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月中旬开始,湖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根据雪灾期间湖南的天气形势的变化,划分了从1月11日~2月3 H为止的4次降水过程,对雪灾发生的短时天气系统的成因和长时间气候背景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在天气学意义上,主要是持续阻高造成的高空环流形势稳定、冷空气的渗透性南下和副高、印缅槽的异常加强等异常环流形势造成了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而在气候学意义上,则可能是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增强及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造成了异常的大气状况,诱发了这场雪灾.本次雪灾有4个特征: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损失大.造成剧烈冰冻的原因既不仅仅是持续低温,也不仪仪是降水量高,而是二者的配合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造成灾害的原因.研究表明,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此次灾害的直接原因,拉尼娜事件的增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针对如何预防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以及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一场异常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暴雪、低温、冰冻以及大雾等恶劣天气并发,影响范围多达19个省市区,持续时间长约1个月。灾害天气给我国南方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设施以及农林业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和重大的损失。其中林业的损失最为严重,包括湖南在内的8个省区,林业损失占本省灾害总损失的40%~60%。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10日-2月3日,汉中市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事件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本文对此次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气温异常偏低的天气过程,从气候和天气角度进行了成因分析。分析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高原南支槽异常稳定活跃,有利于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不断向北输送,为我市降雨雪天气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水汽来源。二是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阻塞高压稳定,中亚到西亚地区的低槽或低涡稳定活跃,鄂霍次克海低涡稳定,南支纬向锋区强而稳定,即导致环流形势稳定,为持续低温雨雪天气提供了大的环流背景;三是出于“拉尼娜”事件维持较强状态、北半球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形势稳定少变、副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系统异常强大和稳定少动等原因,使得冷暖空气交汇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形成汉中市的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  相似文献   

5.
平流层NAM异常事件与东北亚地面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分析资料的合成分析表明,10 hPa北半球环状模(NAM)指数和东北亚地区地面温度(SAT)存在显著的后滞相关关系.正/负位相平流层NAM异常事件往往伴随着东北亚地区正/负异常地面温度变化.负位相NAM指数超前东北亚地面温度异常20~40天,正位相NAM指数超前约20天.定义了有效平流层极端事件(ESE),并研究了不同标准下平流层NAM异常能够传到对流层的比例.研究表明,NAM异常下传的比例随定义标准的提高而增加.研究结果显示,平流层大气环流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先兆因子来延长中国北方冬季对流层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6.
李咏涛  邢涛 《科技智囊》2008,(11):46-61
“雨雪冰冻灾害”一词,对于2008年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难忘的字眼。2008年1月10日起,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十余个省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的极端天气。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造成春运交通大范围受阻,农副产品供应紧张,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传播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文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4):485-489
通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58—2004年共46个冬季北半球大气准定常行星波传播的年代际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气候态意义下的准定常行星波沿高纬度由对流层向平流层的传播和在对流层内向低纬度的传播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振荡关系.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准定常行星波传播的年代际变化与北极涛动有密切的联系;北极涛动的正位相对应于在对流层有异常强的从中高纬度向低纬度对流层顶附近的波动传播,同时通过极地波导向平流层的传播明显减弱.其结果不仅说明大气内部的准定常行星波与纬向平均流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而且提供了平流层变化影响对流层大气环流长期变化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选择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2016年"霸王级"寒潮,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台站资料,采用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平流层极涡指数与二维阻塞高压指数,分析了两次极端低温过程期间西伯利亚高压、阻塞高压与平流层极涡的组合性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与1970-2005年的气候平均态相比, 2008年西伯利亚高压偏强8.7 hPa,阻塞高压频率偏高50%,极涡偏强190 gpm;2016年西伯利亚高压偏强16.8 hPa,阻塞高压频率偏高约60%,极涡偏强约296 gpm,说明2016年寒潮过程中3种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异常比2008年更显著.分析两次极端低温过程中3种大尺度系统的组合性异常特征,发现与1970-2005年气候平均态相比, 2016年寒潮过程期间极涡偏强,北极高空有较强冷空气,北极地表爆发性增温与中高纬阻塞高压的发展,使大量极寒冷的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积聚,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向中国爆发,使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2008年平流层极涡能量下传,使得阻塞高压长期维持,西伯利亚高压主体也长时间维持,小股冷空气不断东移南下,使中国南部地区维持长时间低温,并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长时间的雨雪冰冻天气.  相似文献   

9.
2008年初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又发生了四川汶川大地震,这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形成严峻的考验。本文在分析这几次灾害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射出长波辐射(OLR)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79~2008年1月西太副高脊线指数和逐日降水资料,对1月西太副高脊线位置与热带对流异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月西太副高脊线位置与南海及菲律宾以东地区OLR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副高脊线的南北位置异常是由于南海及菲律宾以东地区对流偏强(弱)造成这一区域出现异常的上升(下沉)运动;由于对流层高层(低层)南风距平的作用,在我国东南部的下沉运动增强(减弱);同时,在对流层的低(高)层出现了异常北风,从而构成了一个向北(南)的经向环流,有利于副高脊线的北抬(南退)。这种对流异常是造成2008年初我国南方超过1/3区域出现了5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