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起着基础和支撑的重要作用.当前,地方高校应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拓展社会服务内涵,从而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同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提出,也使地方高校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理应以此为契机,通过树立积极的发展理念、选择特色的发展模式、构建和谐的发展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以期能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办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广东高等教育已经从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逐步居于全国前列,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地方高校及高职院校在推进广东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做出了贡献。进一步发展广东高等教育,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进行结构调整;必须做到均衡发展;坚持宏观调控公平对待;地方高校、高职院校要主动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模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模式后高校的办学现状,探讨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相应的进化方向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和特色求发展,以期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社区教育已经成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立足于地方,其任务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它与所在社区里各类社会组织有机结合,组成社区体系。地方高校与社区的联系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地方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和教育资源,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区教育的需要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作用,使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中国高等教育的对象逐渐由精荚走向大众,中国高等学府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只注重扩大数量的高等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教育投资体制,高校发展的重心必须转移到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实践表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与步伐。本文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野审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面向区域经济的需求,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伴随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常州高职教育园区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发展新模式,即"常州模式".而"共享机制"正是"常州模式"的核心所在,通过阐述此共享机制,从而为其他地区高职教育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为我国高等教育架构中占比较高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了地方高校的地域特色、强调了地方高校的国际视野、赋予了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使命、凸显了地方高校联通内外的国际交往职能。地方高校应该从优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加强自身智库建设及拓展"一带一路"国际交往等方面融入"一带一路",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误区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一些地方高校在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着脱离实际,盲目、片面地追求“高水平、大规模、全学科”的倾向,这种“高、大、全”的发展思想对于地方高校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都是有害的;地方高校应从我国教育的大系统着眼,从自身实际出发,着重在“办学特色、人才质量、教育创新”上下功夫,努力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戴亚虹 《科技信息》2010,(11):128-129
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是当前高校一项重大、紧迫、艰巨而持久的任务,对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和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必须以建设统筹发展、注重特色、教学科研并进、规模质量并重的服务型高校为目标,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力培养适应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持续提高地方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努力成为建设“文化大市”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该文从国内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建设方法,为推动高校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创新以及支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情况反映着高校课程结构的整体功能.构建一个优化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地方高师院校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大学生就业统计分析表明,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要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非师范专业要切实为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引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使我国的地方高校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挤压与竞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出挑战的同时,也赋予了地方高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地方高校外事工作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在此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外事部门应抓住机遇,大胆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引领学校走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道路,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情况反映着高校课程结构的整体功能.构建一个优化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地方高师院校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大学生就业统计分析表明,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要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非师范专业要切实为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每一所高校追求的目标。地方高校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是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强化特色意识,强化自身服务区域的大学功能,把特色培育与大学功能的发挥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物理实验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中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在二类本科院校中开展物理实验双语课的可行性。列举了一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在二类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则。文中阐述了双语课堂的授课技巧和专业词汇的教授方式。对二类本科院校实行大学物理实验双语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导向与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地方普通高校肩负大规模人才培养重任的同时,面临着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的就业压力.无论是全国还是部分地区,地方普通高校就业形势都很严峻,矛盾依然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有助于缓解当前地方普通高校的就业压力.然而,学校教育体制的封闭僵化,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的缺失成为制约该系列政策实施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为此,地方普通高校需要从教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平台建设和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全面促进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建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扩张后,其进一步发展遇到了瓶颈,组织文化的欠缺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高校组织文化不仅是高校内部文化现象,更是一种高校管理思想,具有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的结构,其中深层文化是高校组织文化的核心。高校组织文化是以文化的形式对学校管理起作用,具有独特的凝聚、导向、约束、激励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建立高校组织文化的思路,推动新建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考察了斯泰福大学的管理架构与办学特色,认为英国地方大学的崛起与发展,是英国高等教育体系朝着应用型、现代化方向转变的重要举措,其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同类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地方高校必须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增强竞争力。由于承担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职能以及过去创办师范专科的办学历史,地方高校一般都开办了教师教育专业,地方高校只有对传统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又进一步增强了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性。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在对培养规格、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把多样化作为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是国内外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当前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两种典型模式是合并型和改制型,存在招生人数不足、学生的教师情怀和教师素养不够稳定、学校缺乏对师范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师范教育与学校其他专业间的发展不平衡等棘手问题。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应加强师范教育的决策分析,探索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与调整;树立起均衡发展师范教育的观念等,以推进师范教育在地方综合性大学中的迅速融合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