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话题。孟子最早对人的道德境界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明确指出人的道德境界存在"善、信、美、大、圣、神"的次第,人性本善的思想是此境界学说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而要真正修善成德,还需要充养善性的道德实践工夫。  相似文献   

2.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是相通的。诗歌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生境界的高低;反之,通过诗歌审美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升华生命、提高人生境界。境界是中国古代诗学对现实人生启示意义的一个关键词。在当今这个大多数人停留在功利境界、把追逐利益当作首要人生追求的社会里,通过诗歌审美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3.
人生三境     
峃美 《青年科学》2009,(6):28-29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在每个人苦辣酸甜的一生中,会因时因地因人形成不同的境界,而不管是何种境界,都是要通过心灵来默默地体验的。  相似文献   

4.
休闲与人的生活品质、生存境界内在相关,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基础。这个问题已引起当代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深度和系统性不够,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的内在结合不够。要深入地研究这个世纪性课题,应从逻辑和理论、历史和境界、体验和产业、量化和实证多方面切入与展开。  相似文献   

5.
加之哲学视野下,价值主体面对三个价值客体:精神、社会和自然,我们似乎在孔子思想中一一能找到其对应点:孔子中庸思想是身心统一的深邃的生命境界;孔子的"仁爱"思想是维持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睦相处的一种普世境界;孔子的"不逾距"透发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意境。  相似文献   

6.
正专业的临终关怀可以帮助患者进入安然的境界。很多临终关怀机构也提供了专门的"丧亲关怀",给予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关怀和抚慰,帮助他们渡过心理难关。临终的过程,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稳、安详。专业的临终关怀可以帮助患者们进入安然的境界。很多临终关怀机构也提供了专门的"丧亲关怀",给予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关怀和抚慰,帮助他们渡过心理难关,做到"死者安息,生者坚强。"  相似文献   

7.
杨翔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187-187,30
庄子的"自然观"思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自然人性-道之本性:二是返朴归真-道之实现途径;三是天人合一-道之最高境界.庄子"自然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一是自然人性是人的心灵需求;二是体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三是高扬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 "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里,本来所严格区分的"形上"与"形下"又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新理学之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丰富多彩的审美元素,为我们展现了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审美境界。朱熹的审美品评观既有蕴含儒家道德审美特质的"气象"人物品藻观,也包含理学视域下"平淡美"的艺术创作审美,同时也概括为"德性相关"的审美旨归。使品评人物和文艺作品既有原生的道德依托又具备很明显的艺术趣味,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道德的和谐统一。朱熹的审美品评观成为品评艺术风格和境界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入研究也是对人类艺术研究的一部分。特别是从文化上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艺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非常必要。要从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天人合一宇宙观、大一统的文化构造等方面开掘中国艺术的境界内涵。从文化上看,《易经》是中国艺术的源头。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境界表现出中国人在"入世"与"出世"物欲与神游、个体与社会、家族与国家之间复杂交错的现实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庄子追求的悟道境界是一种"无己"、"丧我"的境界,它需要摒弃自我意识,摆脱主体与客体二分的状态。禅宗认为觅得"无上菩提"需参悟"不二之法",它要追求的是"空"或不执著的境界。庄子的悟道境界建立在对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它无法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与此相比,禅宗的"不二法门"对于"真我"之网的把握可以说是对主客不分、"天人合一"境界有着更为深层次的领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吕天成戏曲境界说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境界是中国古典戏曲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吕天成在<曲品>中运用"境界"这一术语评判戏曲作品的成败得失.本文重在阐述吕天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和美学追求,探讨境界与意境的内在关联,从而揭示境界说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张世英先生在他的著作《哲学导论》中对人生境界提出的看法。张世英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有3个方面:人生境界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人生境界是哲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提高和沟通不同的人生境界的途径:提倡"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领悟到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万物一体"。同时阐述了张世英先生人生境界说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学是一种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人之外的各种非人类存在物身上去的伦理观点和学说,是对传统伦理学的反思、继承、发展和超越。在人类本体论时代,传统伦理学仅把人纳入道德共同体之中,而将所有一切非人类存在物排除在道德共同体之外,最终发展成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进入生态本体论时代,生态伦理学超越了传统价值观,突破了传统伦理学对人的固恋,将伦理学的视野从人类扩展到了更宽广的大自然,把人类之外的所有非人类存在物全部纳入到道德共同体之中,空前地扩大了道德共同体。人类的道德境界由人类中心境界提升到了生态整体境界。它不但追求人际的自由和公正,而且追求"种际"的自由和公正。它既是传统的自由主义的终结,又是新的自由主义的开山。生态伦理学的最高目标是超越"人类中心论"、"地球中心论"和"地球沙文主义",走向"宇宙伦理学"。它不但为我们正确理解"人——社会——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提供了新型的道德根据,而且为人们道德修养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境界说”又是新理学的中心思想,是新理学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高低之分,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少者,其境界低。根据人的觉解程度的不同,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乃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历史上,对李后主这个人的争议颇多,作为一个"人君",他是失败的,失去了江山社稷,因此遭到很多人的非议。但"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他把这人生感悟融会到他的词中,使他的词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词的发展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煜本性中的纯真,使他不适合作为一代帝王,但作为一个主观词人,这种品质却是难能可贵的。李煜的词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与他的纯真个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庄子逍遥的旨趣有两层涵义:一是庄子认为如能够泯除物我,达到物我合一之境界,就会体验到自我之愉悦。二是"万物为一体"乃是庄子对逍遥的本质规定,而此与庄子对死亡的思考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如能认识到人之存在与万物为一体,则可以超越生死,达到真正逍遥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新时期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雷锋精神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以人生的四境界学说及相关理论解读雷锋精神,分析学习雷锋精神与人生的境界共轭性关联,构建出雷锋精神内涵的"境界说模式"。  相似文献   

19.
庄子和济慈都反对人的异化,呼唤自然人性的复归,认为这样才能达到真美的统一.庄子主张"法天贵真",以真为美;济慈肯定艺术的美,以美为真.庄子主张"坐忘"、"心斋",济慈提倡"消极的能力",他们都强调"忘我",要创造一个超脱世俗利害观念的空明心境,开拓审美心胸.庄子主张"心游",济慈肯定想象,都是为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正是一种高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慧远 《世界博览》2011,(20):82-82
我们这个时代从不关注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