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重掺镁LiNbO3:Fe晶体的透射光谱与光折变特性。结果表明,LiNbO3:Fe晶体在重掺镁后,镁离子把晶体中的铁离子“挤”入铌位是重掺镁LiNbO3:Fe晶体抗光折变的原因所在。在重掺镁(≥5mol%)LiNbO3:Fe的 ,作为施主中心的Fe^2+的特征吸收“台阶”的消失和3504cm^-1的OH吸收带的出现,都直接证明了铁离子从锂位进入了铌位,并以Fe^3+Nb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重掺镁LiNbO3∶Fe晶体的透射光谱与光折变特性 .结果表明 ,LiNbO3∶Fe晶体在重掺镁后 ,镁离子把晶体中的铁离子“挤”入铌位是重掺镁LiNbO3∶Fe晶体抗光折变的原因所在 .在重掺镁 (≥ 5mol% )LiNbO3∶Fe的晶体中 ,作为施主中心的Fe2 的特征吸收“台阶”的消失和 350 4cm- 1的OH吸收带的出现 ,都直接证明了铁离子从锂位进入了铌位 ,并以Fe3 Nb 的形式存在 .  相似文献   

3.
研究经极化和还原处理后的Fe:LiNbO3晶体在调制光照射下,光激发自由载流子的空间电荷场形成的动态过程。并且通过研究晶体准击穿时的光折变和衍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实验上说明了Fe:LiNbO3晶体的光折变效应主要是由光生伏打效应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系列双掺杂(Ce:Fe,Mn:Fe,Ce:Mn)以及不同后处理态(生长态、还原态和氧化态)铌酸锂晶体的透过率光谱和光折变全息存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掺杂铌酸锂样品的透过率光谱范围较窄;氧化态样品具有较大的透过率光谱范围;还原态样品具有较大的光折变二波耦合增益特性.难于同时获得大的波耦合增益和图像存储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0℃至120℃温度内的光折变晶体Mn:Fe:LiNbO3的前向双光束耦合的温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50℃,70℃和105℃附近出现异常峰值。  相似文献   

6.
测试了镁铁双掺杂LiNbO3晶体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吸收谱,发现掺镁阈值以下的晶体在482.5nm处有一小吸收峰,认为是由晶体场引起的FeLi^3 离子d-d禁戒跃迁所至,在掺镁超过阈值的晶体中此峰趋于消失,说明Fe^3 离子掺镁阈值前后所处的晶体场发生了变化,进而推测了铁离子的占位发生了变化。结合OH^-谱3504cm^-1吸收带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阈值以上Fe进入Nb位。  相似文献   

7.
双掺杂LiNbO_3晶体光谱和光折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双掺杂Ce :Fe ,Ce :Mn ,Mn :Fe生长态LiNbO3(LN)的光谱及光折变效应二波耦合增益特性 .研究表明 ,双掺杂浓度较高时 ,生长态的LiNbO3晶体的透过率光谱范围较小 ,光折变效应二波耦合增益较低 .几种双掺杂晶体都比单掺Fe晶体的光折变效应二波耦合增益低 ,表现出较强的抗光折变特性  相似文献   

8.
推导了除单斜和三斜之外的17种点群电光晶体在空间电荷场作用下有效电光系数具体表达式.据此讨论了这些晶体中光折变耦合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双掺杂CeFe,CeMn,MnFe生长态LiNbO3(LN)的光谱及光折变效应二波耦合增益特性.研究表明,双掺杂浓度较高时,生长态的LiNbO3晶体的透过率光谱范围较小,光折变效应二波耦合增益较低.几种双掺杂晶体都比单掺Fe晶体的光折变效应二波耦合增益低,表现出较强的抗光折变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光折变效应的带输运模型为基础,研究了高阱密度下温度为光折变晶体折射率主稳态体相位栅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铌酸钾(KNbO3)晶体的温度特性,给出了相应的  相似文献   

11.
掺锌铌酸锂(LiNbO3:Zn)晶体的物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配制了系列掺锌铌酸锂多晶料,测量了掺锌铌酸锂的熔化温度及居里温度随掺锌量的变化。用熔融提拉法生长了不同掺锌量的铌酸锂单晶。研究了锌在晶体中的分凝、晶体的抗光折变能力和倍频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1)在铌酸锂晶体中,随掺锌量的增加,LiNbO3:Zn的熔化温度呈下降趋势,而居里温度线性上升。(2)在掺锌铌酸锂晶体中,调节锌的掺杂量,可以找到分凝系数近于1的掺锌浓度。(3)当掺锌量大于7mo1%时,LiNbO3:Zn晶体与LiNbO3:Mg具有同样的抗光折变能力,前者的倍频转换效率比后者稍大。  相似文献   

12.
Con A的圆二色性谱与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和不同脲浓度对Con A的CD谱和凝集兔红细胞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掺铌酸锂晶体Fe:L_iN_bO_3的简并四波混频现象,依据文献[2],提出用调制泵浦波的方法,实时地获得图象微分。这对于图象信息处理,尤其是边缘轮廓的提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了LiNbO3:Fe晶体中入射光光强分布对“扇形”光的影响.结果证明,其影响很小.由此,可得出结论,LiNbO3:re晶体中的“扇形”光的种子光来源于晶体中的缺陷散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 D_h 点群表象,建立了 d~8-C_(30) ~*的强场矩阵,进而从理论上计算出 CsMgCl_3:Ni~(2+)的吸收谱,零场分裂参量 D,g 因子,Zeeman 能量修正及顺磁共振条件等.计算结果和观测结果一致,从而解释了吸收谱及顺磁性质的起源.并讨论了激发态对基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Cy2BuSnOC-C6H4-x,Cy2MeSnO2C-C6H4-x,CyBu2SnO2C-C6H4-x(X=H、p-CH3、pCH3O、p-NO2、p-F、p-Cl、p-I、p-OH、P-NH2、m-NO2、m-CH3O)3个系列共18种取代苯甲酸配位的有机锡络合物在13种有机溶剂(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四氯化碳、苯、甲苯、乙醚、氯伤、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对二氧六环、乙腈)中的羰基伸缩振动波数(以下简写为vc=0)和氯仿在7种溶剂(硝基甲烷、乙腈、乙酸乙酯、四氯化碳、环乙烷、对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中的vc-c1的溶剂效应,验证了先前提出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测出的立方零场分裂常数 a 导出了 KM_gF_3:Mn~(2+)和 KZnF_3:Mn~(2+)的晶场参量 D_q,由此计算出了激发态能级,结果与光谱实验符合很好,而用点电荷模型计算出 D_q 要大~10%,光谱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差很远.这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