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磷酸-硫酸活化法制备木屑活性炭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业废弃物杨木屑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以磷酸为主活化剂,浓硫酸为辅助活化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活性炭,测定其亚甲基蓝脱色力和碘的吸附值,考虑活化因素对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磷酸-硫酸活化法制备木屑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渍比1∶2.5,浸渍浓度60%,活化时间90 min,活化温度550℃.  相似文献   

2.
机械力-磷酸法木质活性炭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机械力-磷酸法制备制备了良好吸附性能的木质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考察各工艺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另外,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及表面官能团。通过分析得知其表面含有羟基、酚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通过孔径及表面积分析可知活性炭均主要以微孔为主,其中含有少量中孔存在,产品平均孔半径在1.3nm左右。  相似文献   

3.
利用油菜秆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油菜秆为原料制备活性类的工艺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活化剂的浓度、原料预浸时间、炭化时间、活化温度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制备优质活性炭的最佳工艺:磷酸浓度为50%,原料预浸时间15 h,碳化时间1 h,活化温度750℃。利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分析,其平均孔径为2.3 nm,比表面积为890 m2·g-1。  相似文献   

4.
通过磷酸活化法将毛竹废料制备成活性炭,再利用硝酸钴高温分解的氧化钴来对其二次活化改性。考察了其制备和改性工艺。研究确定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磷酸浓度80%,浸渍比为6∶17 g/g,活化时间为2.5 h,活化温度为550℃,产品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力值为650 mL/g。活性炭的适宜改性条件为:用质量分数为7.5%的硝酸钴水溶液按1.5∶5 g/mL浸渍比浸渍改性90 min,并在400℃焙烧3 h。产品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力值为1 150 mL/g,与未改性产品相比较,提高了76.92%。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粘结剂的配比对树脂结合成型活性炭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测定仪测定了成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探讨了活性炭孔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粘结剂6515酚醛树脂和332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1,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平均孔径最小,最有利于微孔气相吸附,吸附速率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杉木屑为原料,在磷酸法颗粒活性炭捏合成型过程中,添加不同催化剂,选择不同的浸渍量,制备中微孔均较发达的木质颗粒活性炭。探讨工艺条件对颗粒活性炭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及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有助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而且提高催化剂的量,有利于颗粒活性炭中孔和大孔的发展。因此选择不同的催化剂量,可以灵活调整活性炭微孔、中孔和大孔的比例,实现活性炭孔隙的调变;另一方面添加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温度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7.
以黄麻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磷酸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制备工艺,即:磷酸浓度2mol/L、活化温度400℃、活化时间1h.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黄麻杆活性炭得率为4,2.93%,碘吸附值为1059.26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53.10mg/g,比表面积为1779.4m㎡/g,总孔容为0.960m3/g,平均孔径为2.16nm,呈现出高中孔率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芯木质素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木质素基活性炭.结合FTIR、低温氮吸附、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探究了不同活化温度(300~600℃)及磷酸与木质素质量比(1~3)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并探究磷酸活化木质素的反应机理.对比研究了有无磷酸作用下木质素受热过程中气体产物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降低了木质素中官能团的断键温度,使得CO、CO2和CH4的生成温度降低;促进了高温下(>500℃)木质素半焦的缩聚,使高温下H2生成量增多;中孔和微孔在350℃以上开始发展,在500℃孔隙最为发达,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使得孔体积减小;磷酸与木质素质量比增大可以提高中孔率.在活化温度500℃和磷酸与木质素质量比2~3条件下,制得活性炭比表面积达1 046 m2/g,收率55%.  相似文献   

9.
煤基磁性活性炭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同烟煤为原料、Fe3O4作为添加剂,催化制备了煤基磁性活性炭(MCAC).利用氮气吸附等温线表征了MCAC的孔隙结构,并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碘值、亚甲兰值)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对MCAC孔隙的产生具有催化作用,有利于活性炭中孔的形成和发育.其中添加10%Fe3O4的MCAC中孔率高达76.0%.MCAC与普通活性炭(AC-0)相比,碘吸附值明显降低,而亚甲兰吸附值显著提高.添加7%Fe3O4的MCAC,其碘值降低了25.5%,亚甲兰值提高了79.9%.添加适量的Fe3O4制备的MCAC具有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Fe3O4质量分数为4%和10%时,所得MCAC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是AC-0的24.4倍和44.5倍.  相似文献   

10.
运用磷酸浸渍硼酸催化法制备木屑活性炭,并进行了其对水中酸性红的平衡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木屑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屑比为1:1,硼酸投加量为3%,活化温度为400℃,该条件下所制备的生物活性炭对酸性红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42.40mg/g.相对于Freundlich方程,该活性炭对酸性红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方程拟合的更好.当吸附时间达到2h时活性炭吸附达到平衡,吸附过程能较好的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及基材种类对活性炭成型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以4种粉状活性炭,1种胶粘剂及5种多孔质基材为原料,在4种不同的胶炭比下制得的胶炭混合物和活性炭成型物的主要吸附性能及胶接强度;分析了原料活性炭以及基材的主要性质对活性炭成型物的吸附性能及胶接强度的影响,得出原料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孔隙发达程度与活性炭成型物的吸附能力和胶接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对活性炭成型物的胶接强度未观察到明显的影响;多孔质基材的性质对活性炭成型物的胶接强度有  相似文献   

12.
采用脉冲法测定单槽──双搅拌浆反应器的混合时间,并作出密度分布函数E(t)曲线,用辛普生法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结果表明,当搅拌强度为250~400转/分时,反应区混合达到均匀;该反应器兼有单槽和多槽串联的特征;混合效果取决于器内流体的流动行为、设备尺寸、搅拌强度等因素。该反应器用于二水物法草取磷酸模型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热力学的角度和磷酸分子的结构分别讨论了磷酸的非氧化性。  相似文献   

14.
气相吸附用活性炭成型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本质粉状活性炭、胶粘剂和多孔质毡状支持物为原料,探讨了制取气相吸附用活性炭成型物的制造方法和工艺条件。研究了胶粘剂对粉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胶接能力的关系,测定了胃胶粘剂引起的活性炭孔隙堵塞情况,并筛选出了一种适合于制造气相吸附用活性炭成型物的胶粘剂。  相似文献   

15.
磷酸污水封闭循环处理技术是一种处理磷酸生产污水的新工艺,由四个化工操作单元组成:旋流离心分离、絮凝、重力沉降和真空过滤。本文介绍污水封闭循环处理的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可作为磷酸污水处理的设计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M煤矿低变质煤资源状况、煤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氧化煤、正常煤、风化煤中腐植酸含量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按含量描述了腐植酸的分布,、腐植酸含量高低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腐植酸资源量估算,提出了开发利用腐植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燃烧后大型固定二氧化碳点源捕获分离二氧化碳,如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厂,水泥和钢铁厂,能减少操作成本并提高效率。利用活性炭分离吸附二氧化碳操作简单和成本低廉。而且,许多副产品及废物都可以作为活性炭的来源。因此,活性炭分离吸附二氧化碳的技术有远大前途。  相似文献   

18.
粉状活性炭再生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转炉加热再生法 ,对粉状炭进行了再生实验 ,确定了再生工艺条件 :再生温度 85 0°C ,再生时间6 0min ,水蒸汽用量占原料量 30 % ,使废炭吸附能力恢复 10 0 % ,得率 70 %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钛菁钴及活性炭中的钴,并探讨了最佳测定条件和不同试样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证明,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钛菁钴及活性炭中的钴,干扰因素少,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是测定钴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