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底电缆(ocean bottom cable,OBC)地震勘探是浅海石油地震勘探的主要勘探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OBC地震勘探作业采用的导航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不仅包含放缆导航作业、电缆定位及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能力,还满足安全管理需要的系统总体设计和多船分布式设计方案.阐明了系统应包含的中央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地震同步采集控制等主要功能.通过野外应用表明:研制完成的新系统提高了野外作业同步采集精度,实现了船队内部的数据共享和可视化管理,满足了统一生产指挥及安全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马慧莹 《科技信息》2014,(6):244+263
随着勘探目的层的逐渐加深,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野外地震资料的采集,如果采集参数不合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为此,在勘探某一区域时,在对野外采集参数分析优化设计出观测系统后,为确保采集参数和观测系统设计得合理正确,必须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来检验各项参数。传统的观测系统正演模拟主要使用的是射线追踪理论,射线追踪存在高频近似假设及不能模拟多路径现象,存在着理论缺陷,本文将利用波动方程开发出新的正演模拟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对比目前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几种常见的窄方位与宽方位观测系统、多接收线与重复炮点的宽方位观测系统、陆上水网地区与滩浅海过渡带的宽方位观测系统的参数与属性,说明了三维地震采集宽方位观测系统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应该大力推行的技术。提出了对于道距、线距和炮点距完全规则相等的全方位三维采集观测系统的理想目标,认为海底电缆(OBC)技术、陆上万道采集系统、微机集群技术的推广使全方位、高密度及高覆盖观测系统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率地震野外参数的选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外地震资料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地震勘探的成败,保证野外资料采集质量的关键是采集参数的选择。参数选择得当,就能有效地拓宽有效波谱带范围,提高有效波的主频,以松辽盆地北部太平屯-宋芳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区块的实际地质参数及相应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从地震波运动学的角度,确定了该地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的参数,并分析了它对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陆上油气勘探潜力的逐渐下降,石油工业的重心已开始转向海洋。目前,国内外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
在浅水区,而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才刚刚起步。为了适应深水区复杂地质构造清晰成像的要求,满足深水区油气资
源的评价、寻找有利勘探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的需要,有必要加大海上地震勘探采集设计的研究。近20 年来,海上
拖缆观测系统出现了窄方位、多方位、宽方位、富方位、全方位的地震拖缆采集方式。本文针对每种采集方式的观测系
统参数、施工方式和自身的优缺点做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宽方位和全方位拖缆采集方式中独具特色的观测系统进行了
详细介绍。最后,对未来海上多船宽方位拖缆观测系统的设计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中国海上拖缆地震采集观测
系统研究的不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震采集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步骤与方法,着重说明了原来评价体系中不常用的一个阶段。即采用现场质量统计分析的方法。使用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的在于控制地震采集质量,从而达到提高野外采集质量,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单住成本。  相似文献   

7.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SED)是近些年野外采集领域兴起的新技术,该技术基于地震采集模拟软件,充分利用探区已有的地质成果和地球物理参数,建立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模拟采集,并结合相关的理论技术辅助野外地震施工设计,形成了从基本参数的设计论证,观测系统的属性分析,到地震模型的模拟采集等一套完整的地震数据采集论证体系。在福山凹陷博厚-皇桐地区三维地震采集施工设计中充分运用SED技术进行基本参数的设计与论证,优选了12线3炮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表明,该观测系统在保持主测线方向覆盖优势的同时,实现了较宽方位角激发接收,有利于压制侧面和散射干扰及提高静校正耦合效果,近、中、远炮检距分布均匀,有利于速度分析。以合理的覆盖次数和相对较少的设计炮数,节约了勘探成本,实现了地震采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近发展.包括:1.单震源多道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指出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可获得高堵皱数据的新技术,对单震源和双震源两种技术作了分析比较.2.多船—多道海上拖缆勘探技术,认为这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快速、经济的勘探技术,目前大多是利用两条船,每条船拖3条海上电缆进行作业.3.④维地震展望:④维地震本质上是时间推移的三维地震,它可精确地确定油气空间体积、流动方式及运移规律.目前主要用于油藏管理.它可能是下一代的地震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9.
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采样间隔、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炸药量、偏移孔径等。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该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部分构造受损,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勘探难度很大,前期勘探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差。因此,对于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某探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井资料,构建了与实际目标储层近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自激自收的地震波场记录,模拟结果与前期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集为目标,针对目标探区的地质情况,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道间距、较小的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近似勘探目标埋深的最大炮检距是得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关键。因此,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论证及优选,能从根本上改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为后续勘探中的复杂地质体高精度成像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三维地震勘探中,有时工区内会有平台、礁石、小岛等障碍,使用双船作业(Undershooting)是获得该障碍区域优良地震资料的一个好方法。根据三维地震勘探原理,只要在勘探面积上获得分布均匀的地下数据点,且具有足够的覆盖次数;检波器网格的大小满足空间采样定理,则三维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就可以满足要求。所以海上的地震电缆(检波点)就可以绕过障碍区而获得足够的地下三维数据。阐述了双船作业的方法原理,就炮船(Source vessel)震源与导航系统的配置,以及近场检波器的安装方法作了详细说明。在实践中,应用该方法使炮船取得了很好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电火花震源在陆上无电缆地震勘探作业,解决电缆自身存在的体积庞大、不易搬运、易损坏等问题,采用XL-01数字音频模块,STM32F103ZET6作为核心控制模块,设计一套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电火花震源勘探系统中,并给出软、硬件的技术实现;上位机方面采用STM32F103ZET6作为核心控制器,搭载内部12位ADC作为数据采集,采集到的数据均通过串口上传至PC端。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数据传输无缆施工中有显著意义,并能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地震生产中干扰波可为千变万化,经过几年的伊朗山地施工,总结一套克服干扰波、提高信噪比、提高采集质量的方法。从工区踏勘、干扰波调查、施工生产、现场质量监控、资料处理入手,采取全方位的地震野外生产质量控制。通过三维地震采集施工方法和山地地震采集工艺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资料采集中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伊朗山地勘探特点和难点的技术分析和总结,对今后开展类似的山地勘探有一定的借鉴。以Zeloi工区为主,阐述针对野外现场施工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采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柏庆梅 《安徽科技》2011,(10):35-36
一、引言 野外资料的采集是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的第一步。采集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能否得到良好的地质剖面和正确的地质解释。检波器作为野外采集工作的必备装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与之配套的特殊电缆能否准确无误地传输信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海洋地震勘探采用拖缆进行数据采集,拖缆采集数据的信噪比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通过改变拖缆的
沉放深度,可以降低环境对采集地震数据的影响。受国内海洋地震勘探装备作业能力的限制,在中国海域实现海洋宽
频地震采集相对较困难。为了打破这一限制,探讨了拖缆与海缆联合宽频采集设计的方法,对联合采集的参数论证、
面元合并、羽角对宽频的影响和深度优化求解等4 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参数论证方面,论证了如何通过最浅目
的层深度设计线间距的方法;针对拖缆和海底电缆检波器间距差异设计了面元合并方案,同时考虑了面元合并对信噪
比的改变;在羽角存在的情况下,讨论了横向变化率对采集数据限波点频率和能量的影响;最后论述了深度变化试验
求取拖缆最优沉放深度的方法。通过对拖缆与海底电缆联合宽频采集设计4 项关键技术的分析,搭建了拖缆与海缆
联合宽频采集设计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解决浅层地震勘探信号采集的时间同步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并完善基于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检波装置, 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MCU: Micro Controller Unit), 采用低功耗、 高分辨率的16位Σ-Δ型模数转换芯片AD7705实现数据采集, 选用nRF24L01组建无线网络, 给出电源模块和稳压电路以实现准确灵活供电。通过确定数据采集系统不同传输距离的实际时间差值, 利用地震仪进行时间补偿, 从而实现数据采集同步。测试结果表明: 系统在测试期间功耗为2 500 mW, 无线传输最远距离为94 m, 延迟时间最短为1.87×10-6 s。解决了勘探环境恶劣时的复杂布线和同步问题, 实现了浅层地震勘探的低功耗、便携式的同步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解决浅层地震勘探信号采集的时间同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并完善基于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检波装置,以AT89 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MCU:MicroController Unit),采用低功耗、高分辨率的16位Σ-A型模数转换芯片AD7705实现数据采集,选用nRF24L01组建无线网络,给出电源模块和稳压电路以实现准确灵活供电.通过确定数据采集系统不同传输距离的实际时间差值,利用地震仪进行时间补偿,从而实现数据采集同步.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测试期间功耗为2 500 mW,无线传输最远距离为94m,延迟时间最短为1.87 ×10-6s.解决了勘探环境恶劣时的复杂布线和同步问题,实现了浅层地震勘探的低功耗、便携式的同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瑞刚 《科技资讯》2010,(36):32-32
陆地声纳法是一种适应于浅层地震勘探的新方法,与常规物探方法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可避开许多干扰波、可单道连续采集、反射波能量高、偏移距极小等优点,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地质勘探中效果良好,可满足狭窄、复杂环境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需要。本文将深层地震勘探中一种新的三维显示技术运用到陆地声纳系统上,实现陆地声纳系统的三维显示,克服了二维显示技术不够直观、形象,且对于复杂地形预测不够准确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以构造圈闭为主要勘探对象,钻探成功率低,为此开展了以储层预测技术为主导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勘探.通过山区地震数据高分辨率采集、处理、储层沉积相研究、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及储层层位标定、地震相研究、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确立了研究区内的三大储层类型及各类储层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川东北复杂储层预测以野外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采集为基础、多种特殊处理手段相结合,并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的综合性研究思路,为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储层预测方法研究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为该地区复杂储层勘探的深入与突破打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湖凹陷黄岩构造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SED)技术,是在对地质目标的理论分辨率计算和分析基础上,通过室内计算机模拟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的野外作业效果,最终实现地震采集参数的优化选择。在黄岩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中,针对二维资料频率偏低、分辨率不高、多次波发育等问题,对SED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改进。①为控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电缆长度由3000m增至3900m;相应地,最小偏移距从253m减小至180m,最大偏移距增大到4080m。②为保证所接收的地震信号频带宽而且高,电缆沉放深度由11m减至7m,震源沉放深度从7m减至6m。③使用气泡比更大、频谱更宽、穿透力更强的SLEEVE枪阵。在实际作业中获得了高质量的三维地震资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勘探”。  相似文献   

20.
川西岩性气藏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震勘探是支撑川西地区岩性气藏储层预测和井位部署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川西拗陷侏罗系岩性气藏勘探地震采集、处理、解释、储层及流体预测5个方面的研究,研制、总结了采集设计和野外质量控制的2个关键环节,做好保幅处理,坚持“整体、自动、精细”3个基本解释准则,储层预测中依靠振幅资料,流体预测中充分利用频率和吸收参数等物探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