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首次合成了含饱和四氮杂大环hmta(hmta=meso-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和O,O'-二环己基二硫代磷酸的三元镍(Ⅱ)配合物[Ni(hmta){SSP(OC6H11)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电子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ray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8.236(2)A,b=10.311(5)A,c=15.320(4)A,α=100.46(3)°,β=93.80(2)°,γ=104.45(3)°,V=1230.3(8)A3,Z=1,Dc=1.299 mg‘cm3,F(000)=504,μ(Mo Ka)=10.40 cm-1,最终偏离因子(I>2σ(I))R=0.0355,wR=0.0938,相应的可观测反射数为2809.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配体(C6H11O)2PSS-为单齿配体,金属镍离子与硫和氮形成了六配位的拉长的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分子具有中心对称性;同时晶胞中配合物的两配体hmta和(C6H11O)2PSS-之间形成了两种N-H…S氢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用吡嗪二甲酸为起始原料与二水氯化铜反应,合成了以吡嗪根为配体的单核铜(Ⅱ)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其晶胞参数为a=3.8607(8)、α=90°,b=8.5731(17)、β=92.00(3)°,c=16.997(3)、γ=90°,V=562.2(2)3.在该配合物中每个吡嗪根提供一个氮原子配位于Cu(Ⅱ)离子而形成一平面,而两个氯原子分别配位于该四方形平面的上下方,形成矩形.  相似文献   

3.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镉配合物Cd(BIDPT)2(NO3)2·(H2O)2(BIDPT =4,4′-二(1-咪唑基)苯硫醚),经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分子量Mr=909.24,a=0.816 4(9) nm,b=1.156 8(1) nm,c=1.179 3(1) nm,α=112.737(1)°,β=107.481(1)°,γ=92.233(2)°,V=0.964 4(2) nm3,Z=1,Dc=1.559 g/cm3,F(000) =458,S =1.074,R1=0.059 8,ωR2=0.191 2.配合物中镉离子通过4,4′-二(1-咪唑基)苯硫醚配体桥联成8字型一维链结构.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荧光进行了测试,硝基苯化合物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淬灭作用.镉配合物对2,4,6-三硝基苯酚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液法成功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铁配合物{·2(mtyaa)}n (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25 5(3) nm,b=1.164 1(4) nm,c=1.464 7(6) nm,α=92.962(6)°,β=96.206(7)°,γ=106.327(7)°,V=1.337 8(9) nm3,Z=2,Dc=1.645 g/cm3,F(000)=684,R1=0.0377,wR2=0.080 1。在配合物中Fe(II)离子被4,4′-联吡啶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未配位的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游离在铁链之间。游离羧酸配体与配位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接成三维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含氮、氧三齿配体的配位性能和金属配合物结构,合成三齿配体吡啶二甲酸与铜(II)和水的配合物{[Cu(pydca)(H2O)]3}(pydcaH2 吡啶二甲酸). 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的测定. 结果结构简式C21H21Cu3N3O18,相对分子质量Mr=794.03, 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 晶胞参数a=4.7200(10)AAU(1AAU=10-10m),b=10.355(4)AAU,c=26.837(11)AAU;α=98.190(7)°,β=93.290(5)°,γ=94.250(10)°,Z=2,V=1291.7(8)AAU3,F(000)=798,Dc=2.042 mg/m3, μ=2.545 mm-1.结果晶体分子中含3个类似结构的配合物单元. 结论每单元中心都以CuNO4五配位方式形成扭曲的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种新型Cu(II)-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 即[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 它们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no.2), 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282(3), b=12.141(3), c=14.233(4) (A),α=78.55(2)°,β=76.50(2)°,γ=84.29(2)°,V=1 690.7(9) (A)3,Z=2,R=0.102 1,wR2=0.138 7;(2) a=12.943(2),b=14.436(2),c=17.974(3) (A),α=75.128(9)°,β=69.030(9)°,γ=69.02(1)°,V=289 6.2(9) (A)3,Z=2,R=0.097 6,wR2=0.224 0. 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咯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丁二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4O2. 配合物(1)中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011]方向的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并进而堆积形成一维隧道和三维骨架,丁二酸分子和其余结晶水分子位于隧道内. 配合物(2)中丁二酸根桥联的双核配阳离子借助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010)面的正电性二维层, C4H4O42-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位于正电层之间并形成负电性二维网络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过渡金属借助氢键引导的自组装,合成了线性刚性配体对二苯甲酸与钴(II)、4-氨基吡啶和水的配合物Na2(4-apyH)2[CoCl2(H2O)4·(tp)2](tpH2=p-phthalicacid,4-apy=4-aminopyridine).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的测定.结果是结构简式C26H30CoN4O12Na2Cl2,相对分子质量Mr=766 35,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7 875(2) A(1 A=10-10m),b=9 818(2) A,c=10 892(2) A,α=77.26(3)°,β=77 31(3)°,γ=84 22(3)°,V=800 1(3) A3,Z=1,Dc=1 590g·cm-3,μ=0 798mm-1,F(000)=393.结果表明:晶体分子中含三维氢键网状结构,每单元中心都以CoCl2O4六配位方式形成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8.
在Cu(Ⅱ)离子驱动下,2-羟基-2,2′-二吡啶基-乙酮于甲醇溶液中发生分解形成超分子配合物Cu[(C5H4N)COO]2.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37746(7)nm,b=1.2048(2)nm,c=1.1923(2)nm;α=90°,β=91.598(3)°,γ=90°;Z=2,R=0.0252.配合物中,两个2-羧基吡啶均以二齿螯合方式与Cu(Ⅱ)原子配位,形成具有平面四边形的单核基本单元,相邻单元籍C-H…O氢键的连接构筑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毗邻的二维结构又通过π-π堆积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新奇的Ru(Ⅱ)配合物[Ru(bpy)3](dca)I0.5(OH)0.5·3H2O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六方晶系,P6/mcc晶胞群,晶格参数为a=1.3505(3)nm,b=1.3505(3)nm,c=2.1263(6)nm,α=90°,β=90°,γ=120°.在该化合物中,配体bpy和OH-离子之间以及dca和结晶水之间都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咪唑存在下利用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铜(Ⅱ)配合物:[Cu(C_3H_4N_2)_2(_C6H_5COO)_2](C_3H4_N_2为咪唑).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_2(1)/n,Mr=441.74,a=8.6799(4),b=9.540(6),C=12.399(5)A,α=v=90°,β=100.8°,V=1010.9A~3,Z=4,μ=21.4cm~(1-), D_c=1,654g·cm~(-3),R=0.033、Rw=0.042。通过红外光谱,电导,热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新奇的Ru(Ⅱ)配合物[Ru(bpy)3](dca)I 05(OH)0.5·3H2O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六方晶系,P6/mcc晶胞群.晶格参数为a=1.3505(3)nm,b=1.3505(3)nm,c=2.1263(6)nm,α=90°,β=90°,γ=120°.在该化合物中,配体bpy和OH-离子之间以及dca和结晶水之间都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反式4-[4′-(N,N-二甲胺基)苯乙烯基]-N-羧乙基吡啶盐(L)和叠氮化钠为配体,采用扩散法合成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d(N3)2(L)]n(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6.719 0(6),b=8.102 1(7),c=35.050 2(18),Z=4,F(000)=960.配合物1中,Cd(II)离子与来自四个叠氮离子的氮原子以及两个L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变形八面体环境中.相邻的Cd(II)离子被羧基/双叠氮三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高温水热条件下,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解生成甲酸配体,合成九配位的配合物Eu(HCOO)3,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为三方晶系,R3m空间群.a=104972(3) nm,b=104972(3) nm,c=040011(2) nm,α=9000°,β= 9000°,γ=12000°,V=038182(2) nm3.配合物中,甲酸根以三齿配位方式桥联,每 1 个铕(Ⅲ)离子与 9 个甲酸根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EuIIIO9的九配位三帽三角棱柱体结构,具有高度对称结构.同时对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测试,发现配合物具有下转换发光,荧光寿命较长为11 ms.  相似文献   

14.
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铅配合物,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2820(5),b=10.5210(4),c=10.9410(6),α=76.003(5),β=78.523(8),γ=84.352(4),V=1123.88(9)3,Z=2,每个铅离子分别于来自3个2-丙基-咪唑-4,5-二羧酸上的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了一个变形的八面体结构,此外,配位水和配位水,配位水和2-丙基-咪唑-4,5-二羧酸上的氧原子形成了氢键,拓展成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1, 1~- 联慕-2 , 2 ~-双二苯辟( B inap )和4, 5 -双(二苯基鳞) -9 ,9 -二甲基氧杂恿( Xanphos )两种含磷配体的铜配合物[ Cu (phen) (Binap) ] BF4 (a) 和[ Cu (phen) (Xanphos) ] BF4 (b) ,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 羊晶衍射的测定.配合物a属于羊斜晶系,α = 90 °、β = 95 . 3 13 (5) °、γ=90°;配合物b 属于三 斜晶系,α = 95 . 3 25 ( 6 )°、β = 98 . 60 1 (6)°、γ= 107. 280 ( 7 ) °. 荧光发射光谱显示: 配合物a 的 发射波长为600 nrn , 呈现橙光; 配合物b 的发射波长为523 nm 呈现绿光.  相似文献   

16.
用过氧化物分解法合成得到了[Co(aippma)(amp)Cl][ZnCl4](aippma=N-(2-氨异丙基)-2-呲啶甲胺,amp=2-(氨甲基)吡啶)体系中的异构体,解析了其中的一个异构体的晶体结构为面式异构体(f3′″).晶体学参数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080 28(10)nm,b=1.848 43(18)nm,c=1.255 82(12)nm,α=90.00°,β=97.150(2)°,γ=90.00°,V=2.488 1(4)nm3,Dc=1.620 g·cm-3,Z=6,F(000)=1 224,R=0.036 1,wR=0.0974,晶胞中含4个配合物阳离子,4个[ZnCl4]2-阴离子及8个水分子,异构体中Co3+为六配位,且配合物阳离子中具有C-H…π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苯并15冠5与镐生成的配合物[K(B15C5)2]2[Cd(NCS)4]C2H4C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数据a=1.2996(2),b=1.3542(2),c=2.3828(4)nm,α=94.109(4),β=91.477(3)°,γ=114.162(3)°,V=3.8093(11)nm3,Z=2,F(000)=1576,R1=0.0682,wR2=0.1693.配合物由两个[K(B15C5)]2+配阳离子和一个[Cd(NCS)4]2-配阴离子组成.四个硫氰酸根的氮原子与镉原子配位.[Cd(NCS)4]2-为四面体构型.K+与2个冠醚环10个氧原子成键而形成夹心型结构.两个苯并15冠5的苯环相对钾原子呈顺式排列.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双质子化的4,4-联吡啶四氟硼酸盐,并解析了其单晶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点群为P2(1)/n。晶胞参数:a=4.947 9(5),b=11.308 2(10),c=11.749 5(12),β=97.663(7)°,V=651.54(11)3,Z=2。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吡啶-2,6-双酰胺分子吡啶-2,6-二[N-(1'-羟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2'-羟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的镉(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方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比较分析配位前后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与Cd(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3种镉(Ⅱ)配合物的配位模式相同,均为1∶1 ML型,配体中两个酰胺键N原子和吡啶环N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参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成键。  相似文献   

20.
利用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为配体合成了两例新型镍离子配合物,即[Ni(L)(2,2’-biby)(DMF)]·DMF(1)和[Ni(L)(im)]·DMF(2)(H_2L=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2,2’-biby=2,2’-联吡啶,im=咪唑),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8.2424(4),b=18.5342(4),c=9.7584(2),α=90°,β=102.670(7)°,γ=90°;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8.8299(11),b=11.3898(15),c=22.822(3),α=75.734(2)°,β=86.905(2)°,γ=80.517(2)°。在配合物(1)和(2)中,镍离子分别呈现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和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配合物(1)和(2)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作为高效的光催化剂用于对硝基苯酚的降解,150分钟内,配合物(1)和(2)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分别高达80.2%和8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