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邓小平在政策的制定,执行,检验及坚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论述,形成了邓小平的政策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审美中是否有个"审丑"问题?其效应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文学审美的问题,人们可以尽情发挥;研究"审丑",似乎就受到种种禁忌.从主体隐秘情感的宣泄,自我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对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视野,以一种乡土文学的缩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率先发声。  相似文献   

4.
方华 《海峡科学》2007,(9):66-67
台湾现代派文学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程对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断的诠释、论争,因此了解台湾现代派文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进程对进行台湾文学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性别文化”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以“女性艺术”为契入点分析文学是另一种目光,换一种思维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的“女性艺术”的现代化的进程,就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文本“性别”意识个案分析,试图阐释新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论的"失语"与后殖民文化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文论失语与中国的后殖民理论关系的思考与分析,力图揭示中国文论的后殖民化只是一种变体的后殖民理论,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也只是一种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焦虑和迷茫心态的表现。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正处于一种欲解构文化霸权主义,同时又建立别一种权力话语的理论悖论中。要建立中国文论的新框架,则要从文化融合的全球化大语境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7.
郭璇 《广东科技》2011,20(18):68-68
通过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涵和特点的阐述,明确了数字化档案管理在21世纪中国档案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数字化档案馆必须依附的关键数字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革命+恋爱”文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但随后就遭到了左翼批评家们的严厉批评和清算。考查这背后的深层动机则发现,这正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有机知识分子代表,为保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和纯粹性而有意为之的一次对非无产阶级意识的文学思潮的批判和清算,从而也拉开了政党意识形态对文学干预的序幕,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在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存在着这么一种“反现代化”现象,传统与现代并存,并且作为“反现代化”的传统一度占了支配地位,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则为典型个案,透过洋务运动这一窗口,揭示现代化进程中的“反现代化”实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社区建设社会功能的论述,阐明它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悲秋”文学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可窥见中国传统士人悲剧性命运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现代学史的研究有四大长线课题,即“重绘中国学地图”、“重写学史”、“中国学的古今演变”和“全球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学”,从“空间”、“时间”、“纵向”、“横向”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中国现代学史,力图建立研究新模式和求得科学的新结论。我们应该思考自己如何投入到这一中国现代学史的“现在进行时”中去。  相似文献   

13.
文学研究会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文学史家和文艺评论者对其展开的研究远远不够。1999—2009年间,对文学研究会与其他社团的关系、文学研究会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文学研究会的刊物、文学研究会与社会革命的关系诸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部分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左翼文学发生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体验”为中国文艺界带来了新的生命感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异域文化,同时,它激活了中国左翼作家的强国梦想、革命欲望和建构无产阶级文化的诉求,这对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学潮流"经历了兴起(1917-1927)、发展(1927-1937)和延续(1937-1949)三个阶段,但都统一于"五四新文学潮流"的整体之中,具有"五四新文学潮流"的整体性和发展的阶段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发扬"五四新文学"传统的革命意义,将深化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论是在人类面临诸多生存威胁的语境中逐步得到特别强调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向和命运,乃是多元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今,保护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不仅是文学建设问题,而且是关涉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在保护和研究民族文学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警觉和尽力消除文化偏见和文化歧视。  相似文献   

17.
"科玄之争"与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这一视角反思20世纪初期的"科玄之争",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意义."科玄之争"作为一种文化象征,预示了此后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主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当代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必须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展开,要解决好中西文化的沟通、科学与人文的融会和个体与人类的统一这样一些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北山移文》是一篇流传较广的南朝骈文,见诸多种栽籍,但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本录文却与其它几种常见版本有不同处。择其中几处异文追本溯源,以探讨辨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语文教育自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围绕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等问题展开的争论,延续了百年之久:20年代初有“形式”目的和“实质”目的之争;50、60年代有“文”、“道”之争;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有“工具性”和“思想性”之争;90年代以后又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虽然每次争论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不同,但实质都是如何看待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的关系,这和世界教育史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形式”与“实质”由两相对峙到相互消融、最终归于统一的演变轨迹,对于语文教育是否也有普遍意义呢?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现当代文学中红旗意象的象征意义、政治意义和审美价值,认为红旗作为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红色革命文学中独特的意象,在大量的诗词、小说等文学创作中反复呈现,有其特殊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