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是人类史上的一大悲剧。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悲痛”地对美国民众说:“为什么他们(恐怖分子)要袭击我们?是因为我们和全世界都爱好自由,恐怖分子却憎恨我们乃至全世界的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9.11事件是对美国乃至全世界自由的生活的挑战。”我实在不能苟同这样的观点。首先,为什么恐怖分子“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并“潜伏多年”,只是为了憎恨美国乃至全世界“自由的生活”而要摧毁之?美国人要怎么生活,拉登等恐怖分子怎么会有如此兴趣?为什么他们不袭击世界上其他所谓自由的国家,如邻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2.
白天去哪儿啦? “咦,怎么了?”当我睁开眼时,竟破天荒地发现天还没亮。我看了看表——不对啊,这都早上8点了,天怎么还没亮呢?不管它,我还是先吃完早点,抓紧时间去上学吧。没搞错吧,学校没开门!唉,我只好又跑回家,结果看到爸爸妈妈还在睡觉。我大声叫道:“起床啦!”他们这才迷迷糊糊地醒过来。  相似文献   

3.
游乐园     
《游乐园》答案谜底:一、电视机同学甲:“张老师的语言水平看来不怎么样。”同学乙:“你怎么知道的!”同学甲:“这很明显嘛,她写的字我认得,我写的字她还不认识呢!”老师不如我新新人类就是另类,另类再另类。穿的要全世界独一无二。说话要一般人听不懂才是最高境界。总之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唉!我这套理论大概只有得道高僧才能懂。英雄气短暑假的一天,小明买了两张电影票,和小虎一道去看电影。小虎:“什么片子?”小明:“冷气。”小虎:“冷气?哪有这部电影?”小明:“怎么没有!电影院门口挂的牌子上明明写着‘今日放冷气’五个大字,还会有错?”…  相似文献   

4.
读者圆桌     
杨瑶 《世界博览》2009,(23):3-3
看《世界博览》,总有收获和感动。贵刊第21期《大都市里的拾荒人》一文,就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让我眼前一亮,感慨万千。文中向读者呈现了生活在西方国家都市里一个“另类”的群体,他们并不贫穷,不是衣食无着的人,但他们却甘愿过“下等人”的生活,做“拣食族”。他们的想法很朴素:看不惯别人的暴殄天物。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在给那些习惯浪费的人做出表率,是反讽,是无声的抗议。  相似文献   

5.
周玲 《科技信息》2012,(35):225-225
有的人因为头脑简单、天生弱智而被称作傻子;有的人因行为不符合人们所接受的常理而被称作傻子。尽管被称为傻子,但他们身上所显现出来的却是大智若愚的另类,用现在人的话来说,他们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处世原则的人。事实上,不管是真的傻子,还是大智若愚的“傻子”们,他们的人生路较常人而言,是一次更为艰难的历程。而我们对这一“傻子现象”,应该报以一种平常的态度来面对。不管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那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一种生活面貌,不关乎标新立异,不关乎人世常情。本文将对比中外文本中的两个典型的人物,从背景和形象来分析傻子这一现象,并从中体会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意味。  相似文献   

6.
许多英语培训班都打出了拥有另类名称的学习法,再加上铺天盖地、夸大其词的英语培训广告,哪种培训才真正富有成效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著名教授梅仁毅教授告诉记者:“我敢肯定,那些吹牛说让人在一年甚至两三个月内就能够完全掌握英语的培训班全是骗人的。学英语是个积累、下苦工夫的过程,那些所谓的‘速成英语’、‘快速英语’根本不可能。”梅教授指出,学英语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千万不要投机取巧,迷信“速度”。英语速成是在吹牛  相似文献   

7.
[事件回放]2007年12月24日是个普通而又不平常的日子,我象往常一样下班回到家里。大概到了晚上20:00左右,“叮铃铃”电话响了“你好,老师,我们家孩子到现在还没有回家。”电话那头传来焦急地声音。“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我也有些着急了。为什么家长这么晚才打电话过来呢?仔细分析原因:原来这孩子以往放学以后要到培训班去做作业,前几天因为生病,好几天没去培训班了。今天培训班的老师以为还生病没来上培训班。而家长呢,以为孩子去培训班了,所以也没有打电话询问。原本7:30孩子该回家的,可是到8:00了,还不见人影,于是家长急了,这才先打电话到培训班,然后又打到了我家里。  相似文献   

8.
请问你是人吗?“废话,我当然是人啦!”你自信满满地回答。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人”。科学家发现新生婴儿的体表和肠道内几乎都是无菌的。可是随着婴儿不断长大,各种细菌开始争先恐后地在他身上安家。不出几个月,可爱的小baby就会变成“细菌人”。怎么听着这么可怕,那他会不会被细菌吃掉?  相似文献   

9.
张智丰 《科学世界》2010,(12):84-85
有人说,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理性的存在。不是说“我思故我在”吗?然而社会心理学家们却用自己的研究工作证明,人不是理性的存在,而是“理性化”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倾向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进行自我辩解,以试图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许多时候,能够找到理由甚至比事实真相更重要,所谓“我辩解故我在”。这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0.
《华东科技》2012,(8):77-77
中医讲究“冬病复冶”,“三伏贴”可谓名声在外。它疗效不错,方便快捷又无痛,性价比高。有的人想用来治疗哮喘病、调养身体、帮助睡眠…但是究竟该怎么贴才好呢?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科学探索》2009,(6):F0002-F0002
游逗学院来了一位神秘女生。:嘿嘿,原来她就是游逗俱乐部的兜兜姐姐!叽叽喳碴最近为什么老是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玉米博士很纳闷:“这俩孩子一向是自来熟,这次怎么了?”豆芽一脸无辜:“还不是因为博士您!”“我?”  相似文献   

12.
纪芸 《科技智囊》2008,(1):66-69
“鸟巢”和“水立方”的设计使用年限是100年。 初闻此言,多数人都会感到不以为然,尤其是北京人。理由很简单,故宫、天安门城楼,摆在那里多少年了,那是什么结构?砖石、木头!如今投资几十亿的项目,又是钢结构又是混凝土的,怎么才保证100年呢?  相似文献   

13.
王其华 《奇闻怪事》2007,(12):37-38
最近我经常感到困惑,不为别的,而是因为班上的孩子不争气。语文课上,我说:“谁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地摇摇头,最后异口同声地说“周月”(周月是我们班的班长,各方面确实表现不错,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这下气得我把书本都摔了:“为什么非得是周月?怎么就不能是你呢?”在庆祝元旦联欢会上,全班合唱《同一首歌》,  相似文献   

14.
王直华 《科技潮》2010,(5):52-53
初读“一切始于世博会”,觉得这话有点“过”:怎么可能是“一切”呢? 观赏了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特展之后,我喜欢上了这条标语。因为,它陈述了事实,且富幽默感。  相似文献   

15.
刘胤 《青年科学》2010,(5):22-23
地震频繁,2012灾难真的会来吗?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通常存在“集群效应”,也就是说,地震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较为密集地出现在某一特定区域。“大地是平展的,下面有神象或乌龟驮着,神象或乌龟累了,只要它轻微地眨一下眼睛,大地就会颤抖,这就是地震。”这是充满想像力的古希睹人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嗨.各位!看到下图那个趴在老妈头项.发型很酷的小孩儿了吗?呵呵,那就是我——红毛小侠!怎么,你说我这名字听起来怪怪的?不懂了吧。我这才叫“名副其实”呢。不信,跟着我体验一下雨林生活,包你以后一提我这名字,就羡慕得流口水!  相似文献   

17.
《特区科技》2009,(9):44-45
许多化学品公司只制造化学原料,而不制造化妆品,结果利润很少,股价一般都很低。但化妆品公司因为拥有买者熟悉的品牌,利润就很高。陈笛:“既然这样,为什么那些化工厂自己不开发品牌,也赚钱呢?……尹先生又是怎么走出来,他们怎么克服品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晚学后,发现一向疯玩的儿子显得有些心事重重,我耐心等待他来向我倾诉。终于他开1:3对我说:“妈妈,我难过。” “怎么了?”我不解。“今天王老师报字母给小朋友默写,许多人都得了一百分,王老师奖给他们肯德基姐姐送的玩具,就我一个人没有。呜呜--呜--”说着他竟然大哭起来,而且越哭越伤心。  相似文献   

19.
 我是怎样想到周期律的呢?周期律又是怎样和博士生的攻博有关的呢?这源于我的一个奇怪的想法——每天,人们忙忙碌碌地生活、工作,一个中国,13亿人,地球上几十亿人,忙忙碌碌,这种现象充满生机,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为政治不为战争(这里只是说投入“政治”和“战争”的人极少),这些应该归因于什么呢?历史上千千万万的公众,他们曾经是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他们在地球上美好地生活过,在他们身上,最宝贵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女儿中午放学回家,给我出了道脑筋“急转弯”:“你刚把门打开,突然看见一堆牛粪,是报警还是大吃一惊?”“当然大吃一惊了。”“好呀,大吃一‘斤’?”“不,是报警。”“也行,你把牛粪‘抱紧’吧。”女儿一阵大笑,但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如今所谓脑筋“急转弯”书籍越来越离谱,如“有一女多次离婚”,答案竟是“前‘公’尽弃”。像这类亚文化现象在校园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