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专书复音词研究,对于展示一个时期复音词的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单纯词、联合、偏正、支配、表述、附加、综合等七大类分析《吴越春秋》中的复音名词,并分别从语义、词性、语序等方面分析其构成特点,可以总结出《吴越春秋》复音词在构词上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越春秋》徐天祜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一书,主要叙述了春秋末期吴越两国兴亡、盛衰、嬗递的历史,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及至今日,也是吴越文化研究者屡屡援引的载籍之一。《吴越春秋》在流传过程中,拥有不少研究者,晋代杨方的《吴越春秋削繁》,将十二卷笔削成五卷,一番斟酌损益的功夫,可以算是对该书最早的研究。尔后,皇甫遵(生平年代不可考,一般认为活动于隋以前)的《吴越春秋传》,便是地道的传注,如余嘉锡先生所言,名  相似文献   

3.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所撰写的一部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史事,特别是关于吴越争霸情况的著作。尽管史家对其有“不类汉文”①、“其字句间或似小说家”②的评说,但由于其史料丰富,具有补充正史不足的价值,且“词颇丰蔚”③,因而仍历来颇受重视,《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汉魏丛书》等均收有本书,成为历代学者研究吴越历史和吴越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根据词的意义聚合关系的不同,词有同义与反义之别.由于语言在不断发展演变,因此,这种反义词的聚合和同义词的聚合一样,是在共时的平面上而言.以《吴越春秋》中的同义词与反义词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吴越春秋》的语言特色,肯定了其重要的语料价值和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从《吴越春秋》中两段文字记载出发 ,认为春秋晚期吴越一带冶炼生产中存在着“人殉”和“衅”这样两种民俗事象。进而探讨这两种民俗产生的渊源和后世流变 ,并指出造成这两种民俗的地域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研究西周末年汉语特征的重要语料。其中的复音词已经呈现出比较成熟的特征,其构成有单纯复音词与合成复音词。合成复音词中,偏正与联合是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其词类涵盖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从中我们可以探知上古汉语复音词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7.
《吴越春秋》复音动词结构特点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春秋》复音动词十分丰富,其词性构成特点是:绝大多数复合动词都有动词性语素,例外者极少。复音动词语义构成特点是:支配式复音动词的语素关系最复杂,其次是联合式和偏正式复音动词,再次是补充式和表述式复音动词。部分复音动词的结构仍不很紧密,有的还可颠倒语序,同时并存于文中,这正反映了汉语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西京杂记》作为书面文献材料,在文物的考古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但为出土文物的身份提供宝贵的书面依据,还很大地体现了成书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的可靠性程度,而同样在词汇研究领域里,《西京杂记》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根据前辈对中古时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复音词的研究加上复音词本身的界定和与同时期其他作品中的复音词进行对比,来分析《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特征,尤其是从构词角度和语义特征几个角度来仔细探讨《西京杂记》的复音词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占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越春秋》这部汉代著作在抄录前人史书的同时,加入了很多占卜方面的描写,使原本就不乏此内容的史书进一步增加了神秘的色彩,由此也奠定。了其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占卜的方式受到汉代阴阳五行的影响,以及从春秋到汉代这段时间内南北文化的交互影响,但带有明显的吴越地区民风和民俗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从宋代政治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找内政外交的指导思路,对《春秋》作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其《春秋》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立《春秋》在五经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以天理作为研习《春秋》的理论指导;第三,积极参与处理夷夏问题,为解读《春秋》提供现实政治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语义、词性两个方面对《荀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的构成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通过研究发现《荀子》中偏正式复音词的内部构成情况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义。这说明《荀子》所反映的战国末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是目前语法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吴越春秋》一书,动词十分丰富,从比堪角度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可以反映该时期动词的特点,并从中探求汉语动词发展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3.
华飞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02-103
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西施、范蠡的悲欢离合,串演一段吴越春秋历史兴亡故事。本文将主要围绕西施、范蠢,对剧中人物塑造、情节展开进行思考,发掘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复音词的统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以《战国策》的传世善本作为参照,对《战国策》电子文本进行校勘,使《战国策》的电子文本尽量接近善本。在此基础上,建立《战国策》词汇数据库,对《战国策》各类复音词进行定量统计,并分别从语法构成和语义构成两方面对《战国策》各类复音词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5.
东汉学者赵晔留下了《吴越春秋》这样优秀的史学著作,但其生平一直不为人所了解,于是根据其有关生平的准确的传世文献内容以及与其他人物交往活动的记载,对赵晔的生平经历进行考证和解说,认为赵晔七十多岁才去世。  相似文献   

16.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从先秦至两汉是不断变化的。在先秦有代表性的文献中,《左传》并没有提到勾践的"忍辱负重",《国语》反映了勾践能忍辱负重,但表现不够具体。经过《史记》和《吴越春秋》的描绘,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更为鲜明,也更真实可感。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变化与上述著作的成书有关。  相似文献   

17.
《毛公鼎》构词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毛公鼎》中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发现复音词的语义、词性构成比较甲骨文有进步,与同时期的《诗经》也有不同。偏正式是最能产的构词方式,述宾式、主谓式、动补式还没有产生。  相似文献   

18.
郭庆林 《科技资讯》2008,(36):215-215
作为战国时期文献的《晏子春秋》,蕴涵着丰富的复音词。无论从音节角度看,还是从词类和内容角度看,其复音词都有相当数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1月浒墅关真山发现一座春秋晚期大墓,《苏州日报》随即发表了《真山——吴王陵?》的特写专稿,这一特大新闻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真山墓主是谁?真山是否为吴国王陵区?一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苏州作为吴国都城并不始于太伯奔吴。《世本》称“诸樊徙吴”,而汉代《吴越春秋》及以后的史志都说是阖闾使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营筑新城,  相似文献   

20.
西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美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由西施派生的“东施效颦”故事,也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春秋》、《左传》、《史记》均未载西施其人。先秦诸子中言西施事者,仅为片断。至《越绝书》出,始有较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之年。吴越之事,略而不备。《越绝书》踵而成之,直至越王勾践称霸而绝,故曰越绝。是书质约存真。作者盖东汉袁康、吴平。其时去古未远,残编遗事,固当不氓,缀辑而成,事裨史缺。治吴越史者,率以为据,言西施者,亦多以是书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