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水蒸汽蒸馏的方法分别对山东寿光产的香椿芽及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从同时蒸馏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提取的香持芽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42种和36种化学成分;从香椿茎中各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并且比较了两种方法及两个部位挥发性成分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以一系列多元醇类低共熔溶剂提取香椿籽总黄酮,并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其提取参数进行优化。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法优化提取香椿籽总黄酮。结果表明香椿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摩尔比1∶3,液固比1∶50(mg/mL),含水量30%,时间35 min,且氯化胆碱-1,2-丙二醇低共熔溶剂对香椿籽总黄酮的提取率明显优于传统溶剂(P<0.01)。因此,DES作为香椿籽总黄酮的提取剂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可以为香椿深加工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山胡椒的果实和花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了山胡椒果实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山胡椒果实中鉴定出2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主要挥发化合物有顺式-α-蒎烯、(-)-蒎烯、莰烯、α-月桂烯、柠檬烯、(E)-柠檬醛、香茅醛等;从山胡椒花中鉴定出1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主要是桧烯、ɑ-月桂烯、松油醇、8-十七碳烯、桉油精等.将山胡椒果实和花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于了解山胡椒果实和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存在的差别,以及花中独有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相似文献   

4.
高璇  屈恋  赖芳  马丽 《广西科学》2017,24(4):396-400
【目的】利用GC-MS对窿缘桉叶、果实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窿缘桉叶、果实中提取挥发油,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水溶性挥发组分。【结果】窿缘桉叶得油率为0.95%(以鲜质量计),其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叶素(38.82%)、α-蒎烯(13.52%)和对伞花烃(12.04%);其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成分主要物质为(1R,2R,3S,5R)-(-)-2,3-蒎烷二醇(14.75%)。果实得油率小于叶,为0.52%(以鲜质量计)。果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3.07%),其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成分主要为α-松油醇(25.33%)。【结论】窿缘桉果实挥发油的油相成分中含有大量石竹烯,作为药物原料具有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以期为串钱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87% 和0.16%,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分别鉴定出14和17个成分,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量的93.34%和90.29%。叶片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52.89%)、(1R)-(+)-α-蒎烯(17.28%)和α-松油醇(10.70%); 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38.53%)、(1R)-(+)-α-蒎烯(29.90%)和2-莰烯(8.02%); 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果实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5.2±2.8)mm,而叶片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2.3±1.5)mm。【结论】串钱柳叶片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果实,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桉叶油醇和(1R)-(+)-α-蒎烯,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鉴定香椿叶、花和种子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香椿叶中鉴定出36种物质、花中鉴定出37种物质、种子中鉴定出26种物质.香椿叶、花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有4种共同的化合物成分.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中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败酱草中挥发性成分,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NIST 05a.L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各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黄花败酱草挥发油中鉴定54个成分,占总量的94.56%.白花败酱草挥发油中共鉴定36种成分,占总量的89.87%.两种挥发油共同含有成分9种,分别为hexanal,2-Pentylfuran,benzeneacetaldehyde,α-Ionene,1,2,3,4-Tetrahydro-1,6,8-trimthylnaphthalene,1,2,3,4-Tetrahydro-1,5,7-trimethylnaphthalene,β-Damascenone,hexahydrofarnesylacetone,palmitic acid.首次对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为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的鉴别、质量评价以及挥发性成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千山野菊花萜类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1)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提取千山野菊花中挥发性物质,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千山野菊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6 08%和7 02%.用GC/MS法从千山野菊花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38种、44种化学成分,通过检索Nis98谱图库,再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认野菊花挥发油的萜类化合物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对柚子的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差异,为柚子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了59、51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1.29%、87.45%,且2个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性较大.柚子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作用,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另外,柚子老叶的得油率比嫩叶高,其挥发性成分也比嫩叶的丰富,故柚子叶的采收宜在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0.
分析桂枝茯苓胶囊组方单味药材(桂枝、茯苓、白芍、丹皮、桃仁)、配伍药材和桂枝茯苓胶囊中挥发油的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组方药材单独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和组方药材配伍混合后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基本一致,但是和桂枝茯苓胶囊挥发油成分相差很大。桂枝茯苓胶囊与组方单味药材及组方配伍药材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和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在工艺制备的过程中选择性地提取了其中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贵州科学》2021,39(1)
目的:分析石菖蒲麸炒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142个成分,主要结构类型为苯丙素类、单贴类和倍半萜类,占总挥发油的90%以上,生品挥发油含量在0.01%~18.5%,炮制品挥发油含量在0.01%~25.04%,β-细辛醚(β-Asarone)炮制前后含量均最高,且炮制后含量增加。结论:石菖蒲经炮制后其挥发性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为优化石菖蒲炮制工艺及探讨炮制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讨小青龙汤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前后挥发油成分和比例的变化.采用枟中国药典枠挥发油测定甲法提取小青龙汤复方、组方中含挥发油的单味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及各单味药的阴性对照处方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峰面积百分比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从小青龙汤中共鉴定出80个挥发性成分,其中百分含量较高的是甲基丁香酚(9.98%)、姜烯(9.86%)、肉桂醛(7畅61%)、黄樟醚(7.56%)、衣兰烯(6.74%).另对各色谱峰进行归属,其中71个色谱峰已归属至药材,占已鉴定总峰个数的87.32%.小青龙汤、单味药及各药材阴性对照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复方新增1,4-钙二烯、(-)-吉马烯、α-古芸烯等9个化合物,同时单味药中也存在个别挥发性成分未在复方中检测到.各单味药之间存在着促进或抑制溶出现象.在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组成复方的汤剂中,不仅存在挥发性成分量的变化,还存在一系列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导致的质的变化,即生成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分离7种成分;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90nm,柱温:35℃.建立超声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香椿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儿茶素、芦丁、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7种活性成分及其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发现7种成分在15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1,n=7),平均回收率均在99.23%~104.5%(RSD%1.26%,n=3).本实验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可靠,可用于香椿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4.
西北产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西北产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贯叶连翘全草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63种化合物,结果显示氧化石竹烯(6.94%)、环十二烷(3.67%)、苄醇(2.14%)、斯巴醇(3.36%)、环十四烷(1.96%)、苯并呋喃酮(1.30%)、喇叭茶醇(1.32%)等化合物为贯叶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论西北地区的贯叶连翘挥发油成分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产贯叶连翘挥发油成分有很大不同,说明地域和气候环境对植物的成分组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 (SDE)提取透骨草的挥发性物质 ,测得透骨草挥发油含量为 1.0 6 %,用GC MS法从透骨草的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 72种化学成分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其中主要成分为萜类 ( 2 7.48%) ,醇类 ( 14 .91%) ,醛类 ( 5 .42 %) ,酮类 ( 10 .5 8%) ,酚类 ( 5 .34%) ,酸类 ( 7.86 %) ,含氧化合物 ( 16 .10 %) ,其它化合物 ( 9.5 0 %) .占总检出量的 97.19%.  相似文献   

16.
尝试快速分析吴茱萸果实中的挥发油组分,为后续的吴茱萸功效-毒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吴茱萸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和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一共含有48种化合物,占吴茱萸挥发油含量的93.99%,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Z)-罗勒烯(60.57%)、(E)-罗勒烯(9.11%)、月桂烯(5.94%)、石竹烯(1.78%)、β-榄香烯(2.04%).吴茱萸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使用GC-MS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鉴别它的有效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7.
尖吻蝮属Deinagkistrodon和亚洲蝮属Gloydius分别是Gloyd (1979)和Hoge等 (1981)先后从原广义的蝮属Agkistrodon (sensulato)中划分出的 2属 ,在我国除广东、海南和香港外 ,其余各省市均有分布[1] .对我国该类群 ,特别是亚洲蝮属物种的分类研究已有较多报道 .林秀玉等曾对该类群有过简单的聚类研究[2 ] ,但由于所用标本较少 ,影响了其结果的可信度 ;而支序分析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 .我们曾对我国该类群 8种蝮蛇的外部形态、头骨、半阴茎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3 ,4 ] ,在此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8.
崖柏属5种植物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对分析崖柏属5种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崖柏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长势一致的4年生幼苗,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对幼苗相同部位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并鉴定,采用质谱进行定性,最终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5种植物幼苗叶挥发油成分共解析出136种化合物,崖柏、朝鲜崖柏、日本香柏、北美香柏、北美乔柏幼苗叶挥发油成分中分别鉴定出41、48、40、41和36种化合物。崖柏属5种植物叶片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质量分数均值为61.154%,其中北美乔柏含量最高(78.669%),朝鲜崖柏含量最低(49.451%)。5种植物叶片挥发油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崖柏属5种植物共有成分仅有γ-松油烯、α-崖柏酮和(8β,13β)- 13-methyl-17-norkaur-15-ene 3种,异松油烯、α-石竹烯、棕榈酸甲酯和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乙酸酯由其中4种植物共有; 且共有成分相对含量在种间差异显著,但α-崖柏酮在5种植物中相对含量均较高。崖柏属5种植物所含特有成分达75种,崖柏、朝鲜崖柏、日本香柏、北美香柏和北美乔柏所含特有成分分别为18、23、11、12和11种,且分别以长叶烯(Longifolene, 4.950%)、乙酸桃金娘烯酯(myrtenyl acetate,2.759%)、松油烯(1-methyl-4-(1-methylethyl)- 1,3-cyclohexadiene, 0.678%)、β-蒎烯(β-pinene, 4.232%)和草蒿脑(estragole,0.963%)含量最高。【结论】崖柏属5种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化合物成分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但α-崖柏酮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法萃取地皮菜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经过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烷烃28种、烯烃9种、酯类9种、酸类4种、酮类5种、萜类4种、醇类5种、醛类7种、杂环类1种、酚类1种、环氧类1种、胺类2种、醚类2种、酸酐类1种及炔类1种.2种提取物共有组分为8种.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差异.地皮菜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SFE挥发油比SD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抑制作用有较强的效果.其最大挥发油体积分数的清除率均超过50%,挥发油样品体积分数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呈量效关系,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ED50为:SD挥发油分别为9.954%,9.424%,11.394%(体积分数,下同),SFE挥发油分别为8.267%,6.012%,9.121%.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狭叶荨麻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相对含量.从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油中分离出95个色谱峰,鉴定出87种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46%.挥发油成分中主要有7-甲基-Z-十四碳烯醇乙酸酯(25.74%)、1-乙酰氧基-3,7-二甲基-6,11-十二碳二烯(5.9%)和Z,E-2,13-十八烷二烯醇(5.11%).为狭叶荨麻挥发性成分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黑龙江省丰富的狭叶荨麻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