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组装(Self-assembly)是80年代新兴的一种非常简单的成膜技术,该技术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上方便地构造理想界面的手段,所得到的自组装单分子膜(Self-assembledmonolayers,SAMs)具有优于传统的LB膜的有序性与稳定性,在...  相似文献   

2.
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是一类自发形成的、有序致密的、薄膜体系,当今已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金属或非金属的腐蚀防护与表面修饰等方面体现出无限的研究价值.在归纳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腐蚀防护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简括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机能及组装过程,重点论述和总结了SAMs在特殊物体表面的最新应用情况以...  相似文献   

3.
自组装单分子膜表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的研究是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与应用价值的,随着自组装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同时其大量的表征方法也日益更新.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组装膜的表征手段作出了对比分析,例如:光、电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学测试方法、微观显微学测试法等及自组装分子膜的相关辅助手段,例如:粗糙度检测法、金像显微观测法、...  相似文献   

4.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缺陷及修饰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及组装方法,缺陷产生的机理、表征方法,以及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缺陷的修饰方法.自组装单分子膜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单层膜主要指以共价键和离子键为驱动力形成的,多层膜的组装方法主要是分子沉积(MD)技术和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自组装膜的缺陷对其具有的特殊性能有影响,分子的倒伏造成了膜的缺陷,其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基片表面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性质和成膜分子自身性质起决定作用;优化成膜反应条件,可有效地控制膜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新工艺方法在玻璃基体表层及银片表面制备出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MPS-SAM),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玻璃基体薄膜形貌,使用自动椭圆偏振测厚仪SGC-2测出其膜厚;运用金相显微镜观测出银片表面形貌变化并结合触针式粗糙度测量仪得出其膜厚范围;同时通过塔菲尔曲线(Tafel)对银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装溶液的成膜形貌与致密性受组装时间的影响很大且在金属与非金属表面的成膜时间大不相同;银片表面组装膜形貌的变化决定其缓蚀性能、稳定性和致密性等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组装单层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组装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是通过有机分子反应活性头基与固体界面之间自发反应形成的稳定、有序、紧密堆积的超薄膜结构.近年来,通过界面自组装在固体表面形成超薄层有机材料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非线形化学、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分子器件、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自组装单层膜的制备、特点、类型、机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组装膜的研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最近几年界面科学、分子工程学等化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的自组装膜体系进行了总结。并分别对其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了较全面的概述。对深入研究自组装膜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组装技术(SA)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上构造化学界面的简便手段,在生物传感器、润滑、金属防腐、催化、刻蚀、分子器件、非线形光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近20年来界面化学与材料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的表征是SA研究的重要内容,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EIS)是表征SAMs的有效手段.但是,关于在水溶液中制备羧基硫醇SAMs以及EIS测试条件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以KCl为支持电解质,以[Fe(CN)6]3-/4为探针离子,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对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 7.0)中制备的巯基丙酸SAMs修饰金电极(MPA SAMs/Au)进行了EIS表征,探讨了溶剂以及浸泡时间对MPA SAMs的影响,研究结果对SAMs的制备与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L-半胱氨酸(L-Cys)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已在化学传感器及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L-Cys SAM容易通过静电吸附或分子间氢键形成二聚体,而降低表面功能基团的活性,进而对生物传感器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在不同pH条件下,将L-Cys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偏振模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吸收光谱法对L-Cys SA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H 3.0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于金表面上制备L-Cys SAM可以较为有效的抑制二聚体的形成,为蛋白质的固定化提供了理想的界面,为进一步制备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金电极上十二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在乙腈、乙醇及丙酮中的电位稳定性。在0.0Vvs.Ag/AgCl(饱和KCl),十二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分子膜有最大的稳定性,在较负电位(如2.0V)和较正电位(如+0.6V)电解时,在不同溶剂中的SAMs的表面覆盖率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在三种溶剂中,最大稳定性的电位窗口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1.
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家兔背部两侧多点皮内基础注射,静脉加强注射,利用饱和硫酸铵(SAS)盐析和G25分析法制备与纯化抗体,制得高纯度、高滴度(1:2560)的多抗,以此作为检测李氏杆菌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2.
抗丁草胺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牛血清白蛋白-丁草胺免疫抗原免疫家兔获得了抗丁草胺多克隆抗体,并建立了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丁草胺(除草剂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检测范围在1×10-9~100×10-9mg/mL之间,且和化学结构相似的甲草胺和乙草胺无交叉反应。该方法也可用于检测稻田水样中丁草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抗体是继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之后的第三代抗体.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许多基因工程抗体陆续问世,本文详细介绍了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基因工程抗体在临床方面的明显优势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PET纤维上SuMA的紫外光接枝及对蛋白质的固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NaIO4而不需除氧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光接枝技术,成功地将SuMA或SuMA和HEMA二元单体共接枝到PET纤维上。在相同SuMA单体浓度下,HEMA的加入能显著提高SuMA的接支率。  相似文献   

15.
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抗甲肝病毒 (HAV)McAb ,为甲肝研究和诊断提供了大量高效价标准化抗体 .用细胞培养的NJ 3株HAV免疫Balb/c小鼠 ,经细胞融合技术、IFA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 ,建立了 5株能稳定分泌抗HAVMcAb的杂交瘤细胞 .经鉴定 ,其上清和腹水的抗体效价分别为 0 5× 10 2 ~ 1× 10 3及 1× 10 3~ 2× 10 5.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ELISA分析 ,这 5株抗体分别能与HAV的 3个抗原位点结合 .在HAAg检测中 ,McAb的应用简化了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化学方法,以未组装良好的金/十八硫醇膜为模板电化学沉积铜.由于自组装膜中针孔缺陷的存在,相同电压下铜粒子的沉积速度不同.通过控制一定的沉积电位和时间,得到了粒径在100nm左右的铜粒子,为制备纳米颗粒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硅烷自组装膜对PPy固体铝电解电容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在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多孔性绝缘Al2O3膜表面是否进行硅烷偶联剂预处理后化学聚合得到的导电聚吡咯(PPy)薄膜的连续性、附着性与电导率以及所得PPy固体铝电解电容器的性能指标,探讨了硅烷自组装膜对PPy薄膜与PPy固体铝电解电容器性能的影响及硅烷自组装膜在多孔性Al2O3膜表面的形成机理与PPy薄膜在硅烷自组装膜上的成膜机理.PPy薄膜的电导率从5.4s·cm-1提高到了16.6S·cm-1,PPy固体铝电解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tgδ≤0.06(120Hz,20℃),漏电流IL≤〈0.04CV(或3μA).  相似文献   

18.
利用脱氢松香胺(DHAM)为半抗原合成了松香的完全抗原、并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首先DHAM与琥珀酸酐(SUC)反应合成琥珀酸单酰脱氢松香胺(DHAM-SUC),然后再与牛血清蛋白(BSA)和钥孔血蓝蛋白(KLH)进行偶联,合成了松香的完全抗原DHAM-SUC-BSA和DHAM-SUC-KLH,偶联比分别为12和35。以DHAM-SUC-KLH为免疫原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免疫,制备了抗血清,效价达1.28×105,脱氢松香酸(DHA)和松香酸(AA)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5.1μg/L和36.4μg/L。研究合成的松香人工抗原具有理想的免疫原性,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可为建立畜禽肉制品中松香残留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聚乙二醇等融合剂将骨髓瘤细胞和经某种抗原诱导产生的特异性 B 淋巴细胞在体外进行细胞融合,产生能连续传代、稳定分泌特异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广泛应用,其在动物疫病抗原表位和变异研究、感染机制研究、诊断检测和疫病治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