

6.
为了抢救大熊猫,解决近期匮食危机,建立长期的食料基地及稳定的主食竹类生态系统,根据国务院、林业部指示,林业部科技司下达了“大熊猫主食竹类生态系统研究”项目,并确定由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主持此项研究。为落实这一研究项目的研究方案,林业部科技司和保护司于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在成都召开了“大熊猫主食竹类生态系统研究”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林业部科技司和四川省林业厅的领  相似文献   

7.
学科形成的历史与现状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科由我国已故著名树木学家、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郑万钧教授创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学科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林业系统首批植物学博士授予权单位之一。1992年被评为原林业部重点学科。所属生物学一级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005年再次被遴选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发文批准在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等 8个单位设立植物新品种测试机构。其中 ,批准在南京林业大学的国家林业局南方种子检验中心设立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分子测定实验室的职责为 :参与起草测试指南 (标准 ) ;参与研究测试新技术、新方法 ;保存植物新品种基因图谱 ;承担实验室测定任务。该测试机构由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归口管理 ,测试任务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下达 ;并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制定的测试指南进行测试。国家林业局在我校设立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  相似文献   

9.
国家林业局不久前决定:启动“林业科技振兴计划”,将生物工程技术放在林业科学技术研究的首要位置。这是国家林业局继日前推出每年出资500万元重奖林业科技功臣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对林业的战略部署,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国家林业局将抓好科教兴林和依法治林两件大事,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效益和水平。周生贤说,今年中央级林业投资达到429亿元,比去年增长29%,国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创建于1952年,由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和湖北农学院等院校的森林利用学科合并组建而成。学科的创始人是国内外知名的陈桂陞教授、梁世镇教授、区炽南教授和张景良教授。学科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8年被评为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组建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再次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于1995年和2000年分别组建林业部“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学科还建有“国家林业局…  相似文献   

11.
信息3则     
《科技潮》2003,(5)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经研究决定,从2003年4月1日开始,《中国林业信息网》对国家林业局局域网用户免费开放。《中国林业信息网》(www.lknet.ac.cn) 提供林业行业信息收集、发布与查询服务的资源共享系统,开通至今已有7年的运营历史。网上信息资源由12大类30多个自建数据库群组成,累计信息量达20GB,动态信息每日更新。内容涉及林业新闻、政策法规、林业标准、林业文献、林业成果、实用技术、林业图书、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10月31日~11月1日,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办的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第19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的经济转型与中日经济关系的新课题"在邯郸校区美国研究中心隆重举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  相似文献   

13.
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木犀属植物品种国际登录中心”于2005年11月28日在南京林业大学成立,我校向其柏教授任该中心主任。这是继梅花品种国际登录中心以后在我国成立的第二家植物品种国际登录中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1日,由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协办的"第12届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年会"将在广东深圳举行。会议主题为:"建设地下空间使城市更美好"。  相似文献   

15.
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工业设计院成立于1984年10月,为国家林业局属设计单位,由国家建设部颁发资质证书。以南京林业大学各国家重点学科为技术依托,主要从事木材加工、人造板、制浆造纸、林产化工、风景园林、营林造林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咨询业务。可承担大型林产工业工程设计项目。专业人员配套齐全,现有设计人员52人,其中江苏省注册科技咨询专家4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3人,具高级职称的30人,中级职称的14人,聘请国内知名专家5人。1992年通过了“林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验收”,并被推荐为“林业工程建设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4月20—23日,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陈章良出席并致辞。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即将发布之际,本次大会邀请国际食品安全联盟、全球食品可追溯中心、欧洲可追溯研究中心及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构建安全与健康的食品产业链"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国际食品安全大会2010年首次举办,至今已召开5届,均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承办。本届大会有400余名代表参会,其中外宾代表20人。  相似文献   

17.
王康 《今日科技》2008,(8):21-21
安吉圣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4月,10年来坚持不懈在循环经济的竹子产业链上淘金,成为目前全国第一个实现竹叶黄酮(竹叶抗氧化物)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在竹子有效成分的研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建有省级“竹类资源化学利用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浙江大学有着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主要从事竹叶、  相似文献   

18.
陈建桦 《广东科技》2014,(12):152-153
竹子资源是重要的生态、产业和文化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子种类多、面积广、经济价值高。竹产业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林业重点发展的十大主导产业之一。主要探讨了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株洲一家公司发明一种国内首创、利用纯天然竹原纤维开发的服装面料从竹子中直接分离出纯天然的竹原纤维,并攻克了竹原纤维在纺纱、织布、染整中的技术难题,开发出天然纯竹、竹麻、竹棉、竹丝、竹涤系列面科和服装,并通过省级鉴定。国家纤维检验局、国家林业局竹子开发中心的专家认为,其性能超过棉、麻,该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种被喻为“会呼吸”的  相似文献   

20.
“生态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生态危机是人类文明延续的最大障碍,林业问题已成为众多国际组织、政治家、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国际社会对林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来看,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这是2月18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