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何旦 《镇江高专学报》1998,(1):13-17,24
6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三册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课本注:[烟花]形容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色.[下扬州]下,去到,即到扬州去.按:诗词炼字炼句,讲求以少胜多,即以最精炼的言辞,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诗词中自多平常词语.看似平常,其用并不平常.此类词语自可不注,因其字面意义不难索解,可由学习者自己去体味.但若要注了,便当揣摩,力求尽其佳处.象本句中  相似文献   

2.
"八月桂花遍地开".每年秋高气爽的时节,祖国江南大地桂花盛开,香飘万里.尤其是中秋佳节合家团聚赏月时,这浓郁的桂花芳香更使人心旷神怡.然而正如常言所说,"好花不常开".每到残秋殆尽,阵阵的桂花芳香便悄然而逝了.但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虽然已是初冬时节,可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寺的庭院内,有两棵奇特的桂花树却在争芳斗艳,竞相开放.  相似文献   

3.
参观了缔丽的邦巴因夏宫后,我们来到湄南河岸。丽日蓝天,风光媚人。那耸立河岸盛开着紫色和白色花朵儿的凤花,又把客人紧紧吸引住了。这种被华人称为凤花的植物,依我看就是杜鹃花。可不是吗?祖国的阳春三月,正是杜鹃花红的时节,在这儿也正好是三月凤花开满枝,只不过这花儿在泰国却长成粗挺的乔木。  相似文献   

4.
千年前的北宋皇宫,刚当上皇帝的神宗兴奋地穿着全副铠甲,英姿勃勃地在祖母曹后面前走来走去":您看我像不像一个大元帅?"聪慧的曹后一笑,明白神宗不满现状、有改革之念,这番"走秀"正是要寻求自己的支持。她的眼中充满慈爱,但言语十分冷静:"你如能永不贪军功,就是天下臣民的福分。"这就像一盆冷水,泼到神宗头上。  相似文献   

5.
小易 《科技智囊》2010,(9):73-73
<正>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这句话粗读的时候,觉得大概意思能够懂了,不想,在深究的过程中,却碰到了一个千百年来《易学》不解的难题。难题的关键在于"参伍以变",先来看参,参同叁,就是三的大写,参就是三;同理,伍是五的意思。"参伍以变"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而这正是本句所因承的两个前提。"赜"在前句中出现过,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历法中,把正月、二月、三月称为春季,用古代表示排行的"孟"、"仲"、"季",分别叫做"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和"季春三月"。季春三月转眼就到了,而农历三月左右最重大的一个的传统节日就是"清明"。从春秋时期开始,围绕着"清明"而来的祭祀、踏青等活动到现在已延续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8.
小易 《科技智囊》2010,(12):69-69
<正>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上文中我们谈了两点:"极深"和"研几",尤其对于"几"以及"知几",略表体会,但一"深"、一"几"囊括的内涵太广博了,接下来的这一句顺承前面的意思仍然在表述《易经》的精深。先来看这句的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是:正因为《易经》的深远、穷极,所以能通晓天下的志向;正因为把握细微、研究征象,所以能成就  相似文献   

9.
杨思谅 《大自然》1989,(4):10-13
每当丹桂飘香,秋菊怒放时节,我国沿海及通海河川沿岸城镇,河蟹纷纷上市,为人们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我国人民嗜蟹由来已久.宋朝付肱在他的《蟹谱》总论中写道:"蟚蚏者,二月三月之盛出于海涂,吴俗尤所嗜."唐朝陆龟蒙也有"药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诗句,似乎已到了嗜蟹如命的地步.人们对蟹的这种嗜好,究其原因,大概除了蟹肉鲜美之外,还在于河蟹上市时间"合适".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把持螯观菊咏螃蟹当作一种雅趣."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蕪讽和螃蟹咏"对吃蟹、观花、咏诗作赋的场景作了极生动的描绘.如今,我们虽然不必附庸风雅,也来个咏诗作赋,然而,当这天高气爽时节,三五朋友相聚,蒸上几只螃蟹,对着怒放的秋菊,也来个持螯赏菊话螃蟹,这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正"四四方方一张画,背着纸袋走天下。"看到这则谜语,你肯定马上能猜出它的谜底。不错!谜底就是邮票。不久前,广东广州市同福中路第一小学的同学们来到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以下简称展览中心),兴高采烈地观看了全国集邮文  相似文献   

11.
阳春暖三月,万树吐新绿。在春潮涌动、万物复苏的时节,2006年浙江省“科技做支撑、建设新农村”科技下乡活动于3月14日在磐安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上一句具体而微地说明了"象"的产生过程,由此定义了"象"的内涵;这一句则以类似的句式,说明了什么是"爻",以及"爻"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正>能说诸心,能研诸虑,侯之,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具列天地万物于心中,研究于思虑之中,因而占筮之,判定天下之吉凶,促成天下几微之事。逐字解读。"说":通"悦",喜悦、高兴,此处为取悦、说服的意思;"诸":众、各之意;"研":石为之开,研磨,有反复揣摩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思,同"究";"虑":思想;侯之:先儒多认为是传抄过程中出现的衍文,应删掉;"成":完成、成就;"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也有解释为光明而神圣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向来被解释为人参与天地万物创化的过程,然而这样一种创化论诠释将不得不面对两大困难,首先,唯物主义者会提出质疑:人怎么会有那么大力量影响到天地万物的创化?其次,天地位、万物育难道必须以"致中和"为前提吗?为此,分析了造成这些困难的症结。认为,要摆脱这些困难,对这句话就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应将其置于整个文本脉络中加以理解。这样,就能认识到,这句话不是要表达人参与天地创化的思想,而只是对上文"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的解释,其语意重点是中和而不是别的。  相似文献   

15.
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就是被后人称颂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传世名作《宿新市徐公店》,每每读来爱不释手,眼前就不由自主地浮现油菜花海蜂飞蝶舞的美妙画面,挥之不去。眼下正是阳春时节,又到了油菜花盛开的季节。  相似文献   

16.
何元茂 《科技信息》2013,(23):145-146
<正>在中国历史上,同为靠农民起义起家而成为"布衣天子"的除了刘邦,就是曾当过和尚和乞丐的最具传奇的明太祖朱元璋了。他还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由长江以南起兵而能向北夺取天下的帝王。打天下他有善聚群雄、攻无不克的骄人战绩,治天下有强化集权的"洪武之治"。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所建立的制度奠定了明清两代的政治格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影响了以后近600年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朱元璋?其雄才大略和人脉时势固然重要,但他高超的御人之道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治国之道在于任贤  相似文献   

17.
小易 《科技智囊》2011,(3):75-75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这一句继续在阐释易道功用。对于这一句,《周易正义》中有更详尽的解释:"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者,言易道如此,是故圣人以其易道通达天下之志,极其幽深也。"以定天下之业"者,  相似文献   

18.
荷塘真美     
正盛夏时节,我来到荷塘边,发现荷塘是那么美,那么恬静。正如大作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篇优美的文章——《荷塘月色》。看,那几片荷叶多么肥绿!几滴小水珠落在了荷叶上,又迅速地弹开来。"叮叮咚咚……"听,这是多么美妙的自然之声,仿佛是歌手在轻吟  相似文献   

19.
刘炜彬 《今日科技》2007,(10):15-16
金秋时节,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联合主办了浙江省"希望之光"计划——科技乡镇长培训班。这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希望之光"计划实施意见》,加强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本刊精选八位学员毕业感言。  相似文献   

20.
晓杨 《科技潮》2003,(1):45
二十四番花信风,简称“花信风”,也就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是我国古代对大自然中不同时节不同花期的一个概括。我国古籍《演繁露》中说:“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据古籍《蠡海集》记载:自“小寒”至“谷雨”,共四个月,八个节气,一百二十天。每五日为一候, 分为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风应之,谓之花信。其顺序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