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刊2011年第1期"主编心语"栏目谈的是有关博士生的话题[1].本期(第2期)考虑到一些博士生导师的要求,谈谈有关博士生导师的话题.此后,本刊将在单期的"主编心语"中讲"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而在双期中谈"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本期谈一谈当好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和准备.  相似文献   

2.
2010年,<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一直谈的是"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到第24期该系列写到第52篇,讲到如何"全面指导自已的工作与发展".今年,将从博士生肯定要经历的,8个典型场合,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墓础".今天讲第一个:与导师见面.上一次讲这个系列题目,是从本刊2007年第9期开始,至2008年第19期,讲了34篇.本系列将讲18篇.  相似文献   

3.
 《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近期刊出了冯长根老师的“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之“博士论文评审”和“博士论文答辩”2篇文章。读过之后,我心里非常激动,4年前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情景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开设于2007年,由本刊主编冯长根教授倾情打造,截至2014年5月共完成203篇,共计40余万字。7年间,作者围绕研究生如何学习做科研、青年研究人员如何提升科研水平、博士生导师如何指导博士生等系列话题现身说法,分享心得,文章切中要点,平实生动。部分篇目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以"走向成功"丛书形式结集出版。《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历年文章系列2014年博士生的成功之道(29~44)2013年博士生的成功之道(1~28)2012年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1~35)  相似文献   

5.
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开场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编心语"栏目前一个系列的文章中.谈的是"研究生如何务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对象主要是博士生和博士后.博士生和博士后的一般年龄不超过30岁.从本期开始,"主编心语"栏目取题为:"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主要对象是30岁左右正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年轻人员.  相似文献   

6.
 去年写“主编心语”,选择了交替写2个系列的形式,一个系列大致谈博士生们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另一个系列则大致谈博士生导师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记得去年有人问我,这样来回写,吃力不吃力。意思是这样,原话也记不清了,甚至自己如何对答的也忘了。当然2个系列的“主编心语”到年底第36期,也顺顺利利写出来了。这多少有点像早上吃早饭,中午吃中饭,互不打架,所以从年初也就从没担心过,也说不出其中的理。  相似文献   

7.
 上文[1]谈了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之十四:博士论文答辩,本文谈谈其之十五:职场与就业准备。在你的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快完未完时,你经历过压力与紧张。本刊“主编心语”系列文章“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第18篇[2]讲了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现在你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了,你可能正在经历“走向职场”前那种压力与紧张。而且,“有关就业的安全感越来越少,传入耳朵的多数是人们找不到工作的传闻”[2],这几年看起来,情况更甚。那么,怎样面对“就业”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现在,你找到了一份从事科学技术的工作。你可能会想,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博士生,"现在我可以脱掉学生装了"。有一些人会想,"我终于可以干一番了。"的确如此,但不知你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我在本刊"主编心语"刚刚结束的系列文章"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一文的"开场白"中说过,现代社会是  相似文献   

9.
 《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曾连载的“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从日常科研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研究生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在此,我仅想针对文中关于压力与紧张情绪的心理学指导进行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0.
 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为博士毕业论文忙碌着.写作、整理论文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粗浅但实用的心得与体会,结合冯长根老师的《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特此撰写此文与同学们分享.  相似文献   

11.
 “潜规则”从字面看也让人清楚这是一些不易发现(亦即不常明确)的规则,不像那些对于博士生的明文规定,可供每一个人参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高中的学习开始,博士生们一直习惯于书面语言的叙述方式,在种种不同内容的文字中,撰写者往往采用“宏大”的观点和视角,从“正而又正”的正面文字入手,说明那些他们想要说明的各科内容和道理。这样的语言风格当然无可厚非,但阅读这些材料感觉总是少了分析和智慧的成份,久而久之人们的思想也会死板起来。最近听说[1]国外有些机构现在已经禁止电脑幻灯片(PPT)演示,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演示会禁锢思想,使大脑麻痹(当然,许多人认为21世纪是PPT的世纪)。可见大家都在关注语言的这个性质。为此,博士生应该掌握一些叙说带有分析和智慧的话的技能,特别是那些包含“潜规则”的叙述。以下是从“主编心语”文章《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摘的话,它们或多或少是关于你的攻博有益的“潜规则”,你可体会到中间的分析性和“智慧”成分(全文可见《科技导报》2007年第25卷第9—24期和2008年第26卷第1—17期、19期)。  相似文献   

12.
 博士研究阶段是打下坚实专业知识基础以及实质性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诚如冯长根老师在“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系列文章中所提到的,每位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在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如怎样加强与导师及其他专家同行的交流;如何选择博士课题研究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进行文献调研与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等。这几个方面既有一定的顺承性,同时又贯穿整个博士阶段。  相似文献   

13.
 《科技导报》曾在连载文章《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中提出了几点关于研究生在与导师交往中的注意事项,本人作为博士二年级学生想谈谈对这几点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14.
 在九月迎新的氛围中与刚刚报到的博士新生见了面,多数博导就会在脑子中想到博士生参与哪个课题最合适,科研任务多的那些博导这样的思考在前一学期就在脑子中多次出现。新生也不例外,他们最关心自己将要从事的科研能否及早定下来,为此,总是会追问自己的导师。的确,搞好一个科学技术研究是博导和博士生之间一个不言自明的共同认谈。能够通过科研承担培养硕士生、博士生这样的任务,也许是教师职业之中完全不同于几乎所有其他岗位的一个方面。这样的任务让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令人兴奋的职业。  相似文献   

15.
 与导师的交往,是我在《科技导报》上为博士生撰写“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一文[1-2]的重点之一。在到有关高校为博士生作同名报告时,也是重点。也因为如此,在这两个场合,都是一开始就讲。  相似文献   

16.
为科技人员服务是中国科协的宗旨,也是《科技导报》宗旨。本刊自2007年第9期开始开辟了"科技人才招聘"栏目,向博士生、博士后、讲师、副教授、教授读者们提供当期最新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及奖学金)信息;从第15期开始,又增加了海外招聘新闻。为了给博士生毕业和博士后出站时求职、应聘、创业提供指导,本刊自2008年第1期始开辟"走向职场"栏目。通过专家撰稿,已在岗的博士生等讲述自己求职、就业的经历和成功事例,帮助博士生和博士后学会如何应聘、如何推销自身,如何创业和发展。本期开篇文章给即将走上职场的读者朋友一些温馨的提示。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拜读了贵刊主编冯长根教授撰写的《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颇有收获。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写给研究生的,但其中很多内容对所有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导师也很有助益。我目前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在审阅稿件及与研究生或年轻作者的交流过程中认识到,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培养科研能力、强化学术规范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有关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文章或书籍不算太少,但像冯教授这样的学术大家撰写的入情入理、语重心长、娓娓道来的文章难得读到。  相似文献   

18.
上文]谈了当好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和准备,本文谈谈如何决定谁应该被录取为博士生. 作为博士生导师,你遇到的第1个问题当然是如何挑选学生.有一些同学在你的名下报名考博,甚至有胆大的同学写信要求你答应收他(否则他就报考另外的博导了).前者要求你从几个候选人中挑选你要的博士生,后者显得功利但也可以理解,只是如何回答这种询问的确令人犯难.  相似文献   

19.
如何撰写博士论文?本刊上一期的"主编心语"实际上介绍了一种特别的写作方法。但要记住,也还有别的写法。上文介绍的方法隐含着一个缺陷,就是使人感到每一件事总好像  相似文献   

20.
如何撰写博士论文?本刊上一期的"主编心语"实际上介绍了一种特别的写作方法.但要记住,也还有别的写法.上文介绍的方法隐含着一个缺陷,就是使人感到每一件事总好像没做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