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精确实现给定轨迹的混合驱动五杆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实现轨迹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混合驱动五杆机构进行了逆运动学分析;以可控原动件加速度波动最小为目标函数,运用最优化方法,综合得到了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的各杆长尺寸和伺服电机的转角函数.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实现轨迹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混合驱动五杆机构进行了逆运动学分析;以可控原动件加速度波动最小为目标函数,运用最优化方法,综合得到了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的各杆长尺寸和伺服电机的转角函数.  相似文献   

3.
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的轨迹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的轨迹规划,使伺服电机在运动过程中所需扭矩的最大值为最小.通过对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动力学的分析,得到伺服电机的扭矩表达式,在满足速度和加速度连续的情况下,对其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在受外力作用下满足约束条件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应用机构逆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复杂轨迹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对设计的混合驱动五杆机构进行逆运动学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机构两原动件驱动电机的速度关系,仿真分析了原动件运动规律和初始位置变化对输出轨迹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将机构实测轨迹与理论轨迹进行比较,验证了混合驱动机构实现任意复杂轨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推导出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在受力平衡状态下的雅可比矩阵以及末端执行器对外作用力与驱动力矩τA 和τE之间的静力学关系式,为五杆机构的运动学、静力学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混合驱动平面2自由度七杆机构的可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单环运动链的可动性条件与其工作空间相结合,分析、求解平面多环、多自由度机构可动性的方法.该方法既适用于手工分析,也适用于计算机编程.利用这种方法详细地分析了混合驱动平面2自由度七杆机构的可动性问题.首先分析了七杆机构中2个五杆闭环运动链对应的2种五杆机构的可动性,得出了每一种五杆机构的2个连架杆成为曲柄的最小尺寸条件;然后分析了2种五杆机构的工作空间,得出了因环路之间的耦合而对于其可动性的进一步限制条件,从而最终得出了混合驱动平面2自由度七杆机构的3个连架杆成为无条件曲柄的可动性充分必要条件.最后给出了实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混合驱动柔索并联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工作空间受限的问题,以常速电机,伺服电机作为共同驱动机构,五连杆作为传动载体,将平面五连杆的优势和缠绕机构融合,构造出缠绕式的混合驱动五连杆装置。本文对混合驱动五连杆装置的运动学进行分析、建模,并且基于运动模型对其运动性能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缠绕式可重构机器人驱动机构结构合理,工作空间大,驱动控制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逆道运动学综合混合驱动可控六杆机构,建立综合的目标函数,利用MATLAB6.5 中Optimization工具箱获得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逆道运动学综合混合驱动可控六杆机构,建立综合的目标函数,利用MATLAB6.5中Optim ization工具箱获得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定轴转动的刚体构件、II级杆组和RR-RR-RR型III级杆组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一种新的机构动力学分析计算模型,根据模型对混合驱动机构进行拆分,并对得到的相应杆组模块进行计算.最后,运用该计算模型对一种混合驱动九杆机构进行实例分析,得到常速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平衡力矩,证实此建模计算分析方法可用于简化混合驱动机构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The use of high-speed,light-weight mechanic trans mi-ssion systems in modernindustries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precise positioning has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researchesinto dynamics and stability of mechanic trans missionsystems . As a result , there ar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studies on dynamics and stability of mechanis m and manyuseful conclusions have been obtained[1 3]. But the effectsof drive motor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s of mechanis mswere not discussed in these studie…  相似文献   

12.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从院校的协调发展来说,三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分析当下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提出建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联动机制的动因和必要性,并从追求“教学卓越”、提升产学研结合度、丰富社会服务内涵和重视院校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此探索提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联动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混合驱动连杆机构中,构件的质心大都作变速运动,产生的动载荷难以完全平衡和消除,不但辅助电机所需的驱动功率偏大,对辅助运动电机的控制不利,而且也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本文分别进行了碳素钢、尼龙、酚醛层压材料等不同材料构件机构的动力学计算,分析对应辅助驱动功率的大小;并通过在混合驱动连杆系统实验台上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它们对系统动态输出性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混合输入型五杆轨迹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混合输入型机构有两种类型的输入,一种由实时不可调速(RealTimeNon-Adjustable,RTNA)马达供给;另一种由实时可调速马达(RTA马达)供给.RTNA马达提供主要的动力,RTA马达则起运动调节作用.这样一种构型能实现可编程的输出运动且具有高的运行速度、承载能力和能效.文中以机构不产生死点位置为依据,对混合输入型五杆机构进行分类,并对每种类型机构的轨迹实现范围进行了研究.在混合五杆机构优化设计时,以实现一组轨迹输出时所需的最大RTA马达的功率作为最小化求优的目标函数.举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多样化的电动机变频调速方法并推出更加简便易行的系统,在分析磁链轨迹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把电力电子逆变器与电动机视为一体的调速方法。利用改变电力电子逆变器工作模式的方法,产生一组电压空间矢量,该电压空间矢量在电动机定子内的磁链轨迹为逼近圆形的正多边形。磁链的旋转角速度可以通过插入零电压矢量的方法改变,从而实现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物理概念清晰,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微机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首先阐述了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它是在维持定子磁链幅值恒定的前提下,通过电压空间矢量来调节定子磁链的旋转速度,从而控制转矩和转速.其次,在此理论基础上,简单地建立了系统的模型,说明了它的工作过程以及与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不同.最后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直接转矩控制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跟踪性能和优异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汽车动力学的分析,提出了电动轮驱动系统应遵循的控制原则即输出转矩闭环控制;比较了目前常用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控制策略,并提出了新的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放置辅助检测绕组和采用硬件积分器,对电机绕组磁链进行实时检测;结合绕组电流进行转矩估算,经过转矩误差PID反馈控制,实现电机输出转矩对转矩给定指令的跟踪.建立了实际的转矩闭环控制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测得到的电机输出特性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在低速运行时磁链和转矩脉动大,以及低速时定子电阻的变化导致磁链估算产生较大误差等影响电机稳定运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饱和函数-sat函数代替二阶滑模算法中的符号函数,实现滑模控制切换的连续性,削弱滑模控制中的抖振;然后再利用改进的二阶滑模算法来设计速度和磁链控制器,替代传统的直接转矩中的滞环比较器,抑制转矩和转速的波动;最后通过在磁链估算中建立基于模糊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的定子电阻补偿器,消除定子电阻变化对磁链估算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性能,减少研制风险,基于M atlab-S im u link环境,建立了由十二相同步电机、电压型逆变器、螺旋桨及船舶负载组成的推进系统的各部分及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变压变频控制的十二相同步电动机带螺旋桨及船舶负载系统的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为了提高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性能,推导了十二相同步电动机直轴气隙磁链观测器的模型,籍此构建了十二相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各模型建立正确,十二相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方案能够实现转矩与磁链控制解耦,能够满足舰船电力推进系统动态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抗干扰能力和改善动态性能, 设计了双闭环调速系统。 采用由电流滞环和转速外环构成的感应电 动机双闭环控制, 以进一步提高动态特性。 当 1. 5 s 时, 负载由 15 N·m 变为 30 N·m, 转速仍维持恒定的 1 400 r/ min, 同时加强磁链控制, 构建了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的多重闭环控制的调速系统。 实验结果表 明, 该系统动态性能更好, 磁链轨迹更接近于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