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农业作为民族地区农村的主体产业,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相关研究出发,以湘西州和恩施州为例,对比分析武陵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提出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湘东北地区脉型金矿床的活化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合分析湘东北地区冷家溪群中金的分布规律、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论证了湘东北地区的脉型金矿床是分散在冷家溪群中的金在冷家溪群的构造-热改造演化过程中活化转移而成的,长距离的活化转移主要发生在武陵-加里东期,在印支-燕山期又发生了再活化转移,活化和再活化转移都是通过流体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人均年收入仅千元,通过政府统筹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转移就业率达88%以上,村民们用赚回的钱新盖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当上了民营企业老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武陵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以吉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负荷进行估算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吉首市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分别为992.698和82.887 t,相应的等标污染负荷量为9.927×108和4.148×108 m3;污染源对TN和TP负荷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农业化肥、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针对吉首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武陵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区域,是中原进入西南地区的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沉积带。关于武陵地区的范围,一般认为在湘鄂渝黔边的武陵山区。而实际上,长江以北的巫山山脉、汉中地区也在武陵地区的范围内。这一地区不仅历史地名有渊源关系,而且在空间上具有整体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文化具有同一性,同属巫文化圈子。  相似文献   

6.
宋大祥教授任主编的《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和评价》和《西南武陵山地区无脊椎动物》两部书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科学院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考察队在1988~1990年期间对西南武陵山地区资源考察结果的全面总结.西南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黔、川、鄂四省交界处,地域广阔、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本书就是考察队经过3a多对该地区的艰辛考察后编写的,基本上反映了武陵地区动物的种类、分布和生态环境.《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和评价》全书432页,内容分三篇,第一、二篇按水陆两大环境探讨水生和陆生动物…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谪居朗州十年,为武陵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文财富,对地方俊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丰富才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武陵有志之士;他所发掘的具有武陵地方特点的诗歌内容,成为武陵后世反复咏唱的诗文题材;他在竹枝词等民歌体小诗方面的影响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北京山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北京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流失、建设用地粗放利用、产业同构严重以及乡村地域文化消失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都市型农业、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特色农业品牌打造与营销、山区农村空间重构、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促进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和严控体量经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等7条切实可行的山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路径。结合北京山区农业与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农田质量动态监测、严控农村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管理审批制度和加大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政府宏观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区是一个跨越渝鄂湘黔四省、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贫困人口较多的山区。该地区为四省交界地,这一特点成为影响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武陵山区会变成一个被各省所遗忘的一个角落,但是如果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发挥利用各省资源和产业的优势,展开区域分工合作,武陵山区将会获得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丘陵山区农业装备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省农装所丘陵中心"或"丘陵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研发"适用、好用、耐用"丘陵山区农业装备为目标,持续强化应用基础研究,着力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增强发展竞争力和创造力,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林果蔬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业装备、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有力促进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浙江省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996—2010年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从初级产品贸易、工业品贸易、服务贸易等三方面考察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产品出口、工业品进口、以及服务贸易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目前山东省乃至全国都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通过运用历史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并运用推拉理论,以城市为视角,实证分析了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引力,同时指出城市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的推力.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太原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分析了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合理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测算方法,测算了我国1991-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对期间所呈现的阶段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利用GM(1,1)模型对我国2010-20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10年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还将保持逐年增长,至2020年将达到26 707.26万人,较2009年增长55.57%.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目前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是改变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务川县是贵州北部的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劳动力转移大县,对务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对我国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的高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知识欠缺、专业技术缺失等人力资本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增加政府投入与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为顺利实现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云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和资料分析,评述了云阳县农村劳动力转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潜在的劳动力危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浙江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都远远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但由于区域差异和历史的原因,浙江北部地区还存在受精劳动的过剩,并且转移难度在加大,针对浙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原因和转移现状,提出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中小企业和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从法律层面创新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并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担负起对农民工管理、服务的法定责任,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政策支撑;同时不断完善劳动法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