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既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及城乡差距,也有利于解决农村的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具有必要性。同时,从政府角度、劳动力自身角度和经济角度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都具有现实可能性。因此,欠发达地区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农地流转效应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农地流转的正效益需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立农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农地流转的资源配置效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力非农就业率;发展农业科技,引导农民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规模大。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介绍及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因素的剖析,提出了推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赋予地方政府在税收、预算以及债务安排等方面的自主权,是地区经济稳步增长的保障。基于199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虽然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影响,最终将导致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总效应的损失。分地区考察发现,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遮掩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在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词:财政分权;技术创新;城乡收入差距;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4—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得出:就全国而言,财政分权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其财政分权变革下的金融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异质性表现来看,东、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其财政分权体制变革下的金融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中部地区则相反。通过面板协整经验分析发现:短期内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并不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长期来看,财政分权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受金融发展的影响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耦合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的创意农业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深入分析创意农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进创意农业企业家精神,借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三因素模型.以湖南省沅江市芦苇产业的变迁为例,探讨创意农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意农业促进传统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创造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村活力避免农村“空心化”.  相似文献   

7.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以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我们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政府应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将财政分权和共同富裕纳入一个框架,使用2010-2020年的长三角地区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行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表明财政分权可以通过提升教育供给规模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政分权度的提高更有助于地区分阶段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研究对于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财政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收入结构的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尼系数法研究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轨迹,通过计算居民各项收入的集中率与贡献率,分析各项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矩的影响,揭示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因此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是今后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对原来税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分税制”。中央对国家预算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主要体现在“收入大头在中央,支出大头在地方”。中央通过税收返还和财政补贴,实现地方财政当年收支平衡的目标。从地区间差距现状转入手,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角度切入,提出解决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般化模仿者动态模型(GRD),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稳定状态和长期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基期数据中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最终稳定状态下城镇部门就业比例越大,农村部门就业比例越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过程渐进稳定收敛到均衡点;转移过程的长期趋势与学习障碍无关.  相似文献   

12.
牛艳华  黄向球  李赛 《河南科学》2013,(12):2269-227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为探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利用近几年来河南省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抽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县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特征、发展趋势及促动因素,并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应重点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及城乡就业制度创新,同时提升各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立城乡互通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县域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够真正融入城镇,进而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新疆统计年鉴》中1990~2010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农村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体制、资源因素等五个方面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以城乡收入差距比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了8个解释变量,分别是人均GDP、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财政支农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人均播种面积、城乡教育水平等。得出各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农村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财政支农比重排第二位、城乡二元对比系数排第三位、人均播种面积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关注区域的差距最终缩小,实现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关乎民生的重大课题。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系统动力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构建我国总供需变化对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SD(system dynam-ics)模型,分析未来5~10年我国总供需走势对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我国总供需走势会通过市场、资金、人口等重要"流"的流转和循环,直接或通过对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产生的效应,间接影响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劳动力供求格局出现重大转变、初级要素成本上升、投资放缓、内外需失衡等变化的大背景下,我省协调发展的难度增大。只有不断在推进制度创新、投资结构优化及重视教育等方面进行突破,才能缓解未来我国总供需变动对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北朝鲜族农村城乡差距扩大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东北朝鲜族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农村资金、技术、人才也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城乡差距出现同时扩大的现象。单纯依靠劳务经济方式非但不能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反而会导致城乡收入、消费、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扩大。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理论中极具争议的话题。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的统计数据,通过理论说明和实证分析,提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包括大力推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注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必然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是探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切入点。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城镇化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说法不一。本文通过数据,实证分析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首先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人口流动理论和区位理论论述了城镇化对收入差距影响机理,其次运用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7—2016年的城镇化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后结合城镇化发展,提出缩小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城乡有别的"二元"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资源配置过度向城市倾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扩大等系列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转移支付资金缺乏有效管理。为了制定和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政策,必须合理界定县乡财政的事权和财权;积极推进税制改革,统一城乡税制;加强农村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优化转移支付方式;制定和完善农业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立,加大力度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文章从市场需求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入手,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我国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当前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成中,普遍素质及劳动技能偏底、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为障碍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等现实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