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采用影响函数法分析四辊轧机轧辊弹性变形的基础上,以某1 250 mm热带轧机为对象,研究了四辊热带轧机支撑辊辊型曲线各种影响因素对辊间压力及带钢出口凸度的影响规律,为支撑辊辊型曲线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倒角长度、倒角高度、倒角类型以及辊身凸度均对辊间压力分布和带钢出口凸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进行辊型曲线优化设计时应根据现场实际选择合适曲线类型和参数范围,同时保证轧机的凸度控制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冷轧带钢六辊轧机辊系的稳定性,目前常采用轧辊偏移方法.本文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辊系-轧件一体化耦合模型,对不同轧辊偏移辊系进行受力分析,揭示了不同轧辊偏移条件对六辊轧机板形调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中间辊正向偏移轧制时,工作辊弯辊力对二次凸度调控功效最好,对四次凸度影响较大;在四种偏移方式条件下,中间辊弯辊力在0~300 kN范围内对带钢二、四次凸度调控功效基本相同;中间辊正向偏移轧制时,中间辊弯辊力在300~500 kN范围内对带钢二次凸度调控功效最好;工作辊正向偏移轧制时,中间辊弯辊力对四次凸度影响较大;不同轧辊偏移条件下中间辊窜辊对带钢二次凸度调控趋势基本相同,且负窜辊对二次凸度的调控功效优于正窜辊,工作辊正、反向偏移轧制条件下中间辊窜辊对四次凸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影响函数法分析轧辊弹性变形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热带轧机工作辊初始辊型曲线的设计算法.指出合理分配精轧机组各机架带钢入、出口凸度范围对工作辊初始辊型曲线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一种各机架带钢入、出口凸度范围的确定策略.采用提出的算法对某厂1 250 mm热带轧机精轧机组优化了其工作辊初始辊型曲线,并进行了现场实际生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带钢的实测凸度满足该厂目标凸度的要求,证明了该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CVC轧机辊形曲线设计及等效凸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些文献中轧辊等效凸度确定方法不完善而导致CVC辊形曲线求解不准确的情况,改进了等效凸度的确定方法,并对三次CVC辊形曲线进行了求解.经过分析认为CVC轧辊的等效凸度应该是轧辊横移量和板带宽度的函数,并推导了包含板带宽度的CVC轧辊等效凸度公式,为不同宽度板带的凸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该等效凸度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对辊形为三次CVC曲线的轧机,板带越宽,轧机的凸度控制范围越大,CVC横移对板带凸度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质量铝带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铝箔轧机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铝箔轧机熨平辊的简单介绍,重点对铝箔轧机熨平辊的设计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22800四辊轧机“逆宽”轧制中的凸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2800四辊轧机在工作辊服役后期“逆宽”轧制状态下的凸度控制问题,结合大量的现场实测数据,运用变厚度平面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专门针对2800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即凸度预测)仿真模型.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揭示出工作辊服役后期的“箱型”磨损辊形、钢板宽度及轧制力等对钢板凸度的影响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生产中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探讨WRS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在WRS模拟机上进行了弯辊力与工作辊移动量对板凸度与边部减薄控制效果的双因素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弯辊力是板形控制的显著因素,随着工作辊的移动其控制效果明显增强,因此WRS轧机比四辊轧机具有更强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辊凸度连续可调(CVC)轧机的轧辊辊面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辊凸度连续可调(ContinuouslyVariableCrown)轧机轧辊辊面曲线的形式,推导了曲线方程,对比了辊缝轮廓。同时还讨论了抽辊量、辊径差、轧件宽和曲线极值点位置对当量辊凸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热带钢连轧机工作辊温度场和热凸度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辊热凸度是影响热带钢连轧机负载辊缝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计算精度直接影响到成品的板凸度和板形精度分。作者采用轴对称隐式差分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分析箔带轧机弯辊功、效的新见解。针对箔带极限压延中的恒压控制及无辊缝等特性,将弯曲工作辊的作用等效为半无限长(弹性基础)梁的力学模型,得出了工作辊附加挠度(由弯辊力引起的)方程式。应用此式计算了1200铝箔轧机弯辊的实际挠度,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探讨了提高弯辊功、效及改善板形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本文观点及其结论已为1200现代铝箔轧机工业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
工作辊轴向力过载是导致轴承烧损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四辊轧钢机工作辊为研究对象,建立轧制的弹性压扁函数,根据小变形条件下力的独立作用原理,采用叠加法计算其应力应变,结合板形方程和轧制凸度控制原理,逆向求解轧辊间的交叉角,解得工作辊轴向力.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四辊轧机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接触和弯曲耦合问题的一种非线性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轧辊的接触变形和轧辊弯曲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能更好地模拟轧辊在轧制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采用修正迭代法求解,得到了轧辊的弯曲变形、挤压变形、接触压力、接触宽度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等一系列结果,该模型可用于板形控制、轧机振动等问题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热带钢连轧机精轧轧辊磨损计算理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四辊热连轧机精轧轧辊磨损进行了研究 ,除考虑了轧件的轧制长度外 ,还考虑了轧制压力和辊间压力的横向不均匀分布 ,轧件在辊缝中的纵向和横向滑动 ,轧件偏离轧制中心线的影响以及 CVC辊型对磨损的影响 ,以实测数据为基础 ,建立了支承辊和工作辊磨损分布的理论计算模型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 ,对各种轧机轧辊磨损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典型的轧辊横移变凸度辊型,如基本CVC辊型曲线、优化设计的CVC辊型曲线及SMARTCrown辊型曲线为研究对象,从辊型曲线设计、轧制过程中轧辊所受轴向力及无载辊缝凸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板宽位于800~1 600 mm区间时,采用优化设计得到的CVC辊型曲线会获得较小的轴向力;相对于CVC轧辊而言,SMART Crown无载辊缝在带钢两肋波浪敏感区要大一些,故在控制带钢的双边浪缺陷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六辊轧机辊间压力分布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影响函数法计算了六辊轧机的辊系变形和辊间压力分布,研究了单锥度中间辊对辊间压力分布和轧件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锥度中间辊可改善辊间压力分布状态,明显降低辊间压力峰值,但轧件横向厚差稍有增加,最大值出现在轧件边部·计算了不同锥度时的辊间压力分布与轧件横向厚度分布,通过比较辊间压力峰值与轧件边部厚度,确定了最佳锥度范围为1/100~1/150,使HC轧机的辊间单位压力峰值降低15%~20%,轧件横向厚差仅在边部增加几微米,符合板形要求·  相似文献   

16.
轧辊磨削过程中受磨削参数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会诱发颤振导致轧辊表面产生振纹,严重影响磨削质量与效率。为了解决磨削中颤振带来的磨削质量问题,基于磨床双时延模型,考虑轧辊与砂轮转速的周期性变化,推导了变速工况下磨削力求解公式,建立了轧辊磨床砂轮与轧辊变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转速变化周期、幅值时轧辊磨床的振动特征,模拟了轧辊磨床不同磨削阶段的轧辊磨床颤振抑制方法。同时,将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有效地抑制颤振和提高磨削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微尺度辊缝形状调节,提出了辊型电磁调控技术,并自行设计制造了φ270 mm×300 mm辊型电磁调控实验平台.通过电磁-热-力耦合数理建模,并对比分析相同工况实验和仿真结果,发现两者结果十分接近,模型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等效电流密度和频率下轧辊凸度及轧辊凸度增长速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给出了等效电流密度、频率、加热时间对辊型曲线的影响,并从避免电磁棒局部温度过高及便于轧辊凸度调节出发,给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四辊冷轧机轧辊弯曲和压扁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助Marc有限元软件,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四辊冷轧机冷轧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对轧辊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模型中将辊系变形与带钢变形统一考虑,并解决了轧件与辊系之间的耦合问题,避免了采用假定或迭代方法确定轧制力分布时产生的误差·采用逐步收敛的求解过程使计算结果精确、可靠·在不同的轧制条件下,得出了带钢宽度、弯辊力等参数对辊系弯曲、工作辊接触弧上的压扁变形、板宽方向的压扁变形和有载辊缝的影响,为板形分析与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武汉钢铁公司热轧带钢厂粗轧机(R2-R4)设备、工艺参数的综合测试研究,论述了四辊轧机辊系运动状态与辊系轴向力的关系,分析了辊系轴向力生成 帮轴向力的大小,以实测数据为依据,讨论了支承辊止推轴承的实际负荷状况,破坏机理及工作寿命,提出了减少R2-R4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烧损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