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及其填埋层的微生物对渗滤水的回灌处理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为改善覆盖土层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在试验所用的亚粘土中必须加入一定比例的细砂,土砂比以7:1为佳。土砂比为7:1的土柱对进水COD负荷为6.6 ̄115gm^-2·d^-1的渗滤水在运行两个月的时间内,COD去除率可达98%左右,对渗滤水回灌填埋场前后的填埋堆层的微生物镜检结果表明,经回灌处理后的填埋场相当于一个生物  相似文献   

2.
在文献「1」回灌技术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土壤柱,垃圾柱,土壤-垃圾混合柱模拟了填埋场土壤覆盖层,垃圾填埋层,填埋场混合填埋层的情况,探求出工程设计所需的垃圾填埋场渗流水回灌净化能力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1]回灌技术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土灌注、垃圾柱、土壤一垃圾混合柱模拟了填埋场土壤覆盖层、垃圾填埋层、填埋场混合填埋层的情况,探求出工程设计所需的垃圾填埋场沙滩水回灌净化能力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和单相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生物滤床组合型系统(UBF)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用于处理本研究用的废水没有显著效果.采用单相UBF系统,当温度为35℃,水力停留时间为12h,CODCr容积负荷率为每天每立方米10kg,每天每千克VSS的CODCr污泥负荷率为0.53kg时,CODCr去除率平均为的94%,产气量4.77L·L-1·d-1.其中甲烷含量为75.8%.  相似文献   

5.
大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COD的衰减规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试验场渗滤液COD质量浓度进行长达3.5年的测定(1-2周测定一次),建立了填埋场渗滤液COD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了渗滤液COD质量浓度通过自然衰减达到了不同排放标准所需时间、同时提出填埋场的规划和设计可以由传统的渗滤液及时外排处理式转变为不及时外排,使其在填埋场内COD质量浓度大幅度自然衰减后抽出处理,这样可以大量节省费用,简化操作工艺。  相似文献   

6.
垃圾填埋场中淋滤液回灌液压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垃圾填埋场中因进行淋滤液回灌而对孔隙水压力运移产生的影响,在忽略淋滤液在竖直方向上运移的前提下,在考虑填埋场淋滤液回灌的实际工况、液相本构方程、水量平衡条件和有机物生化降解的基础上,建立孔隙水压力理论方程。补充不同的边界条件,得到群井回灌和单井回灌2种情况下模型的解析解。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a)在进行单井回灌时,回灌进行到30 d后孔隙水压力基本稳定;孔隙水压力随离开回灌井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在离回灌井15 m范围内回灌效果较好,20 m以外的区域回灌效果较差。(b)在进行群井回灌时,回灌前期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加,填埋单元中各处孔隙水压力最终均达到回灌水头压力;与单井相比,群井的回灌效果较好。(c)淋滤液回灌在垃圾体中会产生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因此在实际工程中确定回灌的时间和距离时应考虑孔隙水压力。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了五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COD,BOD5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该填埋场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回灌处理研究,发现在回灌之前采用为调节渗滤液的pH值为NH3-N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同时pH为8-9的渗滤回灌到垃圾填埋场中改变了垃圾内部的酸性环境,加快了垃圾的生化反应使回灌后渗滤液的COD值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宁镇丘陵区森林土壤渗滤水的性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渗水采集器在杉木,火炬松、落叶栎林土壤中定期取水样分析,结果表明,5-6月份土壤渗滤水中的离子浓度普遍比7-8月份高得多,它们的浓度分布模式也因月份而异,杉林与栎林下土壤渗滤水的离子浓度及分布模式大同小异,但浓度大体上均高于松林,模式也与后者不同。5-6月份杉林地各种离子的淋失强度为最大,栎林地次之,松林地为最小;7-8月份则以栎林地淋失强度为最大,杉林地次之,松林地仍为最小,每年通过土壤渗滤水  相似文献   

10.
厌氧─好氧一体净化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净化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启动及运行特性,试验表明装置在自接种条件下启动,二周内可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出水COD<100mg·L-1.正常运行,HRT>6.2h时,COD去除率大于85.2%,BOD5去除率大于88.6%,出水水质满足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NH3—N在10.6mg·L-1左右.  相似文献   

11.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池SBR法对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亚硝化型硝化的可能性作了探讨。采用SBR法的最佳运行模式,对CODCr,BOD5,NH3-N分别为420 ̄4216mg/L,40 ̄990mg/L,120 ̄408mg/L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其去除率分别达到87.32 ̄96.56%,95.22 ̄99.33%,90.69 ̄99.34%,并提出了三池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镍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背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2μmol·L-1、5μmol·L-1NiCl2·6H2O浸泡早稻“921”种子,探讨镍对稻种萌发的影响及生理生化背景.结果表明:镍能有效加快稻种萌发进程、提高萌发整齐度.在浸种早期,镍显著增强种子电解质外渗及SOD、CAT活力;至浸种后期,镍在降低电解质外渗及SOD、CAT活力的同时,提高了POD活力  相似文献   

13.
结合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工程.对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分析研究,着重介绍了场底平整、雨水导排和防渗系统、渗沥液和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终场覆盖系统等工程部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N-间甲氧基苯基亚胺基二乙酸合铜(Ⅱ)二水化合物[Cu(CH2COO)2NC6H4OCH3]·2H2O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a=1.0725(3),b=1.0851(4),c=2.1827(5)nm,v=2.540(2)nm3,Z=8,Mr=336.8,Dx=1.76gcm-3,μ=18.1mm-1,F(000)=1376。结构由直接法解出,偏离因子R=0.078。Cu(Ⅱ)离子与亚氨基二乙酸分子中一个氮原子、两个水分子氧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一变形四方单锥构型。Cu(Ⅱ)离子到四方单锥顶点O(7)原子(水2)的键长为2.279×10-1(4)nm,长于配位基平面内Cu-O和Cu-N的平均键长[1.939×10-1(4)和2.051×10-1(4)nm]。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Tb(DPSO)6·(ClO4)3、Tb(DPSO)7·(PF6)3及Tb(PBSO)6·(ClO4)3配合物(DPSO为二苯基亚砜PBSO为苯丁基亚砜).在室温下测定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Tb(DP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5D4→7F5跃迁谱带强度高达806.2cd,Tb(DPSO)7(PF6)3配合物中Tb3+发光强度次之,Tb(PB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弱.这说明二苯亚砜做为配体受激后向Tb3+离子传递能量的效率高于苯丁基亚砜,另外ClO4-做为阴离子也可增加Tb3+的发光强度,原因是部分外界ClO4-离子可进入内界参予配位,降低了配合物的对称性,部分解除了跃迁禁律,提高了Tb3+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6.
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类层柱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根型水滑石做交换前驱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过渡金属离子三元取代硅钨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M_2Al(OH)_6-SiW_9Z_3(H_2O)_3O_(37)(M=Mg ̄(2+),Zn ̄(2+),Ni ̄(2+),Z=Cu ̄(2+),Co ̄(2+)).用元素分析、XRD、IR、UV-DRS和DTA等手段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引入水滑石层间后,水滑石的层间距从0.92nm增大到1.47nm;提高了柱撑材料的热稳定性,随层的组成不同热稳定性顺序为:Mg_2Al≥Ni_2A1>Zn_2Al;随柱的组成不同热稳定性顺序为:SiW_9Co_3>SiW_9Cu_3.处于层中的杂多阴离子在层的脱羟基温度以下均能保持良好的Keggin结构。  相似文献   

17.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地下水污染源,成分复杂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是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之一.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市主要的4大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由于采用普通填埋方式、天然土层防渗,因此,研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李坑填埋场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包气带土层的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弥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服从线性规律,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池中渗滤液的COD下渗最大距离约为10 m,渗滤液的下渗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相UASB反应器处理碱法草浆黑液,并对结果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修正的Monod方程能够描述甲烷相基质的降解规律。当酸化相进水COD为7.550-11.981g.L^-1,甲烷相进水COD为5.059-8.835g.;^-1时,由模型计算很难厌氧生物降解物质为1.316gCOG.L^-1。由此可知,在本实验条件下甲烷相COD的最大去除率Emax=85.11%。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酸析木质素、电化学法及生物处理相结合的草浆蒸煮废液处理新工艺。废液pH3.0时,大部分木质素酸析沉降,CODCr去除率52.9%。酸析木质素后的废液采用铁作牺牲阳极,石墨作阴极的电化学处理法,废液中S2-的去除率达82.6%,Fe3+浓度达31.6mgL-1。后续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利用废液中Fe3+对生物反应过程的特殊刺激作用和絮凝作用,强化生物处理,出水水质:CODcr291mg·L-1,BOD294mg·L-1,SS23mg·L-1。  相似文献   

20.
五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特征及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五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COD,BOD_5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该填埋场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