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工程实践中沉降速率常用于确定卸载时机、双曲线常用于拟合沉降曲线的情况,研究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对符合双曲线的沉降—时间曲线进行了推导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证明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成正比,进而推导得到容许工后沉降控制的卸载、路面施工沉降速率标准。相同剩余沉降,沉降—时间曲线为双曲线时沉降速率小于沉降—时间曲线为指数曲线时的沉降速率。工程实例和算例均证实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盾构推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上海某超长盾构隧道工程监测的实践,介绍了盾构隧道监测的一般内容:地表沉降和地下管线安全监测;地面房屋沉降和倾斜观测;水位测试;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和局部地段隧道沉降、净空收敛监测。并从几个方面对监测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盾构推进方向和隧道纵向的沉降变化及隧道横向沉降槽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盾构切口距建筑物沉降点距离和沉降量的关系,最后得出了盾构推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地表沉降的5个阶段,即:前期沉降阶段;开挖面前的隆沉;通过期间沉降阶段;盾尾间隙沉降阶段和后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沉降演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拟合柴达木盆地区坳陷沉降期的沉降曲线,用分层地球模型的解析理论计算了由沉积物载荷引起的粘弹性沉降。然后用一个空间平面模拟了区域性差异沉降。基于以上计算结果,进一步推测了盆地内部断层可能引起的差异沉降。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的总沉降量是粘弹性沉降、区域性差异沉降及盆内断层的差异沉降3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文内用有限元法的平面应变模型研究了盆地的沉降特征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本文最后  相似文献   

4.
基于批沉降实验研究活性污泥沉降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批沉降实验研究了活性污泥的区域沉降和压缩沉降规律,确定了沉降特性参数.考察了经验公式法确定区域沉降速率参数,发现其与实验测定值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立了一个关于压缩沉降过程中污泥层高度与时间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中参数的估计方法;运用批沉降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为理想地描述压缩沉降过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区域沉降到压缩沉降临界点的理论公式,导出了一个新的压缩沉降速率公式,表明压缩沉降速率不仅和沉降时间有关.还和污泥的初始浓度及污泥层初始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雪霞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6):24-24,23
目前采用的各种沉降预报方法特别是施工期间沉降的预测还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预报最终沉降和历程与实际观测相差较大。本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最终沉降和沉降历程以及施工期沉降速率等问题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施工过程中监测路堤沉降数据建立了预测沉降的灰色模型,为预测软土地基路基填筑施工引起的沉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从而达到动态控制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曹玲 《科技资讯》2009,(9):244-244
本文在结合作业实践,对珠海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确定、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对沉降观测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和其周期和频率进行了浅析,从而总结了沉降观测成果的整理内容,以及在整个沉降观测中,只要我们观测人员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步步校核,必将使得观测过程顺利有序,观测成果稳定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7.
饱和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现场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后沉降与差异沉降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为加快施工期及预压固结期间的沉降速度,减小工后沉降,对四川达州-重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进行了塑料排水板预压固结处理,并利用沉降探头、沉降杯对其进行了沉降观测,得到软基沉降变形的规律;同时通过孔压探头对其进行了现场孔隙水压力消散测试,得到孔隙水压力发展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加快软基的沉降速率,缩短预压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减小工后沉降变形与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着重从沉降观测入手,论述了沉降观测的概念,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的时间,观测的方法,以及沉降观测成果资料的整理,绘制出沉降量关系曲线图,最后,提交沉降变形分析报告,作为工程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拓宽路基下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拓宽路基荷载作用下的软土地基工后沉降是导致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相关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准确掌握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状态及工后沉降值,为差异沉降控制手段的设计和动态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建立了考虑蠕变的软土地基沉降模型;基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现场沉降监测资料,运用3层BP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计算模型的计算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拓宽路基的工后沉降作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实测沉降值与有限元计算沉降值的曲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实时原位监测可以感知阻尼器件内部磁流变液沉降状态,以主动分散提升器件可用性。通过研究磁流变液浓度梯度与沉降体介电常数的关系,构建了开放电容式磁流变液沉降状态原位监测方法与系统。开展了电容中心柱极高度对磁流变液准静态沉降过程电场分布影响的仿真分析,并通过沉降监测试验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测磁流变液静置沉降状态;随着沉降体浓度增大,其介电常数相应增大,开放极板电容器电容值增大;随着沉降进程的发展,沉降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某坑边荷载距离不同的综合管廊基坑为例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基于硬化土模型的小应变本构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基坑一侧荷载距离建立多组模型,研究了两侧荷载距离不同对支撑轴力及坑外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道支撑轴力对荷载距离的改变较为敏感,当左侧堆土离坑边距离D_1由0.1 m增加至2.0h(h为基坑开挖深度)时,下道支撑轴力减小24%;当改变基坑左侧荷载距离时,基坑右侧坑外地表沉降值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当D_1由0.1 m增加至2.0h时,右侧坑外地表沉降最大值增大33%。得到的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测垃圾土的沉降量,以便指导填埋场的建设以及封场利用,基于线性加载情况下垃圾土的沉降变形曲线呈"S"型这一特征,指出可用Usher模型预测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离变量法,结合初始条件对建立的Usher模型求解,得到模型解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可知,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Usher模型的特例。采用重复二元回归法对Usher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利用该模型对某填埋场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可知,Usher模型的误差平方和为108.19,而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误差平方和分别为162.21和952.41。对比结果说明,Usher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同类工程的沉降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修平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3):58-59,31
路桥过渡段纵断面的差异沉降会引起车辆的振动。通过建立5自由度车辆模型和路桥过渡段几何计算模型,采Newmark-β法进行车辆振动特性分析。结合具体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了上桥和下桥时车辆动荷载的变化是一种幅值逐渐衰减的运动,最大动荷截明显大于静荷裁,并且载重对动荷裁的影响很大。因此路面设计时忽略动荷载的影响是不合理的,有必要对车辆动荷载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承载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桩身整体倾斜且无初始弯曲应力的倾斜桩,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同倾斜程度的桩进行了研究,发现模型桩在倾斜度不大于4%时,在相同的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桩顶沉降比竖直桩小且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不比竖直桩低,但当倾斜度达到8%时,相同荷载下桩顶沉降大于竖直桩沉降且因桩身发生弯曲破坏导致加载终止.基于工程实例对桩身整体倾斜的单桩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与模型试验类似的结论.对特定土质条件和桩条件,存在着基于桩身倾斜度对桩顶沉降影响的沉降影响门槛值和基于桩身倾斜度对桩体破坏模式影响的破坏模式门槛值.当桩身倾斜度在沉降影响门槛值以内或以外时,在相同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桩顶沉降分别小于竖直桩沉降或大于竖直桩沉降.当桩身倾斜度在破坏模式门槛值以内时,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身侧阻和端阻决定,桩身弯矩不起控制作用;当倾斜度大于该门槛值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体抗弯强度决定,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桩最终将发生弯曲破坏.土质条件、桩身刚度和强度、桩顶约束条件等均会影响门槛值大小.  相似文献   

15.
竖向载荷作用下单桩接触面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桩与土界面处设置Goodman接触单元来模拟桩与土的滑移变形和开裂,建立了单桩在竖向载荷作用下接触面应力和位移的关系公式。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考虑了土体的非线性(Dmcker-Prager模型)力学性能,对模型桩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详细讨论了双曲线接触面本构关系的初始切向、法向刚度对桩顶位移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对理论分析桩的载荷沉降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张帆  郎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9):274-281
为了进一步研究袋装砂土地基承载特性,通过开展外墙围袋装砂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对砂袋数量、摆放形式以及墙式加固体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通过对不同摆放形式的砂袋地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组试验的荷载与沉降变化规律,并与原摩擦性袋装砂土地基试验的最优组进行比较,验证了混凝土墙式加固体的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固体约束的条件下,其荷载与沉降曲线、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曲线及破坏后沉降分布曲线均满足实际要求,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地基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典型的路基路面体系设计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沉降与荷载振动的关系,并对比了交通荷载与静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测定各点振动振幅来推测出该点沉降,也可以通过测定各点沉降来评价交通荷载对环境的振动影响;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变形特性与静荷载作用下不同,且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沉降是静荷载下的沉降的3~4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高速铁路堆载预压软土路基沉降规律,其沉降发展过程可分为填筑阶段-恒载阶段-堆载预压阶段-卸载阶段,沉降曲线与S形成长曲线类似.利用最小二乘法,以组合模型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来确定最优加权系数,建立了加权组合预测模型.采用Origin软件分别拟合Gompertz曲线和Logistic曲线,基于组合...  相似文献   

19.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影响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设计了1∶1有砟轨道模型试验系统.通过人为设定的空隙模拟路基不均匀沉降,采用激振器模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研究了在有砟轨道变形稳定后,轨枕空吊前后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余弦型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道沉降变形曲线可用余弦型函数描述;当路基的纵向不均匀沉降槽面积较小且未引起轨枕空吊时,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为1,并据此明确了轨枕不发生空吊情况下路基不均匀沉降与有砟轨道轨面沉降变形之间的计算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路基不均匀沉降继续增加,当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小于1时,有砟轨道将出现轨枕空吊现象,并且面积比将随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