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空间管制是协调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本文依据生态学的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因子耐受度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分区方法,并以连云港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论文综合采用专家评判、最大似然分类法、叠置分析方法等首先完成相关生态因子信息提取、分类与数据处理工作,然后构建了基于ArcGIS平台的土地生态利用空间管制分区数据库,并实现了研究区土地生态利用管制分区;随后根据生态因子限制类型制定了相应的管制规则;最后应用叠置分析功能实现了沿海规划建设用地布局生态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连云港土地生态利用五级空间管制区域中,一级非管制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4.38%,二级轻度管制区占11.53%,三级中度管制区占2.60%,四级重度管制区占0.95%,五级极重度管制区占0.54%;(2)不同管制级别反映了不同的土地生态利用限制程度,需制定相应的空间管制规则;(3)应用土地生态利用空间管制分区结果进行研究区沿海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评价表明该规划方案能够有效的减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空间管制分区方法实现了土地生态利用管制分级结果的空间显示,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分区研究方法以及土地规划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土地用途分区是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分区对土地规划工作有着深远的指导作用。本文依据2005年赤壁市土地利用数据,运用MAPGIS软件对赤壁市土地用途进行了分区研究,制定土地用途分区管制,为指导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翻译缓存分区管理系统的翻译块miss率与异常指令定位时间均较高,导致缓存分区管理性能较差,因此设计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单词翻译缓存分区管理系统。在系统硬件设计中主要集成了内容寻址存储器,为数据存储提供空间以及翻译缓存包分区提供地址搜索上的便利;在软件设计中,使用模糊聚类算法完成数据挖掘算法的优化,并详细设计了模糊聚类算法的执行流程,建立单词翻译缓存分区管理模型,将缓存空间划分出子区域,实现二级管理,完成系统设计。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miss率与异常指令定位时间均能保持在较低水平,实际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水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形成生态系统空间差异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水生态分区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济南市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等.基于GIS分析技术,得到了济南市一级、二级和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一级分区以集水区水文条件3大水系为依据,分别为黄河水系、小清河水系和徒骇马颊河水系,划分3大流域外加城区组成.二级水生态分区则以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为主导因子.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则反映二组分区内功能差异,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境维持、水环境支持、水资源支持4项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空间叠加方法,按主导功能类型完成流域内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海岸带环境调控决策支持系统为例 ,对环境模拟建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空间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融合而成的环境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首先提出了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可扩展的体系结构 ,并结合应用需求着重介绍环境空间数据仓库的设计、数据挖掘的过程以及若干环境模拟与评价可扩展模块的实现方法 ,最后给出应用系统的功能框架和系统界面 .  相似文献   

6.
基于SOA的数据挖掘服务整合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据挖掘过程与挖掘工具的紧密结合影响了数据挖掘应用和数据挖掘工具的广泛使用,而SOA这种体系架构却可以实现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之间的松散耦合。Web Services实现了服务消费者动态绑定不同的服务提供者,从而实现了在数据挖掘应用中数据挖掘服务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JDM可以为访问各种不同数据挖掘工具提供统一的标准。这种模型通过将原有的数据挖掘工具封装成可共享的Web服务,实现了对原有数据挖掘应用的复用。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服务层利用Web Services与JDM将各种不同挖掘工具封装成标准服务,服务单元层通过UDDI将这些服务进行注册,业务流程层则根据数据挖掘任务查找服务单元层然后通过SOAP实现服务的调用。  相似文献   

7.
对空间数据挖掘、GIS、Web Service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SOA架构、面向Web Service,对空间数据挖掘平台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设计,以Web Service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挖掘服务,从而大大降低了空间数据挖掘的使用难度,以一种耦合度极低的方式实现空间数据挖掘与第三方软件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扩展传统数据挖掘方法如分类、关联规则、聚类等到空间数据库的方法,着重对空间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及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种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9.
空间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一个分支,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导航、环境研究以及许多使用空间数据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阐述空间数据挖掘的定义、特点、体系结构与一般过程,介绍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和知识表达方法,指出空间数据挖掘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开发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的福清市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用途的多样性,运用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对福清市土地多目标适宜性进行评价。主要探讨了主导因素与因子的选取,专家知识系统的引入,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以及如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图形和属性的结合实现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福清市县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系统为例 ,通过空间数据源调查和分析 ,建立土地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 (实体关系模型 ) ,并在此基础上定义空间数据库的逻辑和物理结构 ,建立县域中尺度土地利用数据库 ,为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时空分析和综合决策提供一个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对矿区开采沉陷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某一矿区的开采沉陷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数据,在GIS平台下,开发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原型系统,实现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范围和准确影响面积等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和特征的自动获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合和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矿区土地信息系统将空间及属性信息分析的结果以各种直观图形、图表等方式显示出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对矿区土地信息的查询、加工和分析能力。运用GIS技术原理,研究了矿区土地信息的分类体系,阐述了矿区土地信息系统研究构架,利用组件式GIS集成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矿区土地信息系统开发,实现了图形库管理、可视化查询、专题图制作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矿区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需要构造概念模型,E—R模型是构建数据库概念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己广泛应用于GIS需求分析和GIS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依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矿区土地复垦数据的特点对E—R模型进行了修改和扩充,阐述了适合表达矿区土地复垦数据特点的空间E—R模型;为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兵  胡林  陈晨  李浩  詹绍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8):7640-7649
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影像分析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淮南矿区2007、2010、2013、2016、2019五个年份的土地利用/覆盖解译,通过对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面积及其占比的统计、动态度、多样性指数、利用程度指数及转移矩阵的计算,对2007~2019年间淮南矿区的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淮南矿区耕地面积及其占比不断下降,大量耕地被破坏,形成积水沉陷,其次为城镇及工矿用地,并被固体废弃物所侵占;(2)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动态度大小排序依次为积水沉陷区>湖泊水库>固体废弃物>工矿用地>林地>裸地>城镇用地>道路>耕地>农村居民地,说明煤矿开采活动对矿区土地利用影响较大;(3)各矿井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聚类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数据挖掘系统是指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隐含数据特征的决策支持系统.本文将采关分析、空间数据挖掘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库,以聚类的方法对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以某露天矿区为试验区,充分利用该区域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所提供的丰富细节信息及其土地利用现状,将矿区分为露天矿坑、矿坑边端帮、剥离区、排土场、排土场边坡、工业广场、道路7种类型.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将区域内部的各地物类型划分为一个个实体单元,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矿区的地表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表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关系——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深圳市2009年10月的TM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和叠图分析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与地表热环境分异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使用不同温度分区样地调查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热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分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显著,景观格局特征分异明显,中温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高、形状最复杂,冷岛区景观的异质性最低、形状简单聚集程度高;2)不同温度分区的景观格局特征与温度的相关关系也截然不同,热岛区的景观整体格局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在冷岛区为正相关关系;3)绿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百分比及格局指数在冷、热岛区域与地表温度的相关关系差异显著,并且对地表的降温效应显示明显的阈值特征。研究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地利用格局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9.
1990-2000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模拟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密度法对1990年和2000年上海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格网化,进而模拟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分布及其变化.其间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分区、分区建模、逐步剔除异常值和分街道控制等措施以提高模拟精度.在人口密度模拟的基础上,用GIS对上海人口格网数据进行简要的空间分析.用栅格叠加分析得到1990-2000年人口密度变化空间分布图,用同心圆缓冲区分析法和扇形分析法揭示人口密度变化的距离特征和方向性特征,最后将1990年和2000年度人口密度与居住用地类型进行关联,佐证了该时期上海居住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土地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时,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是重要的工作。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建立的土地转换模型(LandTransformation Model,LTM)在经过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ks,ANNs)技术的分析后对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充分结合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ANNs的信息处理功能,在综合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后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利用GIS和ANN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预测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历史数据,得到清楚的预报因子,还可以综合相关因素分析后得出新的空间数据层作为ANNs的输入数据,通过ANNs的近似人脑的分析能力很好的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合理安置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