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涤纶仿毛织物除应具有羊毛织物的外观及手感外,还应具有羊毛织物优良的保暖性及温暖感。本文就影响织物保暖性的热阻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并探讨了涤纶仿毛织物结构因素与织物热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着重研究处理对共混涤纶仿麻织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与涤纶仿麻织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碱处理条件下,共混涤纶仿麻织物的吸湿性、导湿性、透湿性和透气性均比海纶仿麻织物好,关键在于纤维中微量、尺寸和分布。  相似文献   

3.
精纺丝毛织物匹染时,由于羊毛绢丝纤维的结构有差异,易产生色差.本文重点探讨了消除丝毛混纺织物─浴匹染色差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羊毛和涤纶纤维的混纺比,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通过测试织物的性能建立模糊关系■。根据优选原则对于■进行讨论,确定出羊毛和涤纶的合适比例,以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由德清化纤厂、省化纤纺织研究所、杭州第一棉纺厂、杭州第四织布厂等单位组成的“异形化纤色纺仿毛织物一条龙研究”课题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该课题无论从原料开发到纺织工艺已基本成熟,产品质量基本稳定,经济效果也较好。因此省科委与省轻工业厅已于去年十二月通过了技术鉴定。涤纶纤维具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不可比拟的优良性能,如强度高,耐磨性好,织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藏氆氇织物独特的服用性能与原理,对结构相近的藏氆氇织物与普通毛织物以及化纤织物的规格、结构参数、舒适性能和耐用性能4方面进行试验测试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藏氆氇织物属于门幅窄小(23~27cm)的全毛斜纹厚重型织物,其具有经密小、纬密大,经纱粗、纬纱细,经向紧度小、纬向紧度大、总紧度大于100%的结构特征,且具有保暖、防风、防潮、沾水少和坚牢耐磨的独特服用性能,从而表明其对于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生产生活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织物及服装的质量和服用性能传统上都是由有经验的专家凭经验主观评价的.未来的纺织工业将采用自动化设备,高效地大规模地生产形式多样的高档毛织物及服装;消费者要求这些产品既要内在质量高、美观大方,又要耐用、舒适.为了迎接这种新的挑战,本文介绍一种客观评价毛织物内在品质和可缝性以及服装的外观质量和服用性能的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8.
以超细羊毛织物为对象,应用FAST测试仪测试了织物风格.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羊毛织物与传统的毛织物相比,其风格特征更加轻薄柔软、滑糯并具有良好的弹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整理剂HF-1通过后整理方式赋予涤纶长丝织物吸湿排汗性能,提高涤纶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改善织物手感和服用性能.通过对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整理工艺的研究,确定出涤纶织物应用整理剂HF-1进行吸湿排汗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整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综合值、导湿综合值、干燥速率及耐洗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整理剂HF-1整理后的...  相似文献   

10.
章对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棉包锦纶全牵伸丝摩擦纱以及棉包粘胶长丝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它们与纯棉环锭纱和纯棉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锦包涤纶长丝摩擦纱织物和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织物在服用、舒适性等方面均优于环锭纱织物。这两种摩擦包芯纱织物作为服用织物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织物动态热湿传递过程复杂、动态热湿舒适性能难以评价的问题,研究服用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对8种不同纤维的织物在动态实验中接触模拟出汗皮肤时其内外两面的温湿度实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取了两项动态特征值用于表征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同时,结合织物稳态参数的测试和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动态特征值与稳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建立了预测模型,在预测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方面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布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参数,热湿舒适性方面的透湿透气性,以及KES测试的低负荷下各项力学性能等各项性能。分析了非织造布相较于传统医用服装机织面料在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度成型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用DL-700C红外热像仪监测了模拟表下微气候的热湿传递特性,以及不同状态时面料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织物表面温度变化率作为表征非织造布的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从人体穿着舒适的要求出发,对热环境中针织面料的穿着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找出影响针织面料舒适性的某些织物结构参数,为功能性织物设计、生产及服装选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路桥过渡段上车内人体舒适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方便分析车辆通过路桥过渡段时车内人体舒适性,提出道路-车辆-人体振动系统,在分析评价现有人体振动及舒适性评价方法与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车辆通过路桥过渡段时人体承受振动的特点,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车辆通过路桥过渡段时人体承受的竖向加速度,提出了新的人体舒适性评价方法,并以2条高速公路为例,应该用该方法进行路桥过渡段人体舒适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车辆通过路桥过渡段时人体的舒适程度,可为提出基于舒适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织内衣热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暖体假人和干燥剂法测试了针织纯棉内衣的保暖性能和透湿性能,研究和分析隔热值和透湿阻力这两个服装热湿性能评价指标与面料密度、厚度的相关关系,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隔热值、透湿阻力与面粒密度、厚度的回归方程,从而得出面粒密度和厚度是影响内衣热湿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对汽车NVH 性能的提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汽车的高速、大功率和轻量化发展对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与优化是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以及整车的NVH 性能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介绍6 种典型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橡胶元件设计方法的原理和不足,并对悬置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为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称逆温差)条件下,服装用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提出使用当量热阻、热阻、湿阻及透气率作为在此条件下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物理指标,指出了在此条件下其特殊含义.并且用织物微气候仪测试了此条件下7种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指标,与对比穿着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生理等效温度(PET)与微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人体热舒适度的研究,基于不同空间格局下的人体热感受,提出空间优化策略。【方法】选取南京高淳老街,在分析场地布局和空间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微气候研究,对不同空间内气象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瞬时风速)与天空视域因子进行实测,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各空间内不同时刻的实际人体热感受。进一步将实测数值导入RayMan中,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结合南京地区生理等效温度表测算不同的人体感觉及生理应激水平,并对PET与微气候因子做相关性分析,探索微气候因子与人体热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研究区域场地布局归纳出庭院式空间、街坊式空间、行列式空间和独栋式空间4种建筑肌理,将空间性质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3种。经测算,空气温度与PET的相关性最高,相对湿度与PET的相关性次之,瞬时风速的相关性最弱。行列式空间与独栋式空间(半开敞式)微气候表现较好,庭院式空间与街坊式空间(封闭式)表现最差。【结论】结合量化分析,提出5点优化策略,即确定有利于通风的街道方位与几何形态、确定适宜的建筑物与街道的高宽比、优化建筑表皮、增加绿化面积以及完善景观设施。另外, PET与历史街区微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能够客观反映人体的热舒适感受,该方法可以为不同历史街区空间格局影响下人体热舒适度作出科学评判,并提出气候适应性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9.
邮轮作为以娱乐性属性为主的船舶,相较于一般运输船舶,对成员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邮轮舒适性设计属于邮轮人因学设计范畴,实践中需要建立恰当的邮轮舒适性模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评定。本文首先从感官舒适性角度出发,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四个主要感官的舒适性和其他舒适性影响因素五个大方面,对影响邮轮舒适性因素进行详细的划分,总结出12个影响邮轮舱室舒适性的指标。然后基于模糊集理论,改进了TOPSIS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权重体系和基于改进的Rough-TOPSIS法的邮轮舱室舒适度评价模型。并以某邮轮舱室舒适性设计的多种方案为例,进行比较研究。实例证明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适用于邮轮舱室舒适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基于SCHENCK整车道路模拟试验台,设计和实施了AD250铰接式自卸车整车道路模拟试验.采用路谱激励模拟车辆实际行驶状态,在不同路面、载荷与车速下,以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指标评价了AD250铰接式自卸车的平顺性.分析了前后悬架橡胶弹簧上下测点加速度响应的频谱特性,掌握了不同载荷工况下前后橡胶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性.试验表明:该车平顺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前悬架对于隔离来自路面的激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后悬架没有起到有效的隔振作用.该研究为检验和修正整车动力学模型及悬架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