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地区的秦皇岛32-6油田和绥中36-1油田为疏松砂岩油藏,疏松砂岩胶结方式多样、胶结程度差、结构疏松、强度小,现场取出的岩样松散、不易成形,洗油后一般为散砂,无法进行岩样流动实验,给疏松砂岩室内流动实验带来很大困难。提出了采用露头岩石制取、人工压制、液压机压制三种方法获得疏松砂岩岩样,并从岩样矿物成分、岩样渗透率、岩石力学性质、胶结程度等四个方面对三种方法获取的疏松砂岩岩样进行测试,与天然储层岩样进行对比,比较三种方法制作岩样的效果和难易程度。研究表明,三种方法制取的疏松砂岩岩样在矿物成分和力学性质等参数上与天然岩样相吻合,在渗透率和砂岩胶结程度上都较好地覆盖了目标区块岩样的渗透率范围和现有的胶结方式。三种方法制备的岩样可代替天然疏松砂岩岩样进行相关实验。提出的三种方法对以后类似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岩心是认识油藏最直接的实物资料,特别是水淹严重的注水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应用密闭取心资料开展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可为高含水阶段油藏下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沧东凹陷3口密闭取心井资料为基础进行了剩余油研究,总结了密闭取心井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开展了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总结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进行现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田开发中后期,地下剩余油的评估一直是油田开发的重要工作.当前比较精确的评估工作是在开发区块钻更多的加密井,并利用测量的井曲线进行剩余油评价,但这种方式会增加更多的开发成本.为此,依据油田采油井开采过程中的实际含水率推演地下岩层剩余油饱和度状况有助于油层开采方案的制定.针对岩心样品实验测定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反映了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依据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应用大庆长垣6口密闭取心井17块岩样的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研究给出由孔渗参数计算的因次法渗饱公式系数,进而构建由含水率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公式.依据该公式可以得出不同孔渗性质的储层,即使产水率一致,储层层内的剩余油饱和度并不相同的规律认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区1口新钻加密井剩余油饱和度的预测中,给出了与油藏开发相符合的开采建议,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油田水驱开发以来,受注入水影响,储层物性变化较大。砂岩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黏土含量高等特点,经过多年注水冲刷以及开采后期油水重力分异作用影响,储层易形成局部优势渗流通道,地下渗流场发生很大变化,进而影响油藏开发后期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初始储层物性参数已不能有效指导开发后期工作。为全面了解水驱油田储层物性变化研究方法及应用情况,寻找适合不同油田开发后期适用性技术方法,本文进行了大量调研,认为通过采用取心资料分析、驱替实验、孔隙网络模型、孔喉结构分形表征等方法,可从微观角度对孔喉特征参数进行描述,是研究储层微观物性变化的重要手段;而借助密闭取心、水驱油实验、数值模拟技术可定量表征储层参数变化,是研究储层宏观参数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砂岩储层时变分析各方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以期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合理方法研究储层参数时变规律,精准刻画不同流动单元内物性参数变化,建立动态地质模型,精确模拟开发中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家油田砂岩储层泥质含量高,存在常规酸化易出砂,导致酸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在储层伤害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溶蚀实验优选出适合金家油田疏松砂岩油藏的酸液类型,同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及环境扫描电镜对其酸化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酸化液配方对于疏松砂岩油藏酸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储层水淹对地层流体渗流规律影响刻画较难的问题,基于渤海典型疏松砂岩稀油油藏LD油田和稠油油藏Q油田密闭取芯井岩芯样品,开展水淹程度对油水相渗曲线影响实验研究。基于水淹对相渗影响认识,提取不同水淹程度下相渗曲线特征参数并重新组合,建立两种类型油藏考虑水淹影响的"全寿命"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与采用未水淹、弱水淹层段岩石样品完成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相比,中水淹、强水淹层段相渗曲线束缚水饱和度更高,残余油饱和度更低,等渗点更偏右,驱油效率更高。与不考虑水淹情况相比,考虑水淹影响的重构相对渗透率曲线,其残余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更低,含水饱和度相同时,两相相对渗透率均呈现整体降低趋势,最终驱油效率增大。与不考虑水淹影响的方案相比,考虑水淹影响的重构相渗在Q油田矿场数值模拟中应用,在含水98%时的采出程度提高近1%。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新近系河流相油藏大部分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现状,选取典型砂质辫状河沉积区羊三木油田,密闭取心与测井相结合,开展密井网区储层构型刻画。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溢岸沉积和泛滥平原4种4级储层构型单元。心滩内部发育泥砾型和落淤层型2类3级构型界面。泥砾在5级和3级构型界面处均有发育,但厚度不同,当泥砾层厚 0. 3 m时位于5级界面,厚度0. 3 m时一般位于3级界面。解剖了研究区心滩平面结构,指出滩头、滩主体、滩尾和滩翼不同部位的落淤层发育差异。结合岩心、测井及现代沉积,建立了研究区4级和3级储层构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金家油田砂岩储层泥质含量高,存在常规酸化易出砂,导致酸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在储层伤害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溶蚀实验优选出适合金家油田疏松砂岩油藏的酸液类型,同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及环境扫描电镜、残酸离子浓度评价技术对其酸化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酸化液配方对于疏松砂岩油藏酸化效果好,可有效防止粘土微粒运移,减少储层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9.
针对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储层的热伤害问题,研究了稠油油藏热采过程注入的高温、高pH 热流体对储层 渗透率的影响,研究中利用正反向流动实验方法,研究了高温冷凝液注入疏松砂岩后引起的微粒运移作用及储层渗透 率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储层矿物的水热反应实验,分析了疏松砂岩油藏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微粒运移机理。实验结果 表明,注蒸汽过程中,稠油油藏储层渗透率随温度及pH 值的升高而降低。高速流动的蒸汽及冷凝液造成储层内固相 微粒的运移及滞留,使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同时,高温、高pH 的蒸汽冷凝液既促使黏土矿物发生膨胀又造成储 层矿物发生溶解与转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稠油油藏疏松砂岩储层的储层热伤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火烧山油田和吉林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岩样进行破坏性和非破坏性实验,对不同岩性中裂缝的形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指导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裂缝发育规律的认识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图4,表2,参2  相似文献   

11.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非砂岩油气资源丰富,油藏具有单层厚度薄、纵向层数多、累积厚度大、油层连片性强、分布范围广的特点。试油试采表明,潜江凹陷盐间非砂岩油藏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盐间非砂岩油井普遍产量递减迅速。要适当控制开采速度,合理利用天然能量,采取有效增产措施提高最终采收率。对江汉油田王平1井区和王北115井区盐间非砂岩地层开展了水敏和气敏等储层伤害因素室内实验评价,并分别选用水和氮气作为注入介质进行岩芯驱替实验。通过对比分析敏感性实验和岩芯驱替实验结果,提出针对该盐间非砂岩油藏不同区块的合理开采方式,即王平1井区储层注水有助于改善渗流通道从而改造储层,而王北115井区存在强水敏性,适宜通过注氮气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12.
完井方式的选择对油气田开发至关重要,裸眼完井具有简单、方便、成本低和产量高等优势,但也容易发生井壁失稳,特别是对于疏松砂岩储层而言,因此在确定采用裸眼完井之前,必须先对其在目标储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本文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为例进行研究,该层段为一套疏松砂岩储层,胶结程度不高,为确定其裸眼完井是否可行,本文在 公式法的基础上,考虑油气渗流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建立了井壁岩石周向应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后的井壁稳定性评价模型。根据目标储层现有地质、测井及测试及室内实验方法获得的资料,应用上述模型,进行了目标储层井壁稳定性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井斜角度、压力衰减和储层产水三个因素对井壁失稳的影响,与现有完井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裸眼完井是不可行的认识,应采用套管完井并辅以防砂固井等措施。该结论对于其它疏松砂岩储层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3.
渤海油田部分开采区域为了研究油田水驱效果、水淹规律、小层剩余油分布状况等地层流体最真实情况,通过研究决定在渤海油田部分开发调整井,优选合适的取心钻头、密闭液等进行开发调整井密闭取心作业。近年来该项密闭取心技术在渤海油田开发调整井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对于渤海油田开发调整井开展不同油层水淹程度与剩余油分布情况的研究,优化开采方案,进一步识别区域岩性组合特征,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及原油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田开发过程中,对油藏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对油层发育状况进行再认识。北二东试验区经过40年的开发调整,大部分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油田产量逐年递减。为了增加可采储量,加密井完钻后,运用取心井和新井解释资料,对北二东试验区块进行油层发育状况重新认识评价。搞清该区块各油层组有效厚度、渗透率等储层特征参数及砂岩分布特点,为原油的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渤海某典型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稀油油藏密闭取岩心,对同一样品先后分别完成新鲜样品相渗实验和洗油样品相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中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后油水相渗曲线与新鲜状态下相渗曲线各关键参数均非常接近;未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后状态下完成的油水相渗曲线与新鲜状态下相渗曲线相比,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残余油饱和度较低,两相区范围接近,最终驱油效率较高。未水淹层段岩心若采用洗油后的柱塞进行油水相渗实验,其结果将偏离真实储层渗流规律。根据水淹程度对油水相渗曲线影响的认识,重构了考虑水淹影响的"全寿命"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矿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考虑水淹影响的重构相渗曲线的模型,在相同采出程度下,其含水率更低;在相同含水率情况下,其采出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密闭取心降压脱气对岩心含水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降压脱气导致含水饱和度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获得了砂岩油藏不同水淹状况下降压脱气前与降压脱气后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关系 ,以及不同气油比下降压脱气对含水饱和度损失的影响 .建立了一套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含水饱和度校正流程 .给出了针对华北油田京 2 71井在地层条件下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17.
陇东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 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低渗、超低渗或致密砂岩油藏的渗流机理认识及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36口井40块岩样的压汞资料,研究了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发现,储层孔隙结构存在单一分形和多段分形特征。不同孔径范围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不同的分形特征反映微观孔隙结构组合特征也是不同的,揭示了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表征微观孔隙结构的参数与分形维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可以用分形维数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薄互层疏松砂岩油藏特征,提出了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的时移地震AVO响应分析方法。利用测井数据和实验室岩石物理测量数据,确定了适合目标油田储层的高孔低胶结岩石物理模型,利用移动平均法计算薄互层油藏Backus参数,从而计算岩石弹性参数变化和分析Thomsen参数变化,计算各向异性介质界面反射和透射系数,利用测井资料合成角道集,分析了油藏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时的时移地震AVO效应。模拟数据分析表明,疏松砂岩对油藏有效压力变化十分敏感,含油饱和度与压力变化时,PP波和PSV转换波的时移地震AVO响应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地震模拟是进行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和有效区分油藏压力与含油饱和度变化的重要工具,对于充分挖掘我国油田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储层隔夹层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开展储层隔夹层认识和表征研究对油田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开发方案的编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东河砂岩段海相砂岩储层,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分析隔夹层的成因机理,将其分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两大类隔夹层。从岩心井隔夹层识别入手,开展电性特征对比、物性分析资料研究,识别出泥质、钙质和物性3类隔夹层,确立了非取心井隔夹层划分识别标准。进一步探讨了隔夹层的厚度、分布范围、垂向渗透率和产状4个主要因素在油田开发中的控制作用。隔夹层对油水的封堵能力与厚度、分布范围呈明显的正相关,垂向渗透率决定着注入水向上向下的波及程度和速度,顺夹层倾向方向注水往往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密闭取心井和模糊评判分析埕岛油田水淹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层的水淹状况。方法结合密闭取心井分析,遴选5个控制水淹层变化的参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结果流线位置、每米采液量、物性、井距和储层非均质性这5个参数从储层与注采两个方面影响着储层的水淹变化;使用模糊评价方法统计了11口新井的水淹状况,符合率达到84.2%。结论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以弱水淹—中水淹为主,剩余油富集;Ng 5砂组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水淹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