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量了以氯化亚铁、次磷酸二氢钠为主盐的电镀Fe-P非晶态合金电解液的性能,包括阴极电流效率、镀液分散能力、覆盖能力和阴极极化曲线。研究了次磷酸二氯钠含量、镀液pH值、添加剂对镀液性能的影响。Fe~(2+)离子的氧化造成镀液不稳定是镀铁及铁合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影响Fe~(2+)离子氧化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了镀层化学成分,确定了镀层结构,通过差热分析和硬度测量研究了镀层结构的转变。直流电镀所得Fe-P非晶态合金镀层很脆,用交直流迭加电流电镀可以使镀层韧性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从氯化物体系中电沉积锌—铁合金镀层,讨论了pH值、电流密度、搅拌、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镀层含铁量的影响,并优选出获取Zn—0.2%Fe合金镀层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钢板熔盐电镀Al-Mn和Al-Ni合金镀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铜加速醋雾盐雾试验和维氏硬度计等试验手段,着重研究了从酸性KClNaClAlCl3熔盐中电镀得到含锰2653%~3972%的光亮性AlMn合金镀层及含镍138%~368%的淡米色AlNi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等微观结构及镀层的耐蚀性、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当锰含量达到32%以上时,可获得单相非晶态合金镀层,单相非晶态合金镀层的耐蚀性等性能均优于双相镀层;同时AlMn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比AlNi合金镀层好·但是AlNi合金镀层的硬度比AlMn合金镀层高  相似文献   

4.
电镀法制取镍硼合金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用电镀法制取镍硼合金的可能性。其电镀液是借鉴某种化学镀液的成分,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配制而成。文中较详细地研究了镀液组成和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镀层含硼量沉积速度和电流效率的影响,从中得出了较适宜的镀液组成和电镀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得到外观较好,含硼量为3%左右的镍硼合金镀层,其沉积速度为11 ̄15μm/h,电流效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5.
6.
在铜合金上获得Ni-Fe合金镀层的电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适用于连铸机结晶器的Ni-Fe合金单层电镀技术的工艺及配方,以及镀层的硬度、耐磨耗性能、耐热性能及耐热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在本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含3%~5%Fe的Ni-Fe合金镀层。其硬度、耐磨耗性能、耐热性能及耐热冲击性能最佳。耐磨性比原来提高两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在氯化物电解液中制备类似18-8不锈钢成份的 Fe Cr-Ni 三元合金镀层。采用这种工艺规范所得到的铁铬镍三元合金外观呈银白色,镀层铁铬镍含量分别是:58.0%~66.4%,19.5%~22.5%,14.4%~19.2%,还含有少量 Ti 等微量元素.镀层结合力良好,耐腐蚀符合不锈钢要求。  相似文献   

8.
电镀Zn-Ni-Mn合金镀层的电化学还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的电化学还原行为及电结晶机理,采用阴极极化法、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阶跃法研究了镀液组分浓度、镀液温度及p H值变化对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的影响及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增大主盐浓度、减小络合剂及光亮剂浓度、升高镀液温度、减小p H值均可减小阴极极化,促进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与单一金属相比,合金镀层更易沉积,且无论是单一金属沉积还是Zn-Ni-Mn合金镀层共沉积均经历了形核过程。Zn-Ni-Mn合金镀层沉积的形核方式属于扩散控制下的三维连续形核。  相似文献   

9.
化学镀Ni—W—P合金层镀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镀液PH值,主盐浓度比、络合剂及稳定剂浓度对化学镀Ni-W-P合金层W及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剂对其影响受镀液中主盐钨酸钠含量的控制,谷,获得具有高W和P含量的镀层镀覆必须在提高络合剂浓度的同时,按一定比例提高钨酸钠浓度。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热浸Zn-Al合金镀层的助镀工艺和性能评价指标特点,论述了钢材热浸镀Zn-Al合金镀层的组成及形成过程,分析了钢中Si、Mn、P等常存元素对Zn-Al合金镀层中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指出了热浸Zn-Al系多元合金镀层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速切削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笔者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硬质合金刀具高速铣削铝合金材料时,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和行距等铣削参数对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大小的主次因素,并确定出较优的铣削参数。结果表明: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和行距分别在0.06 mm/齿、0.6 mm、942.48 m/min和0.05 mm附近取值时,可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该研究为指导企业生产实践提供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神经根型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基于颈椎牵引、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运动康复治疗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6-SPS/CS型并联机构的可穿戴式颈椎动力外骨骼.首先,基于人体生物力学进行外骨骼机构设计与颈椎运动分析,采用空间坐标变换方程和闭环矢量法对外骨骼等效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逆解分析;其次,利用ADAMS软件对外骨骼等...  相似文献   

13.
焦磷酸盐镀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铜镀层做基体材料的中间层或底层,可以获得许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镀层。氰化镀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底层镀铜工艺,但是氰化镀液中含有剧毒物.焦磷酸盐镀铜是替代氰化镀铜的最重要电镀工艺,但它的最大缺点在于附着力不好.文章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焦磷酸盐镀铜的镀层性能(特别是结合力)影响.结果表明:镀液的温度、搅拌速度、电流密度直接影响镀层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60 min,搅拌速度200 r/min,阴极电流密度1.5A/dm2。本研究结果为焦磷酸盐镀铜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钛合金螺旋铣孔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铣削作为一种新工艺在钛合金制孔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表面粗糙度是评价钛合金孔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Matlab建立钛合金螺旋铣孔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开展钛合金螺旋铣孔实验,研究发现:在0.15~0.25 mm/rev范围内,随着螺距的增大,钛合金孔表面粗糙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0.03~0.05 mm/tooth范围内,随着切向每齿进给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呈现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类似的,在2 500~3 500 r/min范围内,随主轴转速的提高,表面粗糙度变化曲线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规律,但之后又有平缓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钛合金螺旋铣孔参数优化及表面粗糙的控制研究提供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机械球磨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Al-Mo复合涂层,对涂层微观组织、组成成分和摩擦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7 h机械球磨制备的Ni-Al-Mo复合涂层内元素均匀分布;550℃退火后涂层中均有Al3 Ni金属间化合物新相生成;复合涂层中Al3 Ni和Mo的存在使得涂层硬度高于铝合金基体和Ni-Al涂层,...  相似文献   

16.
工艺因素对脉冲电沉积Ni-P合金镀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Ni-P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显微硬度测试和沉积速率计算,探讨了脉冲频率、镀液温度和占空比等工艺因素对Ni-P合金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频率1 500Hz、占空比0.2和镀液温度50℃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沉积速率较快、显微硬度较高和组织细小均匀的高磷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复合轻型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吸波涂层,用3cm波导式测量线在9.2GHz测量其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对吸波涂层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有较大影响,当复合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为50%,涂层厚度为1.7mm时,吸波效果最好.其吸收峰值为34dB,大于10dB的有效带宽,达11GHz.  相似文献   

18.
通过醇解法,以亚麻油、三羟甲基丙烷、偏苯三甲酸酐、间苯二甲酸为主要原料合成防火涂料醇酸树脂,测定了该涂料防火和其它方面性能,研究并讨论工艺条件对醇酸树脂性质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一个最佳的合成配方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脉冲激光对C194铜合金进行激光弯曲成形试验,研究激光参数对弯曲角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弯曲前后试件的抗拉强度、载荷位移曲线、显微硬度、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板料弯曲角度随激光功率、离焦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扫描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扫描次数较少时,两者呈近似线性关系;激光弯曲成形后的试件抗拉强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但低功率条件下的晶粒细化效果反而提高了成形件的抗拉强度;成形后试件扫描区硬化作用并不明显,平均硬度比母材仅提高了3.3%;激光弯曲工艺产生的不均匀温度场使板料面粗糙度和x,y向截面粗糙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