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角度,应当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而不应当用法律去维护和推进道德。在清末修律中,法理派删除“无夫奸”罪名的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符合法律的进化的;而在现代社会,设立“无夫奸”一类的罪名则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目的是说明在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活动中,“社会的道德感情”这一因素的价值以及其所起的作用.文章从此三方面切入:第一,在法律活动中,—人权利的解释”;第二,这种感情虽然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保守的特点,但是这并不构成否定其存在的理由,第三,“社会道德感情”虽然不是永恒不变的因素,但是观念之冲突中,个人权利主张者需要自己承担论证的义务.从而指出“社会道德感情”是一项法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非法律规范,它的发展应适应人的需要;在价值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合乎人发展需要的“适然”道德应当是以“底线道德”为标准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道德。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律道德主义者把“法律强制执行道德”视为“法律对不义行为的镇压”,认为法律强制本身具有正当性.而自由主义者认为法律与道德有明显的界限,法律不得对任何无害于他人的行为进行干涉,力图捍卫私人的道德自由.然而,法律道德主义的论断从理论预设到论证过程都不够周全并且可能掉入“道德民粹主义”的漩涡;而后者未将不道德行为进行区分而一味否定强制,则有鼓吹“道德冷漠”之嫌.事实上,法律强制与道德冷漠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者之间存有间隙.  相似文献   

6.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道德和民俗等几种形式。民俗、法律和道德是三种互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社会规范,它们都有干预社会生活,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等社会功能。从一定角度来说,民俗是法律和道德的合理补充。弘扬优秀民俗化,加强民俗规范作用,不失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7.
白长华 《科技信息》2013,(1):234-234
道德和法律有着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道德比法律规范产生得早,法律仅存在于有阶级的社会中,而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表现形式不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法律则通过具体的、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得多;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等非强制形式发挥作用,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对人们行为的要求程度不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要求比法律规范高。  相似文献   

8.
试论“闪婚”现象的成因及引起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戈 《科技信息》2009,(35):405-406
“闪婚”即“闪电式结婚”、“快餐婚姻”,是一种建立在情感冲动基础上的婚姻形态,是人们非理性和理性冲突的结果,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它的出现与蔓延既存在深刻的社会原因,也存在诸多个人主观因素。更主要的是,法律也为“闪婚”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虽然“闪婚”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是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婚姻。但我们不能因为“闪婚”披着合法化的外衣,而忽略其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对“闪婚”进行法学的分析,可以使青年人对婚姻进行理性思考,以选择健康的婚姻模式,寻求幸福美满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见义勇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定位见义勇为以及如何强有力的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见义勇为属于道德范畴,可是却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此对法律与道德的共性以及冲突做出浅要分析,以此更好的实现法律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仁”、“礼”是古典道德的基本内容 ,随着人口的增长 ,交际的频繁 ,矛盾的聚结 ,紧紧依靠法律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融进道德的因素 ,才能使社会谐和、公正、繁荣 ,所以道德具有政教的助化功用 ,当代东西文化融会后 ,必将实现道德的全球再普及。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社会中 ,法与道德既有着矛盾冲突的一面 ,又有着相互融合的一面 ,无论是矛盾 ,还是融合 ,都要严格把握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阶级属性 ,始终张扬、维护法的权威 ,在法制和程序的途径中去协调法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德治就是通过道德教化使国人对某些思想理念、行为规范采取认同态度,产生自觉心理,从而形成凝聚力,以达到稳定社会、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目的。德治的时代意义是:德治是市场经济发展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是重铸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新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德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强调“官德”和“民德”建设相结合,另一方面强调德治和法治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甘肃临夏八坊回族聚居区的第一手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结合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对回族婚姻冲突中的性别权力的互动关系展开讨论,认为婚姻冲突是由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男女社会角色的前置性特征而引起的。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婚姻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变革,重新建构了新的性别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回族女性社会地位,促进回族社会两性关系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道德体现了人作为"应当"的规范化存在状态中,对"人应当怎样"的认识和持续追问。道德也因为人的这种"当为"的社会化存在的必要性,而具有了更多的内在拘束力。在法律成为社会的主导规范之后,仍不可完全取代道德规范,而是与之密切关联。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联,康德式的解说在围绕法律与道德关系而分野成的法学各派之中最具代表性。透过对这种解说的细致解读,探求的是社会规范整体视角下对法律与道德相关性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提出的一种新的治国思想。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腐败、贫富差距、社会治安、道德滑坡等诸多社会问题出发,从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古代“德治”思想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入手,积极探求实现“以德治国”的道德途径,即实行德政与德教,以期对“以德治国”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合理性和操作可行性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道德对于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存在着道德仅靠自身力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社会对道德的法律强制成为正当和必要.本文通过分析道德的法律强制之正当性和必要性、可强制的道德范围及道德强制的实现途径来阐述道德的法律强制对社会主义和谐秩序构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哈特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他认为新分析实证法学之所以坚持自然法的最低限度,主要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社会属性成为人的首要属性,因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还是分离的.并通过分析、比较、演绎的方法,阐述为什么坚持分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婚姻法律事关家庭伦理和社会善良风俗,并非能简单适用法不禁止即自由的私法原则。诸如公公与儿媳、岳母与女婿间的直系姻亲婚姻有违人伦道德,侵害公序良俗,引发法制体系内部规范的冲突,在比较法上亦多被禁止,应为无效婚姻。我国《婚姻法》第10条第二款未对该类婚姻效力作出规定,直系姻亲间婚姻仍不时见诸报端,实属法律之漏洞,应在后续修法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网络关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它跟其它社会关系一样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在本质上存在着诸多互补功能,两者必然成为调节网络的基本手段。但是,道德与法律自身代替不了网络道德制度和网络法律制度,终究网络问题的解决还要依靠未来科学合理的网络道德制度与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当今中国法制现收,从文化这一视角进行透视和分析,进而提出对中国法制建设的看法。任何制度都有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当今中国法制艰难的原因之一即是制度(法律)要求下的观念与社会受本土文化所影响的观念相脱节,这种要求的观念和实在的观念的矛盾构成了中国法文化的潜在冲突,“法治”必须对此冲突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客观的评价,才能决定怎样跨出每一步。这种冲突不但是一种法律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