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电子信息专业培养学生硬件动手能力的需求,文章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体系结构,阐述了为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思路。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能力的概念.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社会对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分析.提出地方高校电信专业计算机能力的层次型结构与课程体系.并提出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就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针对培养高质量计算机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经验,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深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当前形势,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紧迫性,以黄山学院为例分析了高等院校化工专业计算机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化工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姜桦  马艳芳 《科技信息》2009,(13):106-106
当前高职教育不应只限于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习,更应强调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就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理念、学习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那么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笔者将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谈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培养应用型、综合型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新目标.通过改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实践训练和课程考核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提出了适应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搭建了一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并通过对近四年本专业学生的参赛获奖、创新项目、专业实习和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课程设计法已经成为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潮 《科技信息》2013,(13):164-165,180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大学生学习实践、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升自我、创造价值的重要过程。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厘清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梳理国内外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然后探索研究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模式与实践,查找分析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产生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完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借鉴CBE/DACUM(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职业分析方法)方法,探索高职电子信息专业的《电子CAD》(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新模式。以真实工作任务驱动《电子CAD》课程教学,通过学生在生产性实训或实习中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树立学生的岗位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环形激光陀螺仪的机械抖动控制及信号读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形激光陀螺仪(RLG)的控制电路和信号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RLG的使用精度及净信号输出频率等性能。为研究通过改进控制电路和采用信号处理来提高RLG精度和改善其动态性能,满足惯性测量组合(IMU)使用要求,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L-1型RLG控制电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高频采样;本文还介绍了一种高频采样中去除抖动的方法,以及相关信号处理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电路和信号处理技术,改善了RLG的信号使用精度,提高了其角速度信号输出频率,改善了L-1型RLG的动特性。  相似文献   

12.
罗旋  赵勇 《科技信息》2010,(23):I0028-I0031,I0021
武器装备开发集机械、电子、电控、通讯与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系统内在因素导致的风险种类繁多,层次复杂,具有复杂系统的特点。综合集成研讨厅是中国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提出的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是综合集成了计算机技术、专家群体智慧的人机结合系统。本文针对武器装备开发内生风险的特点,研究了风险评估机制的内涵及相关制度,并将技术路线图与综合集成研讨厅方法用于该机制的建设,给出了风险评估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概念模型,阐述了使该模型有效运作的机制,最后就研讨厅系统设计与实现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交互性在多媒体课件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大学电子类课程实际,探讨了如何灵活地利用编程软件的交互方式,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计算机与电子通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革和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的需要,改革现有的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课程体系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针对我校计算机与电子通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以及大类招生和开展创新教育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建立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教育的计算机与电子通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等值线自动绘制技术在地理、天文、海洋、电子、机械等领域的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功.本文介绍一种等值线作图的算法及其在微波测量上的一个实际应用,给出了作图算法的主流程图及作图示例,绘制的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算法还可推广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6.
基于multisim9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涛  张锐敏 《科技信息》2008,(18):62-63
主要介绍了Multisim9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与传统电路设计相比较的特点,以及使用Multisim9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的方法。以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模,数、数/模转换电路为例,阐述了使用虚拟电子实验平台进行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仿真分析的具体方法。并将结果与理论分析相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电子设计仿真技术方便、高效的特点。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将完全取代传统的电路设计分析方法.实现电子设计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脉冲与数字电路》是电子、计算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结合该课程多年来教学方法的特点,从选用教材、多媒体教学、电路仿真、实验技能、网上答疑及工程应用等角度出发,综合教学优势资源,提出了适应现代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已应用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刚  潘玉安 《江西科学》2003,21(4):325-327,334
单片机应用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其抗干扰性能的好坏对自身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软件抗干扰的特点,并针对干扰对系统软件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软件抗干扰措施,其中包括数字滤波,软件容错,数据冗余,软件狗,指令复执,多重动作等。实践证明,这些软件抗干扰措施对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developed anthropomorphic robot dexterous hand:HIT/DLR Hand Ⅱ.The hand is composed of an independent palm and five identical modular fingers,and each finger hasthree degree of freedom(DOFs)and four joints.All the actuators and electronics are integrated in thefinger body and the palm.Owing to using a new actuator,drivers and a novel arrangement,both thelength and width of the finger is about two third of its former version.By using the wire coupling mecha-nism,the distal phalan...  相似文献   

20.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出利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程序EMTP仿真软件进行辅助实验教学的新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对EMTP软件在Buck和Boost斩波电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效果良好,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过多依赖于硬件装置、互动性差的缺点,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性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