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郑麦366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驻马店市农科所进行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试验.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以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最好.新坡村与驻马店市农科所的产量分别为8085,8202kg·hm-2,比100%控释尿素处理增产5.3%和7.1%,比100%普通尿素处理增产21.0%和22.6%,比对照(不施氮处理)增产40.0%和43.7%,之间的差异达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和兴农场进行了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新坡村与和兴农场的产量分别为6780 kg/hm2和6 550 kg/hm2,比100%控释尿素处理增产5.1%和5.6%,比100%普通尿素处理增产16.2%和17.8%,比对照增产22.1%和20.8%;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玉米的产量差异达1%显著水平.该试验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主要在穗粒数和百粒质量方面,对穗长、穗粗和株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节肥增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科学》2017,(11):1797-1800
在驻马店市砂姜黑土上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控释尿素在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19.4%~41.7%;两个试验点产量达到最高的试验处理均为控释尿素全部一次性基施处理,分别达到7 333.0 kg/hm~2和7 621.0 kg/hm~2,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提高76.5 kg/hm~2和249.0 kg/hm~2;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20%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两种氮素肥料及含控释尿素的BB肥在驻马店市农科所农场进行夏玉米肥效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00%控释尿素处理产量最高,为7920kg·hm-2,与同等氮素用量的普通尿素相比增产690kg·hm-2,提高9.5%,增产效果显著;控释尿素用量在70%到100%时,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普通尿素也呈现同样趋势,随尿素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在增加;70%控释尿素处理与100%普通尿素处理之间相比,产量差异不大,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说明施用控释尿素可以比普通尿素用量减少1/3的纯氮用量,夏玉米作物产量并不下降.控释BB肥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5.
对大棚番茄进行了包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的田间试验,并对番茄的品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大棚番茄单施D90控释尿素产量最高为69.10 t.hm^-2,比对照增产17.42 t.hm^-2,增产率为33.7%;比尿素增产10.46 t.hm^-2,增产率为17.8%;D90:U比为1.75:0.25处理比对照增产13.82 t.hm^-2,增产率为26.7%;比单施普通尿素(0:2)处理增产6.86 t.hm^-2,增产率为11.7%;均达极显著水平.控释尿素单施、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均具有增加单株果数、单果重的效果;并可降低硝酸盐含量和提高可溶性糖、Vc和氨基酸含量的显著效果.综合品质指标依次为:D90:U不同配比肥料的内在品质依次为:2:0 >1.75:0.25>1.5:0.5>1.0:1.0>CK>0:2.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施氮(对照)、施用等氮量的铵态氮(硫酸铵,AS)、硝态氮(硝酸钠,SN)和2∶1的硝态氨、铵态氮(SN与AS质量比为2∶1)处理,同时在洛阳3个试验点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铵、硝态氮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平均比对照组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6.2%,单施硝态氮干物质累积量最大,硝态氮比铵态氮处理成熟期增加6.5%。硝态氨、铵态配合次于硝态氮而高于铵态氮。氮肥形态主要影响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的穗数。单施硝态氮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5.6%3.6%和5.4%;比施用铵态氮肥穗数增加6.1%。硝态氨、铵态氮配合效果次之。氮肥形态对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的显著作用最终影响了籽粒产量:施用硝态氮肥比对照组平均增产21.1%,比铵态氮增产9.2%;硝态氨、铵态氮配合比对照增产13.1%。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北京地区合理的施氮量,本文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优化喷灌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累积量和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喷灌条件下单季施氮量为110 kg·hm-2时.土壤氮素含量没有出现增加现象;而单季施氮量大于等于220 kg·hm-2时,0~250 cm剖面均显示出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现象,且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单季施氮量为220~550 kg·hm-2时3年氮素累积淋洗总量(淋洗到100~300 cm土层内)在406~882 kg·hm-2之间;氮素淋洗均发生在夏玉米生长季节,而冬小麦季节在优化喷灌条件下未发生渗漏.由于研究区土壤中试验初有大量氮素累积,使得第一个试验季节,施氮与不施氮处理作物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后2个试验季节,与不施氮相比,单季施氮110 kg·hm-2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单季施氮高于330 kg·hm-2时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单季施氮量高于220 kg·hm-2时,作物氮肥利用效率急剧下降.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该地区单季施氮肥为110 kg·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以及施氮对滨海盐土氮素转化的影响,探究提高滨海盐土氮素供应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以江苏北部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接种AMF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对土壤氮素矿化和氮素供给的影响。【结果】施氮对菌根侵染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低氮处理(N1,施氮量为92 mg/kg)菌根侵染率达45.22%,显著高于高氮处理(N2,施氮量为184 mg/kg)的32.44%,而不施氮处理(N0)菌根侵染率仅有16.00%。在接种AMF 1 d时,低氮处理的滨海盐土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高氮和不施氮处理的滨海盐土(P<0.05),说明较高的菌根侵染率更有利于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施氮及接种处理显著影响了滨海盐土的氨化过程(P<0.05),但并未对其产生交互作用。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除培养5和10 d外,其余时间点高氮处理滨海盐土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低氮以及不施氮处理(P<0.05)的滨海盐土,硝化作用受施氮和接种AMF的交互作用影响。滨海盐土净氮矿化量以及净氮矿化速率在施氮处理和接种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交互作用对其产生了极显著促进作用(P<0.001)。【结论】对于滨海盐土,添加过多的氮反而抑制丛枝菌根真菌与耐盐植物共生关系的建立;施氮有利于提高滨海盐土的氮矿化作用,施氮量过高并不能对其供氮能力产生促进作用;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的建立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施氮和接种AMF通过一定的交互作用对滨海盐土氮矿化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1/2实施),在盆栽条件下,不同水分状况氮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及对其进行解析和寻优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各试验因素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含水量>越冬期施氮>拔节期施氮>灌浆期施氮>苗期施氮。施氮关键时期为越冬期、拔节期;苗期施氮和土壤含水量及越冬期施氮和土壤含水量交互效应显著,其中越冬期施氮和土壤含水量比苗期施氮和土壤含水量交互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对‘凤丹’表型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Feng Dan’)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确定氮素形态最佳配比,促进高产高效科学施肥。【方法】采用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N-CONH2)3种不同氮素形态,设置不同氮素形态配比,考察‘凤丹’的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在固定磷钾等量施肥条件下,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及铵态氮、硝态氮配施对‘凤丹’的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铵态氮与硝态氮摩尔配比在50:50的处理下,‘凤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达到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85%、39.18%和25.98%; 胞间CO2浓度最小,较对照降低了14.67%; 植株的千粒质量和单株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1.86%和43.05%。【结论】铵态氮与硝态氮等比配施可使‘凤丹’的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大幅提高,可为‘凤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尿素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制备过氧化尿素(UP)的适宜条件,探讨了10种稳定剂对UP产品纯度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剂能提高uP的纯度,且酸式稳定剂优于碱式稳定剂。同时发现,稳定剂对UP的高温热稳定性影响较大。50℃、24h的恒温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稳定剂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UP的热稳定效果最好,酒石酸的效果最差;复合稳定剂对UP的热稳定效果均优于单一稳定剂。此外,低温下葡萄糖酸钠对UP具有稳定效果,而高温则无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尿素腐蚀机理,尿素设备腐蚀的主要形式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操作和设备选材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用于尿素合成的水溶液全循环法、二氧化碳汽提法、氨汽提法的工艺及其流程特点、适用范围,并从几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用脲酶预反应器与铵离子选择性光极结合成功地制作了尿素传感器,研究了尿素传感器的响应性质,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98.5%-101.3%的回收率说明测定方法基本可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尿素合成塔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工艺和设备检测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山西科技》2001,(5):37-38
本文对缓释及控制释放尿素的产业化动向、研究与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尿素和乙醇反应体系,采用Box-Behnken设计研究反应温度、体系pH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氨基甲酸乙酯生成的影响,并根据反应机理,建立了尿素和乙醇亲核取代反应生成氨基甲酸乙酯的表观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高温、高乙醇体积分数和较小的pH有利于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通过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尿素–乙醇–水三元体系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量,但在真实酒样中,该模型对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预测值为实测值的66.4%~86.5%,从动力学的角度证明干红葡萄酒中尿素为氨基甲酸乙酯的主要前体,但并非唯一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