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镇北油田长3层多段塞复合增注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北油田长3储层岩性为灰褐色中-细粒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相对低,非均质性较强。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筛选出适合该油藏的复合增注体系:12%HCl+3%CH2Cl COOH+7%SS+5%缓蚀阻垢剂HZ+3%柠檬酸+2%乙酸+2%缩膨剂PDMP,该体系具有配伍性好、溶蚀率高、缓蚀阻垢性能良好、地层伤害小、深部酸化能力强等优点。研究中选取3块天然岩心进行多段塞降压增注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岩心经酸液体系酸化后,渗透率得到明显提高,降压率达37.22%。2012年6月该复合增注体系应用于镇297—97井,降压率为12%,保持稳定有效的配注,降压增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低物性段影响蒸汽辅助重力驱油开采超稠油的问题,通过对杜84区块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研究区具有潜在的酸敏特征,若采用酸化的增产方式时应注意主体酸液的选取。通过溶蚀实验优选酸化液体系配方为4%盐酸+5%氟硼酸+2%硝酸+2%多聚磷酸+2%乙醇+1%黏土稳定剂+1.5%兰826缓蚀剂+1%钙离子稳定剂(三聚磷酸钠:氨基三亚甲基膦酸=1∶3)+1.5%乙二醇丁醚,最佳反应时间为24 h。利用所选酸液配方开展酸化增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选酸液体系增渗范围为72.84%~95.16%,充分验证了酸化液配方对于天然岩心有很好的酸化、增渗效果,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田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导致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上升较快、欠注严重的问题,开展了酸化降压增注的应用研究,并优选出了一种水井降压增注的酸液体系.首先根据地层特征对酸液的要求和岩心溶蚀实验选出有机缓速酸和盐酸作为主体液,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优选了防水锁剂、黏土稳定剂、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等酸液添加剂及其体积分数,从而确定该酸液配方为"8%HCl+8%有机缓速酸+1%H3BF4+2%聚合醇+(1%~2%)缓蚀剂HSJ-1+(0.5%~1%)黏土稳定剂QJ-Ⅱ+2%EDTA".通过酸化流动模拟实验对该酸液体系进行了评价并与土酸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酸液体系具有很好的缓速性能,能够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矿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注水压力从16 MPa降到6.0~9.8 MPa,日注水量从2~8 m3达到40 m3.  相似文献   

4.
超低渗透油藏活性酸酸化增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方式的影响,镇北、华庆油田部分井投注后达不到配注要求.依据对超低渗欠注区块储层物性及目前注水现状的分析,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酸液配方体系,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所研制的酸液体系可使岩心的渗透率提高30%;通过酸液驱替可以有效消除注水对岩心造成的伤害,渗透率得以恢复.15口井现场酸化增注试验措施有效率达到93.3%,平均注水压力下降2.9 MPa,平均单井日增注量15 m3,取得了较好的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Z油田注水井长期高压欠注,常规酸化、压裂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及岩心溶蚀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储层酸压的酸液,同时筛选了缓蚀剂、助排剂等添加剂及其体积分数,最终确定的酸液配方为:8%HCl+3%HF+1%HBF_4+3%HEDP+3%无机酸+1%聚环氧琥珀酸钠+1%聚乙二醇。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解堵,达到改善地层渗透率的目的,酸压措施后注水压力从22.3 MPa降低到18.9 MPa,注水量从1 m~3/d增加到25 m~3/d,为砂岩油藏实施酸压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靖边油田Y8Y9油井酸化效果,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针对储层特征的实际情况,通过土酸溶蚀试验,缓蚀性能试验,从而优选出适合靖边油田Y8Y9油层的酸化用液配方:12%HCl+3%HF+2~3%甲醛+3%冰醋酸。  相似文献   

7.
一种泡沫酸配方及其分流酸化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酸因其诸多优于常规酸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增产措施中.室内确定了一种泡沫酸体系配方,以12%HCl和3%HF土酸为酸基液,泡沫体系由0.8%复合型起泡剂EL-23与0.3%高聚物稳泡剂D组成.泡沫体系与酸液配伍性好,泡沫半衰期20 min.分流实验表明,泡沫酸显著降低高渗岩心而增加低渗岩心的注入量,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地层的注入量比例得到合理调整.酸化前后渗透率变化率表明,泡沫酸对低渗层的改善程度高于高渗层.泡沫对水层具有选择性封堵能力,防止酸对水层过度酸化,使酸液更充分改善油层的渗流能力.泡沫酸对渗透率和油水层均具有分流选择性酸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五1水平井岩心的分析,发现其含有大量的Si O2、Ca Si O3·H2O、Ca Mg2Cl·(H2O)12、Ca Al2O5等黏土矿物,其酸压后易导致酸渣沉积堵塞溶蚀孔道,影响酸化效果。在酸压用常规酸液中加入混悬剂(实验室合成)和分散剂(1831),研发出一种新型高效悬浮酸。实验结果表明,该悬浮酸可大大降低酸渣粒度,防止其絮凝抱团。悬浮酸残酸液可将酸渣稳定悬浮4 h而不沉淀和絮凝,并且该残酸液黏度较小,有利于酸压后返排。该悬浮酸添加剂与其它酸化助剂(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助排剂等)配伍性良好,目前已在姬塬长9储层成功酸化11口井,增产效果明显,出水率下降,说明该体系适合用于姬塬长9储层酸化改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储层伤害机理及关键理论技术,进行了适合该储层酸化的酸液体系和配方选择、储层酸化效果实验研究、酸化工艺研究,选择了适合该油田酸化的缓速氟硼酸体系及配套工艺措施。在现场施工中将缓速氟硼酸体系用于该油田B4井的酸化作业,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为类似油田的增产和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喇嘛甸油田主力油层相继进入聚合物驱开发,造成水井注入污水中含有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油层堵塞变得复杂、严重,导致原有的酸化配方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为此,针对喇嘛甸油田储层岩石的结构特征,以及原配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酸溶蚀效果与酸液体系的选型研究入手,以自主研发的酸化解堵剂等配方体系为依托,从室内岩心流动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两方面分析,评价了该酸化解堵新型配方的性能以及改造效果,为油田注水井酸化解堵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常规物性、压汞、测井等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段储层特征,并探讨其储集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北地区长4+5段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为中-小孔微细喉型和细微孔微喉型,物性为低孔低渗特征。储集性控制因素与沉积微相、碎屑颗粒成分、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渗性较好;陆源碎屑的组分、含量、特性为储层的发育以及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奠定物质基础;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长石高岭石化、绿泥石环边为建设性成岩作用。镇北地区长4+5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特征,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的致密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延长石油主力油层油井堵水及井壁再造问题,对泡沫水泥体系中发泡剂、稳泡剂、水灰比、缓凝剂、木纤维等添加剂进行了室内优化实验,确定了适合延长石油主力油层油井堵水的泡沫水泥浆体系配方:G级油井水泥浆体系为:0.5%AES+0.3%CMC+G级油井水泥浆(水灰比为0.44~0.55)+0.2%缓凝剂+0.2%木纤维;800目超细水泥浆体系为:0.5%AES+0.3%CMC+800目超细水泥浆(水灰比为0.55~0.60)+0.2%缓凝剂+0.2%木纤维。并对优化后的泡沫水泥浆体系进行了动态封堵性能评价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泡沫水泥体系具有较强的封堵调剖能力以及封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研究区内多口油井的长4+5、长6油层岩石样品的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对川口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和长6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川口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和长6储层成岩作用以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同时川口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和长6储层砂岩已达到了晚成岩的早期,在早成岩与中成岩阶段原生粒间孔大量减少,晚成岩的早期产生次生孔隙。成岩作用使得储层内孔隙以小孔—细喉型和小孔—微细喉型孔隙为主,储层成为特低—超低孔隙度、特低—超低渗透率储层。  相似文献   

14.
油田开发的重心在储层,储层认识的核心在微观特征。利用铸体薄片、粒度分析、X衍射、压汞和物性测试等化验资料,系统研究了西峰油田长8低渗致密储层微观特征,分析了储层低渗致密原因。结果表明:(1)长8储层由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占62%)和长石岩屑砂岩(占38%)构成,三端元组分中石英平均含量31. 5%、长石含量29. 7%、岩屑含量27. 6%;(2)岩石填隙物平均含量11. 2%,其中绿泥石及铁方解石最为发育,占填隙物总量66%;(3)孔隙以粒间孔(占62. 6%)和溶孔(占34. 2%)为主、喉道呈片状和弯片状,平均孔径51μm、中值喉道半径0. 17μm,孔喉组合为细孔-小喉型;(4)长8储层成分成熟度低、填隙物含量高、孔喉细小以及较为强烈的成岩作用是导致储层低渗致密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深化了低渗致密储层地质认识,为西峰油田深入开发提供参考,并对类似油田储层微观特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型缝网压裂技术在镇北致密储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美非常规油气藏的成功开发为长庆致密油藏改造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在与北美巴肯致密油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镇北长X致密储层具有天然裂缝发育、岩石脆性程度高、水平两向应力差适中的特点,具备大规模体积压裂形成复杂网状裂缝的条件。因此,以体积压裂为理念,在该区块开展了的"高排量、大液量、低黏压裂液、小粒径支撑剂"技术模式的新型缝网压裂先导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为长庆油田0.3mD以下致密油藏压裂改造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岩心、测井及测试资料统计分析,讨论了研究区长8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8储层的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其变化规律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韵律,夹层的影响;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储层性质和隔层的控制;平面非均质性与砂体的形态和连通性、砂体的接触关系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西峰油田白马区长8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对西峰油田白马区长8油藏地质特征制定合适的开发对策,使其得到有效开发。方法采用油藏工程计算、数值模拟、室内化验分析和现场试验确定有效的开发对策。结果合理的井网系统、注水时机和添加剂的采用,使白马区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结论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实施超前注水开发,并在注入水中添加黏土稳定剂和润湿性反转剂可以改善长8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胡尖山油田长6、长4+5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地质资料、岩芯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以及试油资料,开展了长6和长4+5油藏小层划分和对比、单井相分析,建立测井相识别模式,编制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分析沉积相演化规律;探讨储层砂体展布以及物性分布规律,从而深入认识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然后结合试油资料对胡尖山油田长6、长4+5油藏的储层进行有利区域的预测,为油田待开发区域的合理建产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