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地球观测系统”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卫星”(CloudSat)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经过多次推迟,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由一枚德尔他2号火箭发射升空,加强了日益庞大的“地球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科学世界》2007,(10):75-75
中子星所具有的磁场随其自转而旋转.从磁场两极向外发射无线电波束(图解左)。中子星磁场两极的轴线通常与中子星的自转轴并不一致.因此.这种无线电波束在中子星自转时将随之旋转。无线电波束如果没有指向地球.在地球上就什么也观测不到(图解右上)。波束的方向如果恰好指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以观测到这种电波(图右下)。无线电波束随中子星自转而旋转.如果不停地扫过地球.那么在地球上就可以观测到具有确定周期的无线电波脉冲。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2007,14(2):146-146
11名欧洲科学家组成的天文观测组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颗星球被命名为“581c”,重量大约是地球的5倍。这颗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距离地球大约120万亿英里远。该星球围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转,这颗“红矮星”要比我们的太阳小很多、暗很多、温度也低很多。天文学家目前无法确定“581c”是否像地球那样为多岩石星球,还是表面有液态水的冰球。  相似文献   

4.
热词     
《广东科技》2011,20(21):7-7
天宫一号 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9月29日飞向太空。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其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目标是在2015年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相似文献   

5.
《科技知识动漫》2009,(1):40-42
今天,天文学家可以借助先进的太空观测仪器对恒星进行细致观测,推进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不过,天体观测的历史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许多文化建造了各种神秘的建筑,表明它们与地球每年绕日飞行存在关联之处。还有一些建筑显然考虑了星座和行星等天文知识。以下就是卫星拍摄到的这些古代建筑遗迹:  相似文献   

6.
《广西科学》2009,(3):242-242
极光往往同时在北极和南极区域出现,其出现的地点由地磁场线连接,这种联系预计也许会将两个极光的图案、位置和时间关联起来。2001年5月12日,两个地球观测飞船“IMAGE”和“Polar”处在对两极同时进行观测的较好位置,当时对南极来说是黄昏,对北极来说是黎明。此次科学家对观测获得的图片所提供的清楚证据分析得出,两个极光可以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7.
宇宙中不仅飞驰着眼睛可以看见的光(可见光),还有眼睛看不见的光(电磁波)。这其中就有超新星爆发和黑洞等天体发出的高能“X射线”。用X射线进行观测,可以查明宇宙中正在发生的许多用可见光观测无法探知的激烈现象。美国宇航局(NASA)引以自豪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钱德拉”持续观测宇宙高能现象已有近10个年头,本文就来集中介绍NASA在最近一年所公布的这台X射线太空望远镜所获得的最新图像。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巴法罗大学和美国宇航局推进技术实验室联合进行的一次观测和研究显示,表面上布满火山的木星卫二“爱莪”(英文名“Io”,以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爱莪”取名)可能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早期活动的重要资料,它目前的状况就像早期地球的缩影。通过观测“爱莪”,美国科学家发现它就像想象中的早期地球,好比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降生后几秒中就会发生神秘莫测的变化。科学家们很早以前就开始注意“爱莪”上的大型火山之一Loki,他们试图通过对Loki的观测和研究找到这颗行星上是否有正在活动的岩浆湖的存在。利用模型模拟,研究人员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5,(10):57-57
行星核的质量超过了理论上限值的2倍 根据昴星团望远镜在2004年7至8月获得的观测资料,天文学家发现。在编号为“HD149026”的一颗恒星近旁存在着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其后,再使用其他望远镜进行观测,查明该行星内核的质量竟有地球质量的70倍之多。按照现有的理论。一颗行星的内核是不可能超过地球质量的30倍的。对于研究行星系形成的理论天文学家来说,这项发现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在1995年首次发现了外星行星。  相似文献   

10.
热词     
《广东科技》2011,20(21)
天宫一号 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9月29日飞向太空。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其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目标是在2015年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05,(9):59
据报道借助于望远镜,我国河南天文爱好者张大庆观测到了火星上的太阳湖,这就是著名的“火星之眼”。据了解,进入10月份,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10月30日晚,火星运行到了离地球6942.28万千米的位置,这是两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一次,也是公众对火星进行观测的好机会。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全国各地的公众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火星。  相似文献   

12.
温室效应气体观测卫星GOSAT,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IBUKI”意为“地球的气息”。为了推算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IBUKI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红外线的特点,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地球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月女神(SELENE,是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的缩写,意为“月球探测工程”。而SELENE一词,又恰巧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故译为“月女神”)月球探测器上,装备了15种观测仪器。主卫星将在月球上空100千米的极地圆形轨道上,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整个月球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各种观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创始国之一,自2005年GEO成立以来,一直是联合主席国和执委会成员国,科技部代表中国政府参与了GEO各项活动的领导与实施,履行我国作为GEO成员国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为GEO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可观测性的拓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网络可观测性分析拓扑算法,提出了注入量测的可用性概念,给出了注入量测可用性判断法,它包括两个准则(辐射岛准则和环形岛准则)和一个算法(递归搜索法)。采用这一判断法可得到“唯一确定”的最大可观测岛,从而发展和完善了网络可观测性分析的拓扑算法。实例计算表明,算法是正确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再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人们将有机会观测到”金星凌日”。这一天文奇观上次出现是在1882年。6月8日,金星将飞过太阳圆面,并留下它的投影,同时它还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这一现象在天文学中被称为”金星凌日”。预计,在格林尼治时间当天凌晨1点30分到7点30分(北京时间9点30分至15点30分),  相似文献   

17.
徐衡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31(6):668-671,675
实验发现引力异常现象,它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却找不到科学的解释。通过对宇宙中有形运动物质绕系心公转而且自转这种普遍现象的研究,发现在宇宙中除已知的4种力外,还存在着第五种无形的旋转力;得到旋转力作用于有形物质的数学表达式-旋转力定理,也得到旋转力与万有引力的能量比值式(4e^3)/(π^3R^3)及形态比值常数为4/π^3。应用定理、能量比值式、形态比值常数对地球绕太阳形态变化进行计算时,得到与观测值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伽马射线暴”是指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产生能量强烈释放,导致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有大量的伽马射线降临地球的现象。这种宇宙伽马射线暴究竟来自何处?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一个谜,甚至被称为“天文学界的最大谜团”。近年来,随着人造观测卫星技术和数量的不断进步,人类正在逐步揭开宇宙伽马射线暴的起源之谜。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利用美国的“雨燕”号探测器和日本Here-2号观测卫星的观测结果,更让人们在研究宇宙伽马射线暴的追本溯源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另外,在追踪宇宙伽马射线暴的研究过程中,使得人们对宇宙的诞生和演化等其他谜团,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文所述正是有关宇宙伽马射线暴的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概括介绍利用三代某些天象的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意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这是目前研究近20多个世纪间地于自转长期变化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并介绍目前已得到的初步结果和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12,(8):42-53
我们在谈到黑洞这种天体时都将它视为一种真实的存在。虽然根据理论和某些观测事实已经认定确实存在着这种天体,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直接观测到过黑洞。那么,科学家凭什么会认为“确实存在着黑洞”呢?是否有可能使用某种方法直接“看见”黑洞来确认它的存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