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基于Web的产品可视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产品可视化的两种途径,在基于IGES标准上,提出了产品数据向Web可视化实现的一般途径,即是将CAD数据转换为一种通用的、易用的3D格式,该方式不需要使用专用浏览器进行浏览,简单、易用。给出了IGESS数据向Web格式转换的技术路线,具体描述了实体的三角剖分,以及曲面的三角剖分及其细化算法。描述了三角片实现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化的原理,并给出了C 类到VRML节点影射的具体方法。在研制的原型系统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该技术原理正确,方法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Web三维图形标准X3D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Web应用的发展,基于Web的虚拟现实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Web三维图形技术领域,原有的技术标准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由于自身的缺点难以适应Web3D的应用发展,为此Web3D联盟提出了新一代Web三维图形标准X3D(Extensible 3D Specification).X3D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使用多种文件编码形式,有统一的应用程序模型界面以及可扩展的规格结构,是开放的、可扩展的标准.笔者分析了X3D的技术特点,并对它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及支持工具作了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Web3D技术是一种互联网上的3D图形技术,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的结合,将其应用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三堆产品展示领域是这一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之一.该文介绍了Web3D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国内几种主要Web3D技术的特点,对Web3D技术在产品演示方面的应用进行KJ法分析,以Flash3D技术为例讨论网络三维交互式产品演示的实现模式,并提供技术及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标准模架库系统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将ASP.NET技术应用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信息化领域,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基于.NET平台的3D标准模架库系统,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设计资源的共享.采用UG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3D标准模架库CAD服务端的开发以及系统与UG的无缝集成,同时,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三种不同类型的3D模架图形文件(Part型、Parasolid型和STEP型),因而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CAD/CAM系统.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一沉浸式交互环境。借用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获得目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体验效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Computer Graphy)以及交互体验设备的推陈出新,虚拟现实技术对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将介绍普遍的虚拟实现技术的实现方式以及其在各方面的利用价值,并最后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计算机技术解决方案会议(原AUTOFACT会议)于1999年9月13~16日在美国底特律市召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指数增长,未来制造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模式、技术手段、车间生产、供应链等方面将发生巨大变化.当前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应用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1) 信息技术是未来振兴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一个企业,从经营管理、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只有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才能够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以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 Internet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应用系统的重要支撑平台.基于Web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CAD/CAM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数据交换转换系统等成为产品的主流.要进一步重视基于Internet平台的软件系统研发,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可移植性,有利于系统的集成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 (3) 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走向实用.SGI公司的虚拟现实演示中心、HP公司的3D可视化技术展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采用的人机接口技术、3D交互技术等将成为下一代软件产品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拟实制造奠定基础. (4)单纯的单元技术产品逐步减少,新的软件产品系统复杂、庞大.传统CAD/CAM系统厂商的软件产品一般都增加数据管理功能,而传统数据管理软件开始集成了图形/工艺信息处理功能,整个产品在功能上向企业级或支持虚拟企业方面发展. (严肃)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热点领域,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Web3D技术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虚拟现实技术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本文从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制作了基于X3D标记语言的3D多媒体课件,为Web3D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寻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XML与Web数据集成及技术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HIML缺乏规范的数据表达能力,基于Web的数据集成往往很困难。要使存在于Web上的数量巨大的数据易于共享、处理,利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现有的XML技术包括XML解析器、文档对象模型、XSL等都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各种平台下的Web应用程序中,从而实现异构数据集成。  相似文献   

9.
在虚拟现实原理及开发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VRML和QTVR技术,实现基于Web的虚拟现实系统的结构框架及其设计的方法,并以一个虚拟现实导游系统实例,阐述了开发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基本技术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G—Magic是上海曼恒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一款沉浸式虚拟仿真系统产品,该产品集合了曼恒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半台DVS3D、3D公共数据平台、虚拟应用开发、六自由度光学及电磁追踪系统、人机交互、PLC电控等六大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3D沉浸式虚拟交互展示环境。  相似文献   

11.
Web3d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b3d通过网络的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三维环境进行实时人机交互,并在电子商务、教育、游戏业、虚拟现实展示与虚拟社区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将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在课件的构建和设计中,探讨如何快速制作应用于互联网上的桌面式虚拟现实教学课件的方法和流程.提出在桌面式虚拟现实课件制作中,采用3DMAX和AutoCAD三维模型制作,然后用3DMAX输出为VRML格式的虚拟现实三维立体网络语言,选择安装合适的浏览器,再通过网页链接,即可实现桌面式虚拟现实课件的快速制作.  相似文献   

13.
Web环境下的3D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于Web上的三维设计语言VRML和Java 3DAPI及可供在Web上浏览的浏览器插件 并引入虚拟现实技术 ,用 3DSMAX建立了舰船和飞机模型 ,转换为 .wrl格式 ,采用VRML构建了Web上的虚拟海洋环境 ,实现了舰船在此场景中的漫游 ,取得了较为逼真的实时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VRML-Java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可视化装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实现建立在开放技术标准之上的可视化装配系统,本文对基于VRML-Java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Web环境下3D交互仿真结构,3D模型下载到客户端显示,复杂的运算和仿在服务器上进行,从而实现服务器端装配模型和客户端显示模型的分离,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完成VRML场景的动态生成,装配控制、碰撞检测以及装配过程的动画回放等功能,该结构不仅可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可视化装配,也适合于其他领域基于Web的科学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如何运用新的三维图形技术X3D和Java3D技术进行基于Web的交互式三维场景的创建。给出了数字航空博物馆三维场景构建的系统结构,然后讨论了X3D在航空博物馆虚拟飞行和导弹发射系统中的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了X3D技术的优势和Java对X3D对象控制;最后针对飞机虚拟拼装的实现,阐明基于Web的Java3D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核电站的设备昂贵、复杂、运行环境存在放射性,在真实设备上进行维修培训代价高、风险大.Division Mockup提供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维修培训手段.文中阐述了光源、材质与纹理、碰撞检测、隐匿、成组、配音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技巧,开发了真实场景的虚拟培训软件,建立了核电站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并通过三维影像、三维动画、设备虚拟维修声音几种反馈手段实现了培训系统的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Web技术的发展概况及重要意义。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简单对象访问协议、Web服务描述语言、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协议、Web服务安全语言WS-Security等主要Web服务标准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从应用的角度,探讨了Web服务的特征及几个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创建具有良好沉浸感和真实感的虚拟现实操作环境,从而使操作者更直观地感知遥操作机器人所处的工作环境,并准确地发出执行指令,对空间机器人远距离遥操作中的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利用3D建模与OpenGL等关键技术创建遥操作虚拟环境,通过手柄对真实机械臂与虚拟环境中的模型同时进行控制驱动.操作人员可以改变虚拟环境中的视点和视角,依靠更加生动的视觉临场感信息,实现单一的视频反馈所不能达到的监控效果.在模拟大时延的条件下,利用现场真实的信息去修正预测误差,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系统结构清晰,可以进行模块拓展并方便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