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D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计算发现在D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部分贡献相当大,甚至超过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最后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当快速部分子在核介质中传播时会和介质中的其他部分子发生多重散射,从而导致横动量展宽效应以及喷注淬火效应.本文综述了基于微扰QCD高扭度因子化计算核环境中部分子横动量展宽的最新进展,讨论了高扭度展开框架下的部分子能量损失计算及其在RHIC和LHC上高能核碰撞中领头强子产生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扭度-4过程的次领头阶计算,论证了核环境中双重散射的QCD因子化定理,证明了核介质性质的普适性并推导出了核介质性质的QCD演化方程,发现RHIC和LHC质子-原子核碰撞中向后快度区强子产生的核增强现象可被解释为非相干双重散射效应.进一步给出了高扭度展开框架下部分子能量损失效应对高能核核碰撞中大横动量强子谱产生的次领头阶数值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π0,η,ρ0,?, KS0和ω等领头介子的产额及其核修正因子,讨论了不同领头强子的产额比,通过对核修正因子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来抽取喷注输运参数,发现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领头强子谱的压低需要同时考虑初始喷注谱、能量损失机制和真空部分子碎裂函数这三个部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初态粒子纵向极化时e(μ) P深度非弹散射中轻子对的产生(LPP)。应用QCD领头对数阶的核子密度函数,在 (i)入射轻子e(μ)能量E_(Lab)=200 GeV, (ii)e-P对撞机能量35 800 GeV  相似文献   

4.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K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 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和软胶子交换部分. 计算结果表明, 在D+→K0π+衰变中, 软胶子交换部分不能忽略.并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  相似文献   

5.
在重夸克有效场论(HQEFT)的框架内,考虑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修正,对D→K*lν半轻衰变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光锥求和规则的方法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对于重夸克展开领头阶部分,考虑K*介子光锥分布振幅到扭度4;对于次领头阶修正,只考虑扭度2的分布振幅.计算表明,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对不同跃迁形状因子有不同的修正,最大为领头阶结果的17.5%.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应半轻衰变过程D+→K*0l+ν、D0→K*-l+ν的分支比,两者都与实验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6.
τ的辐射轻子衰变的精确数据为探测τ的电磁性质提供了机会,而且可能允许确定其除了标准模型精确预言从来没有测量过的反常磁矩.最近,BaBar合作组测量了τ辐射轻子衰变的分支比(τ→lννγ,以l=e,μ).这些约3%的相对误差的精确测量必须在次领头阶上与QED预言的分支比一致.实际上,对l=e,辐射修正预计在10%量级,对于l=μ大约在3%.这里给出了μ和τ辐射轻子衰变微分衰变率和分支比的标准模型到次领头阶的预测,并与BaBar实验结果比较.此外,给出了在Belle和Belle II测量τ反常磁矩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 →(K-)0π 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和软胶子交换部分.计算结果表明,在D →(K-)0π 衰变中,软胶子交换部分不能忽略.并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8.
利用部分子模型,计算了高能重离子碰撞的大不变质量双轻子产生.分析了双轻子产生的Drell-Yan过程的领头阶贡献和次领头阶(夸克-胶子康普顿散射、夸克-反夸克湮灭过程)贡献.数值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解释RHIC能区Au+Au 200A GeV碰撞和SPS能区Pb+Pb、In+In 158A GeV碰撞产生的大不变质量双轻子实验结果,验证了Drell-Yan过程在不变质量M4 GeV区域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PP碰撞中大P_T实光子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P→r+X反应中,如果在α_s阶QCD计算的结果上再考虑价夸克——价夸克子过程中双夸克态的贡献,利用核子深度非弹实验得到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能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标准模型下对双光子碰撞产生正负μ子对的弱电辐射修正--包括虚修正和软光子修正的计算,得到了单圈修正下γγ→μ μ-过程的散射截面.并在较大范围内给出了树图和单圈弱电修正下散射截面随质心能量√s的变化关系.此结果对双光子碰撞产生Higgs粒子的测量背景扣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重夸克有效场论(HQEFT)的框架内,重夸克展开至次领头阶,对半轻衰变D→Klν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光锥求和规则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计算表明,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对D→K跃迁形状因子的贡献非常大,约为领头阶贡献的40%,因而是不能忽略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应半轻衰变过程的分支比,D0→K-l+ν分支比的结果与实验符合的非常好,D+→K0l+ν的分支比也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弱耗散型均匀回旋介质椭圆柱体的电磁散射特性.基于平面波谱的积分方程以及马丢函数的级数展开式,以横电型(TE)平面波为例,导出了弱耗散均匀回旋介质椭圆柱内场及其单位长度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表达式.为了解决马丢函数子程序计算复数的难题,采用泰勒级数的一级近似将复数转换为实数运算.计算了部分数值并讨论了弱耗散介质对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标准模型下对双光子碰撞产生τ τ-的弱电辐射修正--包括虚修正和软光子修正的计算,得到了单圈修正下γγ→τ τ-过程的散射截面,并讨论了树图和单圈弱电修正下散射截面随质心能量s的变化关系的比较.本项研究对实验测量单个Higgs粒子产生的背景的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雨滴的电磁衰减体现在雨滴散射的幅值(能量)和极化两方面。为计算雨滴散射的振幅衰减,借助瑞利近似,利用单粒子的电磁散射截面和吸收截面,结合雨滴的尺寸分布,建立散射区单位体积的总散射截面和总吸收截面方程。模拟结果表明电波波长越长,降雨量越大,雨滴电磁散射截面和吸收截面就越大。为计算雨滴的电磁极化效应,引入极化度的概念,利用M ie理论确定粒子散射远场的两相互垂直极化分量,其中场强的幅值由贝塞尔函数确定,角度依赖函数由勒让德函数确定,通过对不同尺寸雨滴散射场的极化模拟,发现随散射角的增大,两极化分量均减弱,但减弱快慢不同,且此消彼长,部分散射位置出现完全偏振光。模拟结果为修正降雨给通信造成的影响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在等效光子近似下计算了LHC对撞机上pp(γγ→tt)pp过程的电弱修正.结果表明:pp(γγ→tt)pp过程修正后的截面相对较小,但电弱修正效应却高达到-7%左右.所以,对于LHC对撞机上背景非常干净的pp(γγ→tt)pp过程而言,电弱修正效应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6.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LHCb探测器利用质心能量为8 TeV的质子-质子(p-p)对撞实验测量了过程pp→Z~*+X→e~++e~-+X的总散射截面及微分散射截面.该实验数据在确定奇异夸克部分子分布函数(PDF)的精确度方面非常重要.文章利用ResBos和CT14NNLO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出此过程的总散射截面和微分散射截面,并与LHCb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用ePump更新CT14NNLO部分子分布函数.结果显示,新的奇异夸克PDF在Q=1.3 GeV,10~(-6)x0.2的范围内误差有明显缩小.实验数据对于能量尺度为Q=100 GeV的奇异夸克PDF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带电Higgs粒子在2HDM模型中具有不同于标准模型的显著特征,寻找带电Higgs粒子是验证2HDM模型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计算了两个光子的碰撞过程γγ→tb-H-的最低阶(树图级)的散射截面,讨论了散射截面与模型参数tanβ和带电Higgs粒子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当模型参数tanβ在5~40时,散射界面的数量级可达10-2pb;而带电Higgs粒子的质量大致在100~400GeV。  相似文献   

18.
带电Higgs粒子在2HDM模型中具有不同于标准模型的显著特征,寻找带电Higgs粒子是验证2HDM模型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计算了两个光子的碰撞过程γγ→t-bH-的最低阶(树图级)的散射截面,讨论了散射截面与模型参数tanβ和带电Higgs粒子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当模型参数tanβ在5~40时,散射界面的数量级可达10-2pb;而带电Higgs粒子的质量大致在100~400GeV.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扰QCD方法,计算了纯树图无粲湮灭衰变Bc→KK过程中单胶子对强子矩阵元的辐射修正,结果表明该反应过程的分支比在10-7量级,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可观测信号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20.
电弱对称性破缺(EWSB)是粒子物理学界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人们对其产生的根源还不甚了解.不过,目前对此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EWSB由基本标量场引起;另外一种观点认为EWSB由新的强相互作用动力学地产生.电弱规范玻色子散射将产生顶夸克的过程(如 W+W-→t , ZZ→t )是研究EWSB机制的重要过程.在国际上有不少人在不同模型框架下对此类过程进行研究,最近我们研究了TC2理论预言的新粒子Top-Higgs对 W+W-→ t 过程的贡献,并讨论了其在高能线性对撞机(LC)上可能的物理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