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控制土壤蒸发和植物的无效散发为目的,提出了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利用地中蒸渗仪的实验资料分析了各种覆盖种植方法的节水效益,证实了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旱作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冬季种植覆盖作物结合免耕法构成的保护性耕作法,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和抑制土壤风蚀.本文主要讨论了免耕条件下覆盖作物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覆盖作物对微生物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玛纳斯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灌区水资源、灌区内土壤、灌区内作物种植情况,及灌区经过节水改造后所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4.
HIPAS系统中热湿传输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连续介质流体力学的观点,采用局部体积平均方法,建立了一个描述作物覆盖条件下土壤湿迁移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以能量平衡原理及土壤层水汽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根系吸水吸热、作物蒸腾和土面蒸发模型。两耦合适用于求解HIPAS系统中热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连续介质流体力学的观点,采用局部体积平均方法,建立了一个描述作物覆盖条件下土壤热湿迁移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以能量平衡原理及土壤层水汽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根系吸水吸热、作物蒸腾和土面蒸发模型.两者耦合适用于求解HIPAS系统中热湿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30余种间作套种组合种植作物的耗水量、产量、产值及其根区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组合种植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作物组合种植条件下,处于雨季后期的作物生长,达到了对光、热、水资源的同步利用,明显地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同时分析得出了山西省作物组合种植的缺水量与耗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玉米地膜全覆盖垄沟栽培技术改变了地膜覆盖栽培作物垄上种植为垄沟种植。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获得稳产、高产创出了新路。该项技术集成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其主要优点是:一是通过大小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玉米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10mm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早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二是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  相似文献   

8.
半夏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成文 《甘肃科技》2005,21(7):178-179
对半夏不同覆盖方式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其增产能力和增产原因不同。其中增产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遮阳网覆盖、地膜覆盖和麦草覆盖,鲜块茎增产率分别为30.4%、20.9%和15.1%。增产原因是遮阳网覆盖可降低光照强度,减少水分蒸发,形成有利于半夏生长的温湿小环境;早春覆盖地膜可显著提高地温,促使半夏提前出苗18d,延长生育期;覆草处理可使土壤含水量增加7.33%,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分别较露地提高0.71mg/kg、7.2mg/kg、0.4mg/kg和8.5mg/kg,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半夏生长和块茎彭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温室盆栽实验与人工造林地表覆盖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材料下的土壤蒸发特性、土壤保墒能力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土表覆盖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较对照(CK)有不同程度提高;在水稻秸秆覆盖下冰脆李、栾树林地土壤含水量较对照(CK)分别增加13.86%和9.82%;在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梓树林地土壤含水量较对照(CK)增加7.79%;土表覆盖措施对苗木根质量和叶面积影响显著而对苗高影响不显著。喀斯特地区人工造林采用地表覆盖措施可减轻高温对苗木的伤害及季节性干旱对幼林生长的影响,从而提高苗木生物量。因此,地表覆盖可作为喀斯特地区人工造林初期促进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依据燕山山前平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建立了对该区作物种植生产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目前燕山山前平原区5种主要的作物种植模式进行了效益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该区在目前生产力状况下,以冬小麦一夏玉米为作物生产的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资源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利用实验和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包气带蓄水量、以及土壤蒸散发量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观测和模型模拟计算的成果分析了土壤蓄水量和土壤蒸散发量多年平均变化过程,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时的大气降不及地下水对土壤水资源的补给过程和补给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试验区顶坛花椒林地的不同小生境在不同处理下需水量及节水补水技术的研究,其研究表明:在喀斯特区不同小生境经覆盖后,各生长发育期土壤含水量提高,蒸发量减少。在各生长发育期需水量明显提高,亏缺水量都下降了;土面、石沟这两种小生境选用石面覆盖,石槽采用枯枝落叶覆盖为优;不同小生境补水期及补水量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免耕覆盖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2008年开始在西昌市小庙乡进行水稻-小麦轮作免耕覆盖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7个处理,其中3个代表性处理定期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等指标。试验表明免耕覆盖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调控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保水剂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不同温度梯度下保水剂的粒径和用量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蒸发前期保水剂粒径小则保水效果较好,保水剂用量越高则土壤水分稳定蒸发阶段时间长.25℃时土壤水分蒸发率会出现波动现象;保水剂粒径大(0.8—2mm)时,保水剂用量小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  相似文献   

15.
含水量变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交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热容量是土壤热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试验和分析,研究了地面土壤含水量日变化及含水量垂向分布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含水量对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运动和土壤中热量的传输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系统,无地面水分补给时,土壤中的含水量变化与地温的日变化有关,土壤水的热运动是土壤层向蒸发面供水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室内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全生育期内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生育、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可提高土壤保墒能力,促进玉米植株中后期生长发育以及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重;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处理玉米在正常供水和严重水分胁迫时其产量分别增长4.1%和7.5%;在相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秸秆覆盖对玉米叶片基础荧光无明显的影响;在水分胁迫前以及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后,秸秆覆盖对叶片最大荧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家庭盆栽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杜鹃、桂树、月季3种不同耗水等级的盆栽进行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的测定实验,合理估算出了3种盆栽的需水区间,结合北京市家庭盆栽浇灌情况调查的统计结果对北京市盆栽节水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10年11月份,北京市家庭盆栽节水潜力区间为1.93×106~2.61×106 t,占北京市年生活用水量的比例区间为0.13%~0.18%,而且其节水潜力将随着家庭绿化的普及而逐渐增大.该研究结果对提高人们对家庭盆栽节水效益的认识和推广使用盆栽节水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盆栽的日常浇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与农业节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我国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及特点出发,说明我国水资源与国际间的差距,国内南北方的不平衡,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阐明了应把节水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道理,从农业节水的潜力和途径来论述农业节水是节水中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9.
绿洲农田表层掺砂、覆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认识绿洲农田表层掺砂和覆砂后层状土的入渗规律及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依据,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绿洲农田表层掺砂、覆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试验以不同掺砂量和覆砂厚度为影响因子,设置0%(对照)、25%、50%、75%、100%(纯砂)5个掺砂量处理,折合为覆砂厚度分别是0、1.7、3.6、5.7、8cm。结果表明:表层掺砂(除100%)能显著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并随着掺砂量(除100%)的增加而增加,且提高了掺砂层下部含水量;覆砂抑制了土壤入渗能力,且随着覆砂厚度增加抑制减弱;经Philip和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拟合和I200验证得出:Philip和Kostiakov入渗模型均有较高的实用性,其中Kostiakov入渗模型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