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就天人关系而言,孟子主张以"诚"为纽带实现"天人合一";就人与万物关系而论,孟子提出"仁民爱物"之说,肯定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孟子主张"寡欲""养气""不违农时",要求人们克服贪欲,注重对本心的修养。此外,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要求人们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域,形成平等对待自然万物的宇宙意识。总之,孟子主张在尊重自然规律、节约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
作为侗族作家、学者,张泽忠(笔名卜蓬)秉承了侗族人的纯粹与善良。侗族人对大自然万物有一种"认亲情怀",比如,称山为"山兄弟",称树木为"树爷爷""杉姑娘",在一些民间故事传说中把牛、鱼、蛇等动物描述为邻居好友等等,表现了侗民族对待自然"万物为亲"的情结。而这种民族情结,转化到张泽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就天人关系而论,孔子语人以"则",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就人与万物的关系而论,孔子示人以"仁",主张依时、依量地获取动植物,节约自然资源;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孔子教人以"克",主张约束自己的贪念与私欲;就生态资源享用而论,孔子慨叹以"乐"。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的当下,挖掘并践行孔子的"则""仁""克""乐"四字理念,有助于构建生态性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而更好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生态理念的树立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我们不仅要正确地对待人生、对待社会,而且要正确地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体现了一种新的道德教育价值——生态人格教育的本体价值。生态人格教育的终极道德发展价值是唤起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形成环境保护的自律精神,它包括生态意识及其伦理良知的价值、生活意念与生活方式品质的价值以及法律意识与自律规范尊崇的培养价值。生态人格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三支概念分析中三支算子可以表达对象集和属性集之间"共同具有"和"共同不具有"这两种语义,基于该理论对混合蕴含规则进行研究.首先定义三支概念分析下的混合蕴含规则,并利用三支算子的性质给出混合蕴含规则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然后根据三支概念的构建算法以及三支概念之间的偏序关系给出三支概念格线图的构建方法;最后,基于三支概念格线图提出混合蕴含规则的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沈从文始终立足于关爱全人类的思维高度,在关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和思考着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问题.他以大胆而超前的意识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理念的烛照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神即自然"、"人与自然契合"、"爱有生一切"、"人与人关系的重造"等生态思想和生态观,表达出重建生态文明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生态学辩证整体论的视角,将生态文化拓展至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站在更加宏观、高度整合的层面,探讨生态文化价值观问题,树立自然生态系统健康、持续、美丽的终极价值目标,摒弃狭隘的"国家利己主义",抵制"生态殖民主义",期待通过文化道德的自我调节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推进人类文化的"进化"和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组织教育内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态道德意识,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形式、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都与生态道德的基本要求不协调,对生态环境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尚未形成应有的共识。因此,针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多管齐下,对于加强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月也"是侗族地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其主要内容可简单分为宴请与娱乐两部分,涉及"吃"与"被吃","表演"与"观看",通过这样的关系转换,侗族人群交往背后相互宴请与娱乐的交换机制得以展现出来。双方之间的交往活动以猪头礼物的"欠"与"还"标记出来,形成一套互惠性计算的逻辑,这个过程中的礼物交换及其展演的文化象征代表着村寨之间交往关系的确立和维系。"欠"与"还"的运作,植根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套共享的规则体系。虽然"月也"本身限定在侗族的村寨之间,但是其背后的民俗规则超越了民族界限,适用于地区内的多个族群,从而整合出某种超越族群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把握人的价值观与其行为关系,对有效地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既可强化企业的目标意识,又能推动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并能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企业成员素质的提高。通过分析作为人的主观意识的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基础、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导向以及人的行为对价值观的影响,指出,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应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奋发向上,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又强调,要在实行方针目标管理中不断提高人的价值观水平,激励人的积极行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文明旅游行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文章采用美国学者Dunlap的"新生态范式"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调查环境意识与不文明旅游行为,分析环境意识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游客群体中,环境意识得分与旅游行为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而环境意识得分和旅游行为得分与旅游次数无显著相关,部分旅游行为与环境意识量表的部分选项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从审美鉴别、审美欣赏分别阐释与健身气功的内在关系。认为学练健身气功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内在时间意识",而增强"尚清意识",同时对培养"温柔敦厚"的性格,彰显审美鉴赏力的价值有积极作用:即提高认知审美鉴赏力的内部结构,并促使内部结构中的审美意象、审美体验、审美意境的概念具象化、应用化;通过健身气功动静节奏的表达、技法特点的展现都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心性哲学自先秦以来一直就具有生态学方面重要论述,至王阳明《传习录》则生态学意义更有特色,也更与现代生态学的具体表述方式接近。阳明的良知说所蕴含的唯灵论思想与现代生态学可谓不谋而合,他将人心所自有的先验性道德属性"良知"视为天地万物、草木瓦石的"良知",显然是将人的先验性道德属性赋予了自然界,认为人与自然界之间具有内在的和谐同一性,这就与现代生态哲学之间的距离缩小了。阳明心性哲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视涵养性情为仁民爱物之心的组成部分,并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方法,这其中同样蕴含着生态学方面的意义,值得在这里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文明",只有全民族上下具有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才能在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生态等关系的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青少年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而且是整个社会"生态责任"思潮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加强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物有机界中的损他利己与损己利他行为同样普遍,亲缘选择理论解释了生物有机体尤其是"超个体"的亲缘识别和亲缘利他及其进化的基因机制,揭示了个体利己与利他以及基因指令与个体行为的一致性,进一步发展了自然选择学说.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来说,信用其实是一种社会关系,只有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之中才能产生、存在与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信用",既可以体现为以"诚信"为特征的道德约束,也可以体现为作为一种有条件的价值转移形式的经济关系.在发达的、现代的市场经济中,对整个社会而言,信用也可以说是一种具有正的外部性的社会资本;对单个主体而言,作为信用体现的"信誉"、"守信"以及"诚信"等,也是一种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7.
借助隐喻手段,基于融媒体发展背景,以协同进化为理论依据,剖析传统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过程,总结机理与路径,提出协同进化式转型的理论模型.以千城智联(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分析其与地方电视台的协同进化过程,研究发现:①基因改变意味着组织认知模式的变化,具体表现是互联网思维的建立以及从单式思维到链式思维的转变;②协同进化基本路径为企业基因改变→企业行为转变→合作方基因改变→合作方行为转变→企业与合作方性状变化;③协同进化的标志是生态位改变,后者由协同关系的转变来衡量,分别经历了买卖关系、资源共享关系、价值共创与共享关系三种状态;④协同关系的演进激发平台网络效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凸显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享观、人与自然的平等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的人文关怀观;其时代价值升华了"生态人"理论的人学价值,深化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外延,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生态美学是在对"人"的现代性进行反思的背景下出现的,但是它的整体思维模式、生态中心主义的哲学美学原则潜在地放逐了"人",将人摆放在一个飘忽不定的位置,人始终处于通过实践来自我确认与对生态平衡的体认和保护的二重矛盾的张力之中.然而,生态美学学科的建立,其"人"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生态美学必须具有相应的人文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中国当代生态诗歌而言,河南当代生态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它所具有的生命意识、批判意识和包容精神,准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更接近生态文学的精神内核,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