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2]202号)精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2.
资讯     
政策聚焦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2]202号)精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加强地…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大学为例,全面阐述了民族地区高校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的意义和迫切性.指出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以核心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为基本框架,以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为内涵,以集中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打破常规为原则,促进民族地区高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高校和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方高校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发展历史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在进行科技创新、走有地方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进程中,必然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力量)以及个人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制约地方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其体现在制度层面上的意义,不仅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自身的构建和完善,同时也是指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形成与创新体系确立之间的螺旋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30年间科技发展探索——30年间.厦门市科技发展充分发挥特区先行先试、敢拼才会赢精神,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作用.为科技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提供法制保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了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3月22日,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教育部科技司谢焕忠司长作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励,扎实工作,开创高等学校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报告,武贵龙副司长介绍了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总体思路和安排,李志民副主任通报了科技发展中心工作情况。大会学习、讨论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地方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件,清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教委和我校分别就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地方高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发挥优势学科、推进科研上水平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8.
《杭州科技》2009,(6):28-33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浙江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全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黄兰芳 《广东科技》2008,(21):37-38
江苏省高度重视科技政策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将科技政策与科技人才、科技项目并列为科技部门服务创新的三大重要手段。 2006年4月18日,印发了《江苏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06]53号)(通称“50条政策”,下同)。在“50条政策”中,有15条涉及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而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多达数十项。可见,江苏省运用税收杠杆助推科技创新力度之大。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2006年颁布实施的《目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