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强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举措。自1984年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制度以来,我国已建成16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覆盖了基础学科的绝大多数领域。20多年来,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下,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承担了诸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稳定、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集中了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成为孕育我国科技帅才的摇篮。同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与发展,为基础研究创建了一个稳定的平台。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提升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3.
杨瑞春 《科技信息》2012,(20):453-453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后,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指由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和装备的开放型实验室。它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为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应用研究),促进高技术领域内的探索,做好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储备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和研究所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计划于1984年开始施行,至今已有五年时间。在此期间,各重点实验室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开放,在建立新的研究体制,实行开放共用,推动联合与合作,促进人才的流动、  相似文献   

5.
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提高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支撑。该文结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状况与经验,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提出新时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管理手段,实验室评估对激励实验室的整体科学活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早在5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对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评价,他们从科学技术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两方面来评价公司或部门研究所的工作,进入70年代这种评价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参与了这项工作。在我国对研究群体的业绩评价自80年代开始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评价对象主要集中于一些大的科研院所。有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活动从80年代末才启动,它的兴起与发展主要得助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和部门开放实验室计划的实…  相似文献   

7.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整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实验室的数量、实验室所取得的重要成绩还是高校实验室的评估结果上来看,高校都占据这十分重要的地位,顶起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根据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实力薄弱、力量分散,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难以有大幅度增加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实现“占有世界一席之地”的目标,探索适合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新体制,由原国家计委牵头,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编按]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9):1005
编者按 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计委从1984年起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利用国内资金和世界银行贷款先后投资14亿元人民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55个.从学科分布来看,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基础性研究的大部分学科,有效地保证了我国基础性研究的协调发展.此外,许多部门开放实验室和地方重点实验室也陆续建成并投入了运行.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是我国基础研究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在稳定和发展我国基础研究、集聚和培养人才、推动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促进国内外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以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重大科技问题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科技竞争与挑战,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保持后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为全面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我国启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1.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6月建成通过国家验收,属国家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立足国家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需求,致力于以煤为代表的化石燃料和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绿色燃料的燃烧和转化过程及其中污染物生成规律和控制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研究绩效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二十年建设和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克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许多基础性、前沿性和关键性的科技难题,产出了一批创新性或原创性的科技研究成果,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研究领域的差距。但要把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世界一流或领先水平的实验研究平台,还需作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1984年7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组织全国有关专家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论证,最后决定在复旦大学正式建立“国家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通称为复旦大学国家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1985年初具规模后正式向国内外开放。它是我国最早建成,开放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五年来,实验室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已建成一个生物科学研究的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本文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科研成就和几条经验。一、基本情况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编制固定的科技人员,另一部分就是每年都流动着的外来客座研究学者。在固定人员中,现有教授2  相似文献   

14.
一、实验室概况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计委1990年1月批准建立的,预计于1992年12月进行国家验收。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针对核电站、火电站、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中气液、气固等多相流动和传热规律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建设逐步完善,人才队伍趋向稳定合理、管理运行机制颇有成效,在基础研究、高技术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三个层面上所开展的研究活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成果,所有这些取得的成绩也将为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永超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10):798-803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机遇期,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驱动发展方兴未艾。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前沿阵地,其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从当前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出发,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后续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92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以来,结合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的试验研究,开发研制了有关测试仪器设备,使实验室的试验研究功能不断完善.本文介绍近4年来实验室在测试技术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36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的时代背景特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等战略层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6月建成通过国家验收,属国家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立足国家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需求,致力于以煤为代表的化石燃料和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绿色燃料的燃烧和转化过程及其中污染物生成规律和控制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先进的高效率低污染能源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开发,服务国家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兰娟 《今日科技》2009,(8):I0002-I0003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为国家传染病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始建于1956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拥有厚实的基础,为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验室主任、学术带头人李兰娟教授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