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观察了10个黄麻圆果种(Corchorus capsularis)和4个黄麻长果种(C.olitorus)选系材料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的开花习性。方差分析表明各材料对光周期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在12.5小时光周期下。圆果种材料IJO/MC8122和长果种材料IJO/X/087的开花天数明显较长,而且在12.5小时、13.0小时和13.5小时三种光周期处理下的变幅较小,这一结果表明,IJO/MC8122和IJO/X/087可作亲本材料用于黄麻品种改良以选育对日长广适应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下大花金鸡菊花芽分化形态和营养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将大花金鸡菊出苗后分别培养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观测各自花芽分化的进程,并记录各时期的出苗周数、株高、株幅、真叶数和分枝数。【结果】①大花金鸡菊品种‘晨光’花芽分化时期分为8个阶段。在长日照(LD)和短日照(SD)两种光周期下,其花芽分化在出苗第17周分别处于花序原基分化期和营养生长前期,即从这周起植株对长日照光周期诱导开始反应; ②‘晨光’的各生长指标(株高、分枝数、株幅)与其花芽分化时期均极显著相关,其中对光周期越敏感的指标,与花芽分化时期的相关性也越大; ③花序原基分化期至苞片原基分化期是LD对‘晨光’的主要开花诱导时期。【结论】以花芽分化量化指标tDP(花序原基分化期)=3为标准,株高为20.60 cm、株幅为26.01 cm、分枝数为13时进行长日照诱导,则开花较快且开花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3.
Hd3a(Heading date 3a)基因是光周期诱导水稻开花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调控基因,它在短日条件下表达并促进水稻开花.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热激诱导表达的Hd3a基因转化到水稻品种日本晴中.热激处理转基因植株后,检测结果表明,叶片中转基因Hd3a的表达水平比热激前显著提高,随后又下降到热激前的水平,说明转基因Hd3a在水稻中可以被热激诱导瞬间的表达.长日条件下热激转基因水稻可成功诱导其抽穗,而同样处理的野生型植株不能抽穗,表明Hd3a的瞬间表达可诱导水稻开花,且其开花的早晚与热激处理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植物开花有明显的季节性,是人所共知的,例如紫罗兰、油菜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同一种植物在一定纬度地区,每年都大约在相同的日子开花,开花的日子与其原产地大致相同,尤其是一年生和二年生植物更是如此.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在一定的纬度地区相同的日子具有相同的光周期(一昼夜白天与黑夜的相对长度),它影响着植物开花,即植物开花主要受光周期控制.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叫光周期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光周期亚急性暴露对雄性斑马鱼繁殖行为的损害及对正常配对雌鱼繁殖行为的干扰效应.[方法]设置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6 h光照:18 h黑暗(短光周期)和18 h光照:6 h黑暗(长光周期)共3种不同的光周期,连续暴露处理雄性斑马鱼成鱼7 d,在处理结束后将雄鱼与未进行上述暴露处理的雌鱼配对繁殖,统计雌雄斑马鱼的各种繁殖行为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长、短光周期组雌雄斑马鱼相遇频次、追逐频次均无明显变化;2)长、短光周期组雌雄斑马鱼同时进入产卵区的频次和时间均明显减少;3)长、短光周期组雄鱼单独进入产卵区的频次和时间均明显减少,与长光周期组雄性配对的未暴露雌鱼单独进入产卵区的频次和时间也明显减少.[结论]不同光周期亚急性暴露严重干扰雄性斑马鱼的繁殖行为,这一行为的变化对与之配对的未进行相同暴露处理的雌鱼产生明显的协同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控制光周期和组织学的方法证实在雌性豚鼠中光周期—松果体—卵巢之间的联系及忪果体对卵巢的作用.实验分6组:长光周期(141:10d)下(1)对照组Ⅰ,n=9,(2)PinxⅠ,n=6,(3)OVXI,n=6;短光周期(81:16d)下(4)对照纽Ⅱ,n=6,(5)PinxⅡ,n=6,(6)OVXⅡ,n=6.光周期处理78d后,对松聚体和卵巢的组织学连续切片的分析表明:1)与长光周期相比,短光周期使松果体表现出分泌功能加强的组织学特征.切除卵巢对松果体组织学影响不大;2)短光周期使对照组卵巢中黄体及格氏滤泡数量明显减少,切除松果体后卵巢对短光周期的抑制作用不再有相应的反应;3)与对照组Ⅰ相比;切除松果体的两组动物卵泡生长和发育的同步化程度明显提高,但排卵数无明显改变.以上表明光周期变化对豚鼠卵巢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松果体的调解和传递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长日植物小麦和短日植物谷子在诱导光周期处理下,幼苗叶内α-淀粉酶活性稳定增强。而在非诱导光周期条件下生长的同龄材料中,α-淀粉酶活性都表现为高一低一高的起伏变化。在植物被诱导转入茎尖仲长时期,诱导光周期在小麦和谷子叶内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非诱导光周期正相反,导致同龄材料之间酶活性水平的差异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当盐角草长至约5厘米高时进行不同日照长度处理,然后观察其花芽形成和开花情况。结果表明,盐角草花芽形成和开花的临界日照长度大约为14小时,短于14小时的可以诱导形成花芽并开花,14.5小时以上的不能诱导花芽的形成。在临界日照长度范围内,10小时日照下的盐角草最早形成花芽、并日数量也最多。诱导盐角草花芽形成和开花的短日照数为9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水稻是短日性植物。“短种”对日长的反应敏感;植株在10小时日照下迅速通过光照阶段,出苗后9—13天生长锥开始分化,12.5小时为“短种”的光照长度的临界度,超过这个光照长度,就不能抽穗开花。利用示踪原子法研究水稻短日诱导过程植株中营养和新陈代谢活动的变化,目  相似文献   

10.
在试验室条件下观察了中华革蜱、长角血蜱在不同光周期及温度下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对这2种硬蜱卵孵化期、幼虫和若虫吸血期、蜕化期无显著影响.2种硬蜱的卵、幼虫及若虫期均无滞育现象.摄食前长日照处理,可诱导中华革蜱雌虫发生饱食过程延迟的滞育.其光周期反应属短日照反应型.长角血蜱在不同处理下均无滞育发生.温度对这2种硬蜱雌虫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在非滞育状态下,恒温处理的雌虫吸血期、产卵前期及产卵期一般较变温处理的雌虫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叶龄光周期诱导对圆果种黄麻营养期长短、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营养期长短受 7叶龄以上光周期诱导的影响是随叶龄的增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7叶龄前的与 7叶龄后的处理 ,其产量和产量性状有明显差异 ;在 7叶龄之后 ,产量性状受光温的影响是随叶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SDS-PAGE技术对山羊草属18个种的46份材料进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电泳分析.18个种各电泳出2~5条带,共有24种不同的电泳条带,26种不同的麦谷蛋白亚基类型,每个种有1~3种类型.山羊草与小麦的麦谷蛋白亚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山羊草属中各种间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其亚基的电泳迁移率方面也存在广泛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选用黄麻和聚丙烯作为添加材料,增强水泥砂浆.采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对黄麻纤维进行处理,处理不同的时间,探究黄麻力学性能的变化.并在水泥砂浆中加入不同掺量的碱处理黄麻和聚丙烯,研究其对水泥砂浆抗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绘画纸、白卡纸和坐标纸为衬底,采用丝网印刷银油墨,制备了高效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结果表明:银薄膜/绘画纸的SERS活性最佳,其次是银薄膜/白卡纸和银薄膜/坐标纸,对结晶紫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8,10-7和10~(-7)mol·L~(-1).此外,在同一银薄膜/绘画纸表面随机选取10个不同位置,在特征峰913,1 179和1 620 cm~(-1)处,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值分别为13.2%,12.5%和10.6%,增强因子达到2.87×105,表明该基底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对PKUAC-SCTE542藻蓝蛋白的耐热性进行测试, 探究其热稳定性能。同时, 在不同光周期和不同光质光源组合条件下培养嗜热蓝细菌PKUAC-SCTE542, 研究其生长情况和藻蓝蛋白含量, 探索适用于藻蓝蛋白生产的光照条件。选取30°C, 40°C, 50°C, 60°C, 65°C, 70°C, 80°C, 90°C为实验组, 25°C和4°C为对照组, 放置时间设为5小时和14天,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藻蓝蛋白全光谱图, 考察不同温度和放置时间对藻蓝蛋白的影响, 再将E542-PC的α链和β链与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中藻蓝蛋白进行比对, 深入了解其耐热机制。分别在光波长为白光(400~800 nm) 、红光(654 nm) 、绿光(511 nm) 和蓝光(454 nm), 光周期为8L/16D, 12L/12D和16L/8D的条件下培养蓝细菌, 测定其生物质干重以及藻蓝蛋白含量。结果表明, PKUACSCTE542藻蓝蛋白在 65°C 环境可以保持稳定, 60°C放置14天仍表现出60%的热稳定性。光质为红光、光周期为16L/8D的条件下, 藻蓝蛋白绝对产量最大; 光质为红光、光周期为8L/16D时, 藻蓝蛋白产率最高。实验结果表明PKUAC-SCTE542藻蓝蛋白的耐热性能较好, 经过光照条件筛选, 藻蓝蛋白产量可提高近100 mg/gDCW。  相似文献   

16.
106 aeeessions of Tibetan wild barley, including 50 accessions of the two-rowed wiht barley Hordeum vulgare ssp. sopntaneum (HS), 27 accessions of the six-rowed bottle-shaped wild barley H. lagunculiforme (HL) and 29 accessions of the six-rowed wiht barley H. agriocrithon (HA) that separately represent different agrigeographical regions of Tibe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e differentiation using SSR markers selected from seven barley linkage groups. 229 allelic variants were identified with an average of 7.6 alleles/locus. The average of total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in HA (6.4)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HS (3.9) and HL (3.4). The genetie diversity and its standard deviation among the three subspecies were in the order of HS〉HL〉HA. Very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as observed among the three subspecies of wild barley. Comparisons of the results fiom this and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a strong Oriental-Occidental differentiation of barley, and that Shannan region of Tibet might be the center of origin of the Tibetan two-rowed wild barley, thus supporting not only the hypothesis of a mono-phyletie origin of cultivated barley but also the proposition that the Tibetan two-rowed wild barley as ultimate progenitor of Chinese cultivated barley.  相似文献   

17.
黄麻秸秆及有机肥对滨海盐土生物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滨海盐土质量,通过黄麻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对盐土的改良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秸秆与有机肥配施分别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 600 kg/hm2秸秆施用量分别与有机肥施用量为2 400、3 600 kg/hm2配施时对土壤生物性质改良效应较为明显,土壤脲酶分别比对照增加53%和98%、蔗糖酶增加700%和825%、过氧化氢酶增加49%和65%、磷酸酶增加99%和161%、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了5.8、9.5倍,其中,真菌增幅较大,两种方式下分别增加55.1、90.8倍。说明秸秆与有机肥配施能明显提高滨海盐土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生物学活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知生物LH/CG受体同源性较大的跨膜域序列设计引物,以嗜麦芽黄单胞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约600bp目的产物克隆到pUCm-T载体上,经酶切及PCR扩增筛选鉴定得到重组质粒pUCm-Rec,以DIG标记的PCR扩增片段作为探针进行DNA斑点杂交,确证目的PCR扩增片段与该菌染色体DNA有同源性,克隆到的593bpCG样受体跨膜域序列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为AY355346,再以地高辛标记的593bp跨膜域序列为探针,从构建的该菌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到可能与CG样受体属于同一跨膜受体家族的编码组氨酸激酶/效应调节杂合蛋白部分序列的685bp核酸片段(其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为AY359445)。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温度和光照对大绒鼠能量收支的影响,测定了低温短光(5℃-short photoperiod,5-SD)、低温长光(5℃-long photoperiod,5-LD)、高温短光(30℃-short photoperiod,30-SD)和高温长光(30℃-long photoperiod,30-LD)条件下大绒鼠的体重、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粪尿能、消化率和可代谢能效率。结果表明:大绒鼠在5-SD和5-LD驯化下,体重随驯化时间逐渐降低;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则逐渐增加;粪尿能、消化率、可代谢能效率无显著变化。在30-SD和30-LD驯化下,体重随驯化时间逐渐增加;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则逐渐降低;粪尿能、消化率、可代谢能效率无显著变化。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大绒鼠能量代谢特征对温度比较敏感。以上结果说明温度是影响大绒鼠能量收支策略的重要环境因子。大绒鼠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低温诱导体重降低、摄食量增加,这是大绒鼠在抵抗低温胁迫维持能量平衡时重要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制备了含生物质黄麻纤维和榛子壳粉的新型环境友好型摩擦材料。用CHASE摩擦试验机测定了材料的摩擦性能,用可拓方法对摩擦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当鼓温低于黄麻纤维的分解温度时,黄麻纤维具有降低和稳定摩擦系数的作用;当鼓温接近于黄麻纤维的分解温度时,摩擦材料出现热衰退。为了保证摩擦材料在高温的摩擦性能,黄麻纤维的含量不应过高。黄麻纤维的加入可以降低摩擦材料的磨损率。可拓评价结果表明,当黄麻纤维体积分数为9.0%时具有最大的关联度,综合摩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