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2014年在泉州湾洛阳江口天然红树林区进行4个季节每季连续15d的鱼类采样,以研究该区域内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类群及多样性指数等的季节变化,并讨论红树林区对鱼类的生态支撑作用.共采集鱼类72种(其中2种鉴定到目,1种鉴定到科,1种鉴定到属,其余均鉴定到种),隶属于9目34科,其中91.3%为暖水性种类,8.7%为暖温性种类;优势种/类群存在季节变化,春、夏季优势种以定居种(如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虎鱼科(Gobiidae)的鱼类等)为主,秋、冬季优势种则以鲻科(Mugilidae)的鱼类、花(Clupanodon thrissa)、七丝鲚(Coilia grayii)等非定居中上层鱼类为主;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与其他相似的红树林区域比较,泉州湾红树林区的鱼类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在此基础上从鱼类体长生长的季节变化角度,讨论了泉州湾红树林区作为鱼类育幼场、索饵场和躲避敌害场所的生态功能,说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完整的海洋食物网,对区内鱼类具有生态支撑作用,强调了保护红树林这一典型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至9月连续16次对广东省恩平市锦江河上游主要鱼类群落调查。调查共捕获鱼类3 894尾隶属6目18科39属49种。其中未知种3种,Margalef指数D(I)为4.023 9,D(B)为7.601 4,Shannon-Wiener指数H(I′)为3.952 3,H(B′)为2.401 9;Simpson指数C(I)为0.705 1,C(B)为0.914 3;Pielou指数J(I)为0.331 3,J(B)为0.201 4。其中名特优经济鱼类15种,占种类数的30.61%,包括刺鳅、黄颡鱼、月鳢、胡子鲶、翘嘴红鱼白、黄鳝、鲶鱼、乌鳢、翘嘴鳜、斑鳜、加洲鲈、泥鳅等普通经济鱼类8种,占种类数的16.32%,包括鲫鱼、罗非鱼、银鲴、鲤、草鱼、鲢、鳙、青鱼、鲮等;其他非经济鱼类种26种,不知品种3种,占种类数的53.06%。鲤形目中的鲤、银飘鱼为优势种(IRI≥500),鲫、、寡鳞飘鱼、赤眼鳟、油餐、彩石等为常见种;鲈形目中的罗非鱼属鱼类、子陵吻虾虎鱼为优势种(IRI≥500),月鳢、乌鳢、加洲鲈、斗鱼、溪吻虾虎鱼、粘皮鲻虾虎鱼、侧扁黄(鱼幼)等为常见种;鱼将形目中的食蚊鱼和鲶形目的胡子鲶为优势种(IRI≥500),合鳃目的黄鳝以及外来种观赏鱼(吸盘鱼)、鲶鱼为常见种,鱼类品种调查结果可为恩平市锦江河鱼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象山港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对象山港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4个站位采集到鱼卵,分别为斑鰶、白姑鱼、带鱼,平均密度为4.58个/m2.10个站位采集到仔稚鱼,分别为脂眼鲱、青麟鱼、斑鰶、油魣、鮻鱼、少鳞鱚、白姑鱼、日本金线鱼、蝦虎鱼科,平均密度为30.83尾/m2;在港顶部区域的拖网几乎没有渔获物,港中部和港口外岛礁附近海域渔获物重量组成最高的分别为鱼类和虾类,各占81.11%和46.77%,尾数组成均是虾类最高,分别占75.43%和92.77%.港中部和港口外岛礁附近海域渔获物相对重量密度分别为1.04 t/km2和127.2t/km2、相对尾数密度分别为18.5万尾/km2和3487万尾/km2.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盐沼分级潮沟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口盐沼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格局,2007年沿潮沟级别梯度在九段沙盐沼湿地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四季调查.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3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与甲壳类,优势物种为谭氏泥蟹、圆锯齿吻沙蚕与背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在不同季节与不同级别潮沟间没有明显差异.优势物种圆锯齿吻沙蚕的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夏季最高,而春、秋季较低.一级潮沟中大型底栖动物总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级别潮沟,尤其以谭氏泥蟹在一级潮沟中数量最多.研究结果暗示盐沼湿地的保护、修复与恢复应考虑潮沟生境的异质性,尤其需注意维持低级别潮沟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夏季鸟类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1997年至2003年的调查数据,对长春市南湖公园鸟类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做了调查研究,共统计夏季鸟类52种,隶属9目23科.5个群落中,夏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以阔叶林最高(H′=3.980,J=0.786),5个群落中鸟类均以动物食性为主,消费生物量以疏林罐丛最低(75.21g/10hm2).人为活动对夏季鸟类分布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5年5月和10月在长乐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以及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共捕获鱼类67种,隶属12目28科53属;其中鲈形目鱼类最多,有28种,占鱼类种类数的41.8%。调查海域鱼类以底层和近底层种类居多。春秋季鱼类渔获率分别为4.38 kg/h和10.05 kg/h。春季优势种有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秋季优势种有丝背细鳞鲀、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短吻三线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鲬(Platycephalus indicus)、红牙?(Otolithes ruber)。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2012年8月,同时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和网捕法对贵州省云台山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目33科9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鸫科和画眉科鸟类种类最多,画眉科和鹎科鸟类数量最多,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栗耳凤鹛(Yuhinacastaniceps).比较季节之间鸟类群落的种类、数量、Shannon-Wei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 Index指数(J),结果表明:春季鸟类种类最多,D值和J值最低;夏季鸟类数量最少,H值、D值、J值均最高;冬季鸟类数量最多,种类和H值最低.Sorenson相似性系数最高为春季—秋季鸟类群落,最低为夏季—冬季鸟类群落;Bray-Curtis指数最高为夏季—冬季鸟类群落,最低为秋季—冬季鸟类群落.云台山鸟类受人为干扰不大,但很可能受到我国气候带北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2年夏季(6月-8月)和2013年春季(3月-5月)分别对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进行底拖网调查,共捕获鱼类22种,其中春季12种,夏季21种。这些种类隶属8目12科,其中种类数最多的为鲈形目石首鱼科,其次为鲽形目舌鳎科以及鲱形目鯷科,排名第三的为鲈形目带鱼科、鲳科、虾虎鱼科等。相关性研究表明,夏季鱼类种类数与同期监测的浮游饵料生物的种类数显著相关(R=0.80,P=0.00513,N=10)。鱼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鱼类多样度指数H′中重量H′最大值和数量H′最大值呈现两个极端,重量H′最大值靠近岸,位于大桥西侧,而数量H′最大值远离岸边,位于大桥东侧靠外海。夏季重量H′和数量H′最大值均位于东海大桥东面水域,重量H′最大值靠外海,而数量H′最大值则靠大桥。春季,重量多样度H′与水深、盐度及重量密度不相关,数量多样度H′与水深、盐度不相关,但与数量密度显著相关(R=0.72,P=0.018 6,N=10),与种类数高度相关(R=0.96,P=0.000 01,N=10)。春季数量密度和种类数的分布决定了数量多样度H′的分布。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春季和夏季鱼类季节更替率达到50%,一些温度生态幅范围不同的种类进入该海域,是种类季节更替现象比较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厦门同安湾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4年在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5个取样站进行了4个季节小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共获取了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底栖桡足类、寡毛类、多毛类、涡虫类、有孔虫类、介形类、双壳类、星虫类,还有少许未定类群.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91.75%.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441.3±61.0)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555.8±104.6)μg/(10cm~2).单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不同季节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取样站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无显著差异,生物量有显著差异.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类群均匀度指数(J′)、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λ)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光滩取样站.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个体数与底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底盐呈显著负相关;夏、秋两季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数以及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均与底盐呈显著相关.上述结果完善了我国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物种和生境多样性资料库,为滨海湿地公园管理、滩涂生态修复和红树林湿地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褐毛鲿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及其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褐毛鲿仔、稚、幼鱼的主要形态特征,并对仔、稚、幼鱼各时期提出了界定标志:仔鱼前期(1~6日龄)以油球消失为界;仔鱼后期(7~24日龄)以各鳍齐全为界;稚鱼前期(25~29日龄)以枕骨棘完备为界;稚鱼后期(30~32日龄)以全身被鳞为界;33日龄后进入幼鱼早期.仔、稚鱼培育水温22~25℃,盐度25~27.褐毛鲿受精卵为球形浮性卵,以卵径(0.81~0.86 mm),油球径(0.21 mm)和枕骨棘形态的特征为区别于其它石首鱼类卵子和仔鱼的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