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性成熟卵胎生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精巢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具一对索状精巢,其内部呈小管型.精巢内每一精小囊的生殖细胞发育同步,从精子发生到成熟精子的形成,精小囊逐渐由小管盲端向中央腔方向移动,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发育.剑尾鱼的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变态精子、成熟精子等阶段.剑尾鱼成熟精子分为头部、中段、尾部3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四倍体鲤鲫卵子和普通红鲤精子为材料进行人工受精,在受精后的不同时间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子对精子的应答反应、受精孔形态、数量与大小以及受精过程等超微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四倍体卵子动物极的卵壳上仅有一个受精孔,但受精孔区域有5—6个似小山丘状的嵴状结构,而鲤却完全没有这种结构. 研究证实:四倍体鲤鲫成熟卵属单受精孔、单精受精类型,其特异的嵴状形态结构可作为区分普通鲤的标记表型.  相似文献   

3.
不同倍性鲫鲤鱼血液及血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二倍体红鲫血液指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比容)、细胞大小(红细胞及细胞核、白细胞、血栓细胞的长、短径值)及它们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观察了四倍体鲫鲤血细胞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倍性鱼中,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红细胞在数目、脆性、比容方面随倍性的降低而依次升高;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在细胞大小上,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的红细胞及细胞核、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表现出4∶3∶2的比例关系;在红细胞的形态方面,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随着倍性的升高红细胞的短径/长径比值减小.在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外周血中,均可观察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但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的嗜中性粒细胞仅有Ⅱ,Ⅲ两种类型,未见含深紫红色颗粒的Ⅰ型嗜中性粒细胞.对不同倍性鱼在血液细胞中出现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妇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阶段。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成为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早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明显可见,并形成联会复合体。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细胞联系(桥粒)。赤点石斑鱼成熟精子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核内染色质致密,没有核泡(核空隙)。精子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2”轴丝结构。  相似文献   

5.
瓦氏黄颡鱼精巢发育及精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黄颡鱼精巢呈栉状分支,每一分支内部结构为叶型,精巢小叶由许多壶腹状的精小囊组成,精巢发育分为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精母细胞成熟期、精子细胞变态期、精子成熟期和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子的发生和形成经历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到成熟精子的一系列过程,精巢后1/3的精巢尾区由上皮细胞构成,既无生精功能也无贮精作用,成熟精子在0.45%~0.55%盐溶液和pH7.5的弱碱性的自然河水环境中保持的活性最好,并具有相当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6.
孔雀鱼精子发生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卵胎生硬骨鱼孔雀鱼精子的发生进行了显微与超微结构研究.成鱼精巢呈肾形,腹面有输精管伸出,内部构造为小管型.孔雀鱼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变态精子阶段;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高尔基体和囊泡丰富;从精母细胞到精子细胞有细胞质不完全分裂现象;成熟精子头部较长,袖套部分长度是头部的2倍,直径与精子头部相同,线粒体多.鞭毛有侧鳍,其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的变化.1)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在7~9月间,此阶段卵黄生成以内源性合成为主,卵母细胞核物质外输明显,胞浆内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正在进行卵黄物质的内源性合成;3)卵黄发生后期在10月至第二年4月间,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卵母细胞借助卵泡细胞进行外源性卵黄物质合成,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的界线逐渐消失,部分卵泡细胞由于胞质大量输出仅见胞核,此时内源性卵黄合成仍然存在;4)排卵后,由于大量成熟卵细胞的排出,卵巢组织存在大量的基膜,残留成熟卵母细胞中的卵黄物质已经解体,卵黄颗粒自中央向边缘逐渐松散.  相似文献   

8.
对鳜精巢的组织学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鳜精巢呈叶型结构,由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成熟精子等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间质细胞、边界细胞、类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非生殖细胞组成.鳜精子形成过程,精细胞大致经历了鞭毛发生,核质凝缩及核位置的改变,线粒体迁移等过程.鳜成熟精子无顶体结构,头短而圆,主要为核占据,核凹窝发达,尾细长,具侧鳍,尾部轴丝为“9 2”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血蛤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血蛤的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部和尾部构成.精子头部由顶体、亚顶体腔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圆锥形,电子密度比较均匀,顶体长度约为细胞核长度的5/8;亚顶体腔内含有中等电子密度物质;细胞核呈圆柱形,核长度为(1.36±0.05)μm,核宽度为(1.24±0.07)μm(n=42).精子中段由4个近椭圆形的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鞭毛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10.
僧帽牡蛎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在亚显微的水平上研究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 Born)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及细胞器的演变规律。可能有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内质网和微吞饮泡四种细胞组分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在积累卵黄物质中,卵母细胞的核膜看来凸出细胞质和凹陷入细胞核内,核孔的数目增加,孔径扩大。许多线粒体围绕在核周围,并与核膜接触。在卵母细胞核内观察到微管结构。所有这些似乎暗示着核质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很强烈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发头裸腹溞的生殖腺进行组织学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发头裸腹溞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和雄性生殖孔组成.雄体的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时期;发头裸腹孤雌溞生殖系统由一对卵巢、一对输卵管和一对雌性生殖孔组成,根据卵母细胞核的大小及卵黄的累积情况等,将卵子的发生划分为4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期、次级卵母细胞期和成熟卵子期.发头裸腹溞生殖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相对的原始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口虾蛄精巢和卵巢的基本特征,并对卵巢进行了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认为,口虾蛄精巢由1对很细的管状结构组成,精子圆球形,无鞭毛。卵巢左右两叶,对称且相互粘连。卵母细胞发育分为生长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四期。卵巢发育分为未发育期、发育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产卵期五期。在发育期和成熟前期的卵巢中,左右两叶各有一个“S”形的“增殖中心”。  相似文献   

13.
四倍体鲫鲤与二倍体红鲫交配形成了新型三倍体鲫鱼,该三倍体鲫鱼的体侧扁,近似纺锤形,体色为青灰色,无口须.它们的大部分可量比例性状和可数性状都介于父母本之间,并且一些可量比例性状超出亲本范围,体现出杂种特征.第一年养殖结果表明,把同规格三倍体鲫鱼和二倍体红鲫混养,三倍体鲫鱼生长速度比红鲫快11.11%.性腺观察结果表明三倍体鱼的性腺发育比普通二倍体鱼明显滞后,生殖细胞呈退化现象.与以前用四倍体鲫鲤和日本白鲫交配形成的三倍体湘云鲫相比,三倍体鲫鱼不但保持了生长速度快、不育的特点,而且表现出完全没有口须的鲫鱼类型的特征,这在细胞遗传和鱼类育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方山溪鲵精巢支持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山溪鲵精巢内支持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精原细胞增生期,支持细胞间存在镶嵌连接,与精原细胞增生以及生精小囊的体积变大相适应;在精子形成期,支持细胞具有典型的类固醇激素分泌特征;精子成熟后,支持细胞退化.并对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野生大豆根尖中柱鞘细胞脱分化的超微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大豆根尖成熟区的中柱鞘细胞在自然条件下即会发生脱分化。通过研究此类脱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揭示出:在中柱鞘细胞发化过程中,细胞由相对静止到活跃活动。细胞核膜向核基质深度凹入,形成数量不等充满细胞质的凹陷,胞基质和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内质网形成的小囊泡深入凹陷中。脱分化的细胞核膨大,核膜上核孔密集分布,核周围聚集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大量的核糖体,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活动  相似文献   

16.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罗氏沼虾精子发生的全过程.观察表明:精原细胞较大,近卵圆形,核大而圆,染色质分散.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略小,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散布于核质中.次级精母细胞呈多边形,染色质致密,核膜双层,细胞质和核质问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精细胞近圆形或多边形,染色质较密集地均匀分布,胞质较丰富,有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内质网分布.精子分化早期,染色质向胞核的一侧移动,随着分化的进行,精细胞核逐渐拉长,变得弯曲.分化晚期,细胞质中出现许多膜片层结构,分泌一些碎细丝状物质,沿核的边缘向核凸起的一端推进,不断聚集、突起,最终形成具横纹精子的棘突.成熟的精子呈漏斗状,包括一个杯形的核和由其发出的一个横纹状棘突.  相似文献   

17.
从组织学方面研究了白棘三列海胆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其性腺发育分期.结果表明,白棘三列海胆的生殖腺为5列,由系膜悬挂于各生殖腔内.卵巢为滤泡型,在滤泡的边缘为卵原细胞和卵黄形成前期卵母细胞,而在滤泡的内部为卵黄形成初期卵母细胞、卵黄形成后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细胞,当卵母细胞内的卵黄完成积累后,经两次成熟分裂,分裂为成熟卵子.精巢也为滤泡型,精原细胞由滤泡壁原始的生殖细胞产生,进而依次发育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白棘三列海胆生殖腺发育周期可分为:恢复期、生长期、成熟前期和排放后期,通过解剖观察及组织切片显示,全年中除5月份之外,其余各月份均可进行白棘三列海胆的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睾酮(T)和雄激素受体(AR)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中不同时期精巢内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的Ⅰ~Ⅴ期,T和AR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均有分布.在不同时期的精巢中,T和AR在生精细胞的定位具有一致性.在Ⅱ期,精子细胞内T阳性反应和AR阳性表达最强.在生精周期的Ⅰ~Ⅴ期,支持细胞内T的阳性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在Ⅴ期,支持细胞内AR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期,而间质细胞内AR的阳性表达最弱.结果表明,T在中国林蛙精巢内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高度可变性,T调控中国林蛙精巢的功能和发育.  相似文献   

19.
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锯齿米虾卵黄发生过程是双源性的.在卵黄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和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均参与了其内源性合成,其中线粒体最早参与形成卵黄颗粒.在卵黄发生的中后期,内质网成为内源性合成卵黄蛋白最主要的细胞器,并最终演化成颗粒较大且有膜包被的卵黄球;溶酶体也在此时期发挥其特有的吞噬功能,通过融合分解线粒体、内质网等胞质细胞器,最终形成一种十分致密的卵黄球.外源性卵黄则主要通过卵质膜形成的微绒毛和微吞饮小泡从卵周隙及滤泡细胞中摄取外源物质而形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蟋蟀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精子发生的动态过程 .成熟的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一对精巢 ,一对输精管 ,一对附腺 ,一对储精囊和一根射精管组成 .精巢乳白色由许多精巢管盘曲组成 ,精巢管包括原精区、生长区、成熟区和变形区四个区域 .其主要特点是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精母细胞呈放射状密集排列在圆球形的育精囊中 .精子发生的动态是 :一龄期 ,精巢小管仅具一些精原细胞 ;二~三龄期 ,精原细胞不断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四龄期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并由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五龄期 ,精细胞大量形成 ,并变形成为精子 .其主要特点是成虫期的精巢管中存在所有各期生殖细胞 ,当下端的精子成熟时 ,上端部分的精母细胞再发育形成精子 ,表明从五龄开始蟋蟀便能连续不断地产生精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