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群决策中基于区间数决策矩阵形式偏好信息的专家群体判断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首先,给出了有关区间数的定义及其决策矩阵规范化方法;然后,通过定义有关两个区间数的距离和一致性判定函数,给出了专家群体判断各个元素、各个方案、各个指标的一致性分析方法,同时,也给出了基于区间数决策矩阵的专家群体判断一致性的判别方法及专家群体判断不一致的调整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具有不确定性区间数信息的聚类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引入具有风险态度因子的区间映射函数,将区间数聚类信息映射为点值聚类信息,并使要研究的问题转化为传统的模糊聚类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编网的聚类方法;进一步地,可通过选取不同的风险态度因子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该分析方法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它克服了研究此类聚类问题时所遇到的区间数难以排序的问题·在文中最后,通过给出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区间数相离度的决策矩阵排序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属性权重已知而属性值为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首先弥补原有的区间数规范化方法的不足,然后给出了区间数的理想属性值和负理想属性值的定义,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离度的决策矩阵排序的一种新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例子说明此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的一种TOPSIS方法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针对具有不确定性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逼近于理想点(TOPSIS)的分析方法·首先对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和区间数运算法则进行了描述;然后依据传统的TOPSIS方法的基本思路,给出了解决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计算步骤·该分析方法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它克服了以往研究此类决策问题时所遇到的区间数难以排序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5.
针对备选方案的属性值为区间梯形直觉模糊数(IVITFN)且方案属性指标和决策者权重未知的多属性群决策(MAGDM)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的区间梯形直觉模糊数型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方法。首先,将决策者的评价信息转化为IVITFN决策矩阵,并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其次,利用区间梯形直觉模糊Bonferroni平均(IVITFBM)算子将多个决策者的决策矩阵集结为一个综合决策矩阵;然后,利用熵权法求出综合决策矩阵中各属性指标的权重,并基于VIKOR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以及决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直觉模糊集是对传统的模糊集的理论进行了拓展,它更加细致地刻画了模糊形象.论文引进C-OWA算子,给出了两个区间数的大小比较的新方法;针对区间直觉模糊信息的多属性决策矩阵,定义了方案的区间直觉模糊信息的理想点,并利用方案属性值与理想点的Euclidean距离,给出了区间直觉模糊信息的多属性决策矩阵的一种排序方法;最后利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权重完全未知且属性值为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想区间数贴近度的决策方法。首先定义区间数的距离,并给出区间数贴近度的公理化定义,讨论区间数贴近度的性质,然后针对区间型多属性决策问题给出一种区间型决策矩阵的规范化方法,并给出3种确定权重的方法,分别是模糊标度重心赋权法(主观赋权法)、基于最小相对熵原理的熵与相对熵综合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以及利用优化方法,以待评方案与理想最优方案的贴近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的贴近度最大化赋权法(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利用权重可计算出每个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综合贴近度,即可得到所有方案的排序结果。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广义区间动力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连续广义区间动力系统在系统矩阵为区间矩阵时的稳定性问题·根据Gershgorin圆盘定理,在假设广义区间动力系统满足系统矩阵A主对角线元素均为负区间数的约束条件下,给出了一个使广义区间动力系统正则、无脉冲膜且稳定的充分条件·针对系统对应的Gershgorin圆盘半径较大的情况做了进一步讨论,使上述充分条件能够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况·举出实例说明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并给出了一个判别区间矩阵为非奇异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种具有不同形式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给出了一种具有不同形式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法·描述了在群决策中决策者可能给出的效用值、序关系值、互反判断矩阵、区间数评价值、模糊语言评价值和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等 6种不同形式的偏好信息 ,并给出了将不同形式的偏好信息均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形式的计算公式·基于近年来最新发展的OWA算子给出了集结各决策者的偏好信息和方案优选的方法 ;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区间数多指标信息的聚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一类特征指标值及指标权重均为区间数的多指标信息聚类问题,给出了一种最大树聚类分析方法·首先对区间数多指标信息聚类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依据传统的基于数值信息的最大树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给出了解决区间数多指标信息聚类问题的计算步骤·最后,通过给出一个算例说明了所给出的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决策问题识别及其实现技术提出了基于决策环境要素描述以及基于知识的决策问题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决策问题识别系统的体系结构,简述了应用实例.实践证明,基于本文提出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可有效地完成复杂环境中的决策问题识别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最简规则提取算法。该算法从已知数据的初始决策系统出发,首先通过建立可辨识矩阵进行属性约简,然后以所有约简建立一系列不同简化层次的子系统,最后对各个子系统获取带有置信度的最简决策规则。一般而言,这种方法能得到尽可能简单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不一致决策表的分配序约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一致决策表中定义了分配序约简,给出分配序一致集的判定定理。通过定义分配序区分矩阵给出求分配序约简的区分矩阵法。为克服区分矩阵法时间复杂度随系统大小的增加而指数增长的缺陷,通过定义属性的相对重要性,提出一种求分配序约简的启发式算法。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启发式算法的有效性,为从不一致决策表中获取知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决策树方法一直被用于贝叶斯决策问题的最优方案选择,即从若干决策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决策问题中所含的方案数量在决策树中是隐性的。利用传统的决策树方法,无法确定一个次优方案,对所有方案进行排序也很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决策树法不如策略矩阵法有效。该文结合有一个实例,讨论了利用决策树对贝叶斯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案进行选择和排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连续型数据的属性约简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属性约简方法[CD2]基于分配可辨识矩阵的属性约简方法。给出了基于连续型数据的分配协调集的概念, 研究了基于连续型数据的分配协调集的基本性质, 定义了基于分配协调集的辨识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辨识矩阵的连续型数据的属性约简方法, 并给出了计算辨识矩阵的算法。实例分析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对连续型数据进行属性约简。  相似文献   

16.
群组决策加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给出组决策特征根法的对偶形式-群组决策加权法、WMGD从评分向量的内积的角度考虑问题,直观给出信息阵是否不可约的定,同时给出将可约信息阵修为不可约矩阵的方法和依据,这些结果不仅可以用来弥补GEM的不足,而且为贝叶斯群组织决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残缺互补判断矩阵的多指标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残缺互补判断矩阵形式方案偏好信息的多指标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分析方法.对具有残缺互补判断矩阵的多指标决策问题进行了描述.依据残缺互补判断矩阵和决策矩阵,构建了求解指标权重的最优化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该模型,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值,进而计算出每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从而可得到所有方案的排序结果.最后,通过给出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粗糙集方法提出了一种系统的决策表约简和决策规则提取方法. 为了避免现有属性离散化方法的不足,使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并借助树形图,R2、半偏相关以及伪F统计量,对连续属性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适合粗糙集方法要求的决策表. 在此基础上,简化了基于可辨识矩阵和逻辑运算的传统属性约简算法,并完善了启发式算法进行属性值约简和决策规则提取. 最后,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多层次模糊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软土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影响道路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软基处理方案决策方面的研究对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软基处理方案影响因素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提出基于多层次模糊理论的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决策模型,在该模型中,建立了多层次递阶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确定了各方案的整体排序.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有效、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