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模拟氢气泡流动显示的方法对开缝钝体近尾流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对称结构中产生的中缝偏斜射流对钝体两边脱体剪切层的相互干涉起到抑止作用,从而加长了回流区,降低了压力损失.该实验不仅证实了开缝钝体燃烧器优良的尾流特性,也为认识这种特性提供了直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钝体冷态流场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IV技术在风洞中分别对5种不同形式的钝体:标准钝体、三角形钝体、流线形钝体、带通道钝体及非流线形钝体在冷态工作环境、不同缝宽下,获取了钝体后的速度分布.对比了5种不同钝体在不同缝宽下回流区长度的变化,认为随开度增大,在回流区结构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回流区长度加大.同等条件下,非流线形钝体有最大的回流区长度;通过对尾迹区域的平均湍流动能的分析,认为平均湍流动能的强度随缝开度加大开始减弱,湍流强度最大的区域逐渐后移,最终往回流区的上下边界发展.通过对钝体后的尾迹结构和流动特性进行分析,为热态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钝体尾流的双重小波包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湍流相干结构和非相干结构不相关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钝体尾流双重小波包分解的新算法,将湍流的运动分解成相干分量和非相干分量,该算法以湍流相干分量和非相干分量的相关系数作为迭代的控制指标,减小了过去算法中的随意性,用该算法对大长宽比的钝体尾流三维超声波流速仪测量数据的分析表明:1)钝体间距与宽度之比大于4时,钝体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流线型的钝体尾流紊动强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钝体后的涡旋结构进行了探讨,然后应用涡通量守恒定理对钝体后的涡旋度和回流区面积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从瞬时和平均两种意义上对回流区面积和竖直卷吸速度沿规则等腰钝体高度方向的变化规律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对泄洪闸闸墩、淹没薄壁长立方体以及圆柱形桥墩周围的河床床面冲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试验。以试验所获得的大量测试数据、录像资料及照片为基础,分析了钝体周围的水流速度场、水流旋涡场、并重点分析了钝体周围的床面冲刷与钝体周围水流旋涡结构的关系,得出了关于河道中钝体周围床面冲刷的一些规律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自行建立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对单角煤粉燃烧炉中煤粉着火与火焰稳定性进行了详尽的数值模拟。给出了直流式燃烧器、钝体燃烧铭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论,还针对直流式燃烧器考察了影响煤粉着火与火焰稳定性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了钝体的偏置特性,结果发现:当钝体偏离一次风口中心的距离与钝体边宽之比约为0.17时,可以得到比稳腔煤粉燃烧器更好的稳燃效果。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计算了稳燃腔偏置钝体尾迹冷态空气动力场,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8.
对三角形钝体柱后形成的回流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和理论分析,实验在矩形风洞中采用靠背毕托管对开缝钝体和一般钝体后的回流流场进行测量,获得流场在主流方向上的速度分布,进而由流函数的定义求出流场流函数分布图谱。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开缝钝体燃烧器实验室冷热态试验结果以及在实际锅炉炉膛中形成的冷热态空气动力场和不同负荷下热运行的结果.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开缝钝体燃烧器能够合理组织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的炉内工况,并对劣质煤具有较好的稳定燃烧性能.对开缝钝体燃烧器的流动和稳定燃烧机理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钝体后的回流区是流体绕流钝体所形成的旋涡区域,该区域的存在对于欲用钝体稳定火焰进行燃烧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利用二维k-ε紊流模型对某V形钝体周围的流场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探讨了该区域的性质,同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对三棱柱(钝体)后回流流场进行了流动与传热测量,基于用靠背皮托管测定的速度场数据计算出三棱柱后回流区的大小、,借助于加热三棱柱和测量回流区温度确定了主流在流区之间的热交换率,并归纳出相应的准则关系,这一工作钝体稳焰模型计算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热交换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对浓相输送条件下MHD燃烧室的钝体型煤粉喷嘴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用极权电容探针测量了钝体不同张角,不同轴向位置,不同宽径比下MHD燃烧室内煤粉颗粒相对浓度分布,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浓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开缝钝体及钝体燃烧器后回流区及尾流恢复区内的可燃气气体成分的研究及对沿燃烧室轴向、径向温度测量结果的分析,证明了一次风管中粉煤粉气分离、分级点燃强化稳焰的新机制,即在粉煤着火初期,一次风中粉煤与气流发生分离,并且少量粉煤和空气混合物进入回流区,因回流区具有温度高、气流速度低和易于与粉煤中挥发分析出量相匹配的低氧浓度特征,故粉煤首先在回流区着火,其释放的能量加热因开缝钝体造成粉气分离的主流粉煤  相似文献   

14.
钝体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火焰稳定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回流区中煤粉挥发分释热点燃主气流实现火焰稳定的集总分析模型,导出使煤粉气流火焰稳定的最小口流区长度、最大允许的主气流流速及极限最大可用挥发分释热量的表达式,并以此为准则对钝体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开缝钝体燃烧器有优于钝体的火焰稳定性能.同时在通道流场燃烧器上对几种煤粉进行了两种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实验,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5.
钝体绕流和流至振动问题是流体力学的经典研究课题之一.钝体的尾迹流动伴随着复杂的分离和漩涡脱落现象.绕流作用在物体上的纵向和横向流体动力载荷会诱发弹性结构的振动响应.就此,介绍了钝物体绕流的基本特征和典型二维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圆柱绕流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煤粉钝体燃烧器中煤粉气流的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并在实验及计算的基础上,对钝体使煤粉火焰稳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有效的钝体结构气动特性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对钝体结构倒U形梁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风洞试验得到与结构气动特性相关的气动力系数和颤振导数.利用二维或三维模型分别对结构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计算了相关的气动参数.计算过程中基于分块迭代耦合方法考虑流体-固体耦合效应,利用自编程序结合CFX软件实现不同物理场间的数据交换和传递,采用快速有效的网格移动控制算法处理移动边界问题.风洞试验测量和数值计算中均考虑了湍流效应,其中数值计算应用了k-ω剪切应力输运模型和分离涡模型.通过风洞试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研究可以发现,钝体结构倒U形梁的气动稳定性较差.对气动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钝体结构的气动参数,在风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开缝钝体燃烧实验室冷热态试验结果磕及在实际锅炉炉膛中形形成的冷热态空气动力场和不同荷下热运行的结果.对开缝钝体燃烧器的流动和稳定燃烧机理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劣质煤粉钝体燃烧器的成功开发为背景,在单角燃烧实验炉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实测了冷态速度场和热态温度场.结果表明,采用钝体燃烧器使煤粉着火提前,燃烧稳定和强化.  相似文献   

20.
钝体后回流流场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量钝体后回流流场的速度、脉动速度相关量和温度的基础上,求出回流流场的热通量分布。结果表明了热通量分布与脉动相关量间的密切相关性,以及回流区及其边界区域相对强烈的热交换强度,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钝体后回流区在燃料燃烧火焰稳定中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