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李金煌 《海峡科学》2008,(11):73-74
近来在供水管道附近进行PHC桩沉桩施工时有进行,并因沉桩挤土效应造成管道破坏,出现了一些供水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PHC桩沉桩中的挤土效应对输水管道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在沉桩前对供水管道进行防护,以确保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2.
成层地基中静压单桩挤土效应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成层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对模型桩整个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对在均质不同软硬地基中静力压入单桩过程产生的位移场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了浅层土体、桩身周围、桩端处土体不同的位移变化模式,并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特别是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位移随水平和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均质地基挤土位移的最大值与压桩深度存在滞后效应;对于成层地基,最大径向、竖向位移均出现在软硬土层交界面处,由于软硬土层力学性质的差异,土体位移主要表现为,软层处位移变大,硬层处位移变小。试验获得的结果便于进一步明确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内在机理,对预估沉桩的施工影响和指导沉桩设计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虑地表边界效应的静压沉桩挤土位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沉桩挤土位移求解过程中同时考虑了土体弹塑性本构关系以及地表边界效应的影响.假定桩周土体屈服后服从修正剑桥模型,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推导了桩体无限长时挤土位移的初始解.在此基础上,引入修正函数来考虑地表边界和沉桩深度对挤土位移的影响;经与文献实测结果比较,验证了修正后沉桩挤土位移解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参数分析表明,沉桩挤土位移随桩径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随预钻孔孔径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当超固结比增大时,挤土位移也随之增大,分析认为是由于重超固结土颗粒排列紧密,受到的挤压作用明显所致.  相似文献   

4.
静压管桩在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十分明显。本文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了防治或减轻压桩挤土效应的一些有效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GFRP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压桩动态力学效应,开展GFRP静压桩模型试验研究,对表土隆起量和径向挤土压力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表土隆起量在径向距离在1.8D(桩径)处达到峰值.此峰值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数值最终大致稳定在0.05D;径向挤土压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当沉桩深度大致等于测点深度时,测点处径向挤土压力达到峰值;峰值径向挤土压力Pm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大不断衰减.当径向距离达到3D时,Pm衰减至峰值径向挤土压力的最大值Pmm的30%以下;Pmm出现在桩身中下部,数值大致与桩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在桩基础施工中,锤击沉管灌注桩及锤击预制桩应用非常广泛,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施工技术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不能为人们接受。液压静压桩就是通过液压静压桩机,利用其本身的重量(包括配重)作为反作用力,克服压桩过程中,桩周土侧壁摩阻力和桩端土的阻力,将桩徐徐压入土中。液压静压桩属于挤土桩。桩在压入过程中对周围土体进行排挤,使地基的侧向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土的密度的增加。它的挤土效应取决于桩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压桩力。对同样截面的桩截面来说,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小于打入桩。  相似文献   

7.
将软黏土中桩体贯入过程看作不排水条件下圆柱孔的扩张.弹性和塑性区分别采用小应变和大应变理论,考虑传统超固结比与各项同性超固结比的不同,推导了修正剑桥模型土中单桩挤土位移的解析解;并与文献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解答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叠加原理对排桩的侧向挤土位移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沉桩数目、桩间距、预钻孔孔径以及土体超固结比对侧向挤土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沉桩数目的增加,挤土影响范围增大;当桩间距、预钻孔孔径增大时,挤土位移快速减小;土体超固结比增加时,侧向挤土位移略有增加,但总体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龚主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8):7455-7459,7464
现场试验研究为工程实践积累经验和数据,并促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以马鞍山发电厂2×660 MW改扩建工程#1汽机房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施工现场监测试验为例,探讨了锤击贯入开口式PHC管桩在沉桩过程的挤土效应和土塞效应。在简要叙述现场监测试验内容和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场沉桩施工的深层土体位移、孔隙水压力、锤击贯入度、土塞高度的现场监测试验数据分析,初步评价了沉桩的挤土效应和土塞效应对施工的影响。最后基于监测成果分析,论证了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并基于工程实例得到了管桩的挤土效应,随着管桩入土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中上部土层反应明显,而下部土层则影响甚微的结论,研究能对后续以及类似地层场地的施工提供了有效的作业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预钻孔孔径大小对沉桩挤土效应的影响,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圆孔扩张理论解答,把沉桩过程看作不排水的圆柱形孔扩张的过程,把桩周土体分为塑性区与弹性区,对比分析不同预钻孔孔径下沉桩产生的塑性区半径、桩土接触压力、桩周土体位移、孔隙水压力.分析表明土体性质及修正剑桥模型中的参数对挤土效应均有影响,其中各向同性超固结比对挤土效应的影响最大,当预钻孔孔径小于一定值时,孔径大小变化对挤土效应影响不明显.本文分析可以为沉桩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锤击沉桩的桩锤选择方法,静压桩施工时静压力与单桩承载力的区别和联系、挤土效应及防治措施、时间效应及承载力检验的休止时间以及基坑开挖等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将软黏土中桩体贯入过程看作不排水条件下圆柱孔的扩张.弹性和塑性区分别采用小应变和大应变理论,考虑传统超固结比与各项同性超固结比的不同,推导了修正剑桥模型土中单桩挤土位移的解析解;并与文献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解答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叠加原理对排桩的侧向挤土位移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沉桩数目、桩间距、预钻孔孔径以及土体超固结比对侧向挤土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沉桩数目的增加,挤土影响范围增大;当桩间距、预钻孔孔径增大时,挤土位移快速减小;土体超固结比增加时,侧向挤土位移略有增加,但总体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和计算了不同剪胀角情况下的静压桩挤土效应,分析了土的剪胀性对沉桩挤土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影响,讨论了相关联流动法则(φ=Ψ)和非相关联流动法则(Ψ=0)在运用于沉桩挤土效应上的差异。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沉桩挤土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影响范围随剪胀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饱和软粘土地区进行预制桩沉桩施工时,因挤土效应在桩周土体内部产生了较大的超静孔压,超静孔压的消散引起桩周土体大面积沉降,同时桩土之间存在较大的沉降差,沉降差将导致基桩承受负摩阻力的作用。上述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通过研究群桩沉桩施工对桩周土体的扰动以及超静孔压的变化,分析了桩土沉降规律及其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对建构筑物正常使用阶段的变形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砂性土中沉桩挤土对预制抗拔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开展了预制抗拔桩在非挤土、单桩挤土条件下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挤土程度、桩长及桩间距等因素对模型桩的抗拔承载力、桩顶位移及挤土范围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性土中不同挤土条件下,预制模型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与桩长呈正相关关系;在单桩挤土试验中,试验桩极限抗拔承载力显著大于非挤土条件下对应的数值,且随着桩间距的加大,挤土强度削弱,试验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随之减小,并逐渐接近非挤土条件下的承载力数值。  相似文献   

15.
静压预制桩挤土效应的现场监控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浙江省慈溪市某静压法沉桩施工现场所监测的地基土位移数据,定量分析比较了控制施工进度、设置应力释放和排水深孔等工程技术措施对减轻饱和软粘土地基沉桩挤土效应的有效性,并初步提出了现场地基土位移及其变化速率的监控标准.对防范类似施工场地周围建(构)筑物遭受沉桩施工的有害影响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几何大变形、材料非线性的沉桩挤土有限单元法模型,得到了设置防挤槽对沉桩后桩周土体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防挤槽槽前土体水平向失去约束,在桩的挤压作用下,土体运动主要表现为水平位移,竖向则表现为轻微下沉;防挤槽的存在能有效地减少槽后的土体位移,但在槽深范围内效果明显,而槽底以下的挤土位移场和无槽时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7.
用空间柱形孔扩张分析沉桩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正剑桥模型,考虑了桩周土的挤土效应,根据实测的土体参数,用空间柱形孔扩张对沉桩模型试验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分析沉桩引起的应力和位移时,应考虑桩周土的挤土效及桩周摩擦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有效防治软土地区沉桩时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方法,通过在某教学训练馆A(副馆)桩基施工时设置应力释放孔,结合理论计算及现场监测周边建筑的累计沉降、位移的方法,观测到设置应力释放孔后土体在水平及竖向的位移均会大幅度减小,同时周围环境未遭受到破坏。结果表明,采用应力释放孔的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挤土效应问题,为防治深厚软土层地区预制桩挤土效应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锤击沉桩过程中挤土桩的径向土压力.通过与静压沉桩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种沉桩方式引起的径向土压力规律相似:当桩尖向下刺入接近测点时,径向土压力急剧增长;当桩尖尚未刺入测点深度时,测点处的径向土压力就已提前达到峰值;当桩尖继续下沉到测点以下时,测点处的径向土压力又急剧减小;两种沉桩行为引起的径向土压力峰值随深度变化均呈近似线性增长.锤击沉桩和静压沉桩的不同之处在于锤击沉桩的桩周土压力受锤击荷载扰动较大,所以径向土压力曲线相比静压沉桩曲线有较大波动.在砂土密实度相似的情况下,位于同一测点处的静压沉桩的桩周土压力数值明显高于锤击沉桩.  相似文献   

20.
沉桩挤土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平面圆孔扩张理论推广到空间轴对称条件,改进了沉桩引起的位移解析解;考虑土体的弹塑性和挤土引起的土体性质的变化,利用有限元法对沉桩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沉桩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沉桩挤土效应的求解应考虑空间轴对称条件,沉桩引起的挤土效应将影响桩基础的计算结果,解析解较有限元结果更接近试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