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分离筛选脱菜籽饼中芥子甙毒素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菜籽饼中分离得到降解芥子甙的多种微生物70多株,应用各种选择实验,筛选出发酵性能好、脱毒能力强、生长旺盛的菌类,经鉴定它们是白色球拟酵母(Torulopsiscandida),华根霉(Rhizopuschinensis),总状毛霉(Mucoruacemosus),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采用多批不同组合的小型发酵试验,送检测定结果平均脱毒率为80%,ITC,OZT的含量符合饲用标准,发酵后粗蛋白略有升高,且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氧化酶膜过滤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葡萄糖氧化酶发酵过程中,配以外置式的膜过滤系统进行膜过滤发酵、可减缓发酵过程中产物及分解代谢物对酶合成的阻遏和抑制作用,使酶产率增加。实验结果表明;膜过滤发本酵的产物速度高达4.140×16.67μmol/s.h,比人批发酵高3倍以上,且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酶产率。  相似文献   

3.
根霉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东京根霉(Rhizopus tokinensis) R8-1产生L-乳酸的发酵条件。比较了不同碳源和不同含量碳源对产酸的影响,以10%的葡萄糖、30℃下210r/min振荡培养72h,得到的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5%,对糖的转化率为80.64%:以12%的玉米粉为碳源发酵60h,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18%,对糖的转化率为78.4%。静置培养时乳酸产量要比通气培养时低得多。发酵产物经旋光分光仪、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测定可确认为L-乳酸,为同型乳酸发酵。  相似文献   

4.
对鸢尾新鲜根状茎发酵生香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影响鸢尾新鲜根状茎发酵生香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已陈化产香的鸢尾根状茎干片中分离到细菌9株,丝状真菌14株.细菌中能产香的有2株,均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真菌中产香的只1株,为米根霉(Rhizopusoryzae).实验证明,某些微生物对新鲜鸢尾根状茎的产香具有良好作用.经GC/MS分析表明,微生物发酵产物中含有鸢尾酮  相似文献   

5.
胶韧革菌发酵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胶韧革菌(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 et Imal)发酵产物的化学万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发现:发酵产物中含有多糖、蛋白质、18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6.
衣康酸小试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衣康酸产生菌(AspergillusTerreusNRRL1960)在不同条件下的小试发酵进行了探讨。通过反复试验,确立了衣康酸最佳斜面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摇瓶培养72hr后,残糖可降至0.1%A右;产酸率平均为48.6g/L;对糖的转化率平均为54.9%。  相似文献   

7.
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冬虫夏草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正交试验法对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葡萄糖、乳精、马铃薯、蚕蛹、氨基酸、复合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硫酸镁、硫酸亚铁等因素,用L27(313)表安排正因素、三水平并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对上面各因素的添加量分别做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发酵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菌的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应该是:15%去皮马铃薯、2%葡萄糖、0.8%乳精、1%氨基酸复合粉、0.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0.1%硫酸镁.  相似文献   

8.
对含有rhNGF基因的工程菌EscherichiacoliDHI/pJN的发酵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探讨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时间、诱导时间以及补加葡萄糖对菌体生长和产物表达的影响,确定了该工程菌发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
哈茨木霉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种丝状真菌,研究其对植物的生长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试验应用本实验室自行配制的PDA培养基,采用液体发酵得到的哈茨木霉发酵产物,并用所得发酵产物处理玉米种子,研究木霉发酵产物对玉米萌发和苗期生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各处理中,除经哈茨木霉发酵产物原液处理的玉米苗的长势低于清水对照外,其它各组经木霉发酵液的稀释液处理的玉米种子的发芽势、生长势及叶绿素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尤以50倍稀释液效果最好.说明哈茨木霉发酵产物适量浓度对玉米的发芽势、苗期生长、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显示了木霉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供氧能力对土曲霉IFO-6365分批发酵生产衣康酸能力的影响。当通风比为0.5V.V.m,搅拌叶轮末端线速度为125.7cm/s时的最大衣康酸发酵产率分别是叶轮末端线速度为94.2cm/s和78.5cm/s的1.28倍和3倍;当添加氧载体──正十二烷,叶轮末端线速度为78.5cm/s时,与对照相比,可提高产酸14%,但在更高的叶轮末端线速度条件下,加入正十二烷,只能促进菌体的生长,对发酵产酸是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异硫氰酸异丁酯(isobutyl isothiocyanate)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其分子机制,该研究通过MTT实验检测化合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计算出IC50值为3.5 μg·mL-1;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0.437 μg·mL-1以上浓度的化合物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发现0.875 μg·mL-1以上浓度的化合物能抑制细胞迁移;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异硫氰酸异丁酯的靶蛋白可能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且HepG2细胞中MIF表达量高于低敏感株.免疫印迹实验也进一步发现化合物不仅能够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还能下调p5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异硫氰酸异丁酯可能通过靶向HepG2细胞中的MIF蛋白,影响MIF与其受体CD74相互作用,从而下调p53蛋白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诱导细胞凋亡,对肝癌具有特异性的抑癌潜力.  相似文献   

12.
吴忠贤  安莉 《江西科学》1991,9(4):219-224
1988—1989年从南昌市郊油菜根际土壤分离得161个菌株,从中筛选出13个菌株进行生长促进试验.二次盆栽试验结果表明,JS-3和JS-4的促生长效果最好,油菜出苗率、植株鲜重、株高和叶片的大小以及产量均有显著增长.同时还讨论了JS-3、JS-4与JS司和JS-2配成菌株组合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菜子油为基础油,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分别考察了硫系添加剂T321与T307以及磷系添加剂P120对菜子油的耐磨性和极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菜子油中分别加入T321、P120和T307能够降低磨损、提高润滑油膜的承载能力和极压载荷·对钢球表面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含上述添加剂的菜子油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变化,生成了由菜子油三甘油酯和添加剂化学产物组成的边界润滑膜,从而改善抗磨性能并提高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油菜一个WRKY基因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表达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抗性不同的3个油菜品系为材料,半定量RT_RCR方法检测油菜叶片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BnD11基因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高盐和干旱胁迫6 h后BnD11基因表达量即有明显调高,在抗性最强的‘862'品系中表达量增加幅度最高,而在抗性最弱的‘1821'品系中表达量增加幅度最少.结果表明BnD11基因表达量与油菜品系抗性强度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可能在油菜抗(耐)盐和干旱的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油菜籽粕生物质为原料,采用电加热方式,研究了不同加热速率下的热解过程及产物产出规律,对热解产物中不凝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加热速率对产物产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籽粕的热解过程可分为水分蒸发、半纤维素热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木质素炭化4个阶段;加热速率的高低虽然对水分的蒸发过程特征没有影响,但在低加热速率下,生物质中不同的组分将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区间内进行热解反应;不凝气体和冷凝液体两种热解产物主要在100~550℃之间析出,是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主要热解产物,它们的产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凝气体中可燃气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多;当控制加热速率为4~6℃/min时,油菜籽粕的3种热解产物量均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心语  雷胜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3):14304-14309
针对黄土改良方面,目前已形成天然纤维加筋土的体系,但对于纤维土的抗拉强度鲜有研究。随着国家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路基边坡的抗拉、抗裂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研究油菜籽壳加筋黄土的抗拉性能,设计单掺试验探究了油菜籽壳掺量、油菜籽壳长度、压实度对加筋黄土抗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加筋机理。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油菜籽壳加筋黄土抗拉强度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黄土中掺入油菜籽壳可以有效提高黄土的抗拉强度,各因素对抗拉强度的影响主次程度依次为油菜籽壳掺量、压实度、油菜籽壳长度。油菜籽壳掺量与长度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所建立的数学回归模型具有可靠性,满足工程需求。研究结果可为路基边坡治理及路基强度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以分离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虾苗的杀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hrimpcida sp.nov.)代表菌株(HID10406-1),分别制备全菌(OK)及热处理(121℃作用1h)的菌体(O)免疫原,强化免疫家兔制备相应抗血清,对供试6株杀虾微杆菌纯培养物进行了血清型检定。结果表明,均存在同种的O抗原(血清同源),不存在不耐热表面(K)抗原。以相应OK抗血清为第一抗体,以标准的羊抗兔IgG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对该6株纯培养菌及用代表菌株人工感染病死虾体组织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染色,结果显示了特异的荧光反应;同时,对从人工感染死亡虾分离的10株纯培养菌以凝集反应方法进行了检验,显示出特异凝集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农村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与提高土壤肥力,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了油菜秸秆归还到水稻田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油菜秸秆的腐解进程及碳氮元素释放情况。结果表明,油菜秸秆的腐解率、碳、氮释放率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秸秆的碳氮比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秸秆还田量与腐解率呈反相关关系,表现为全量还田〈2/3量还田〈1/2量还田〈1/3量还田;油菜秸秆还田深度在10cm时腐解最慢,在表层腐解最快,20cm深时腐解速度居中。该研究对调控还田秸秆腐解速度,利用秸秆释放养分培肥地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isolation distance required for field trial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rapeseed varies widely worldwide, with a 50-400 m distance in most nations contrasting with a minimum 1000-m isolation distance in China.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levance of current regulations in China regarding the isolation distance needed for GM rapeseed trials. A pollen flow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design of concentric circles, with the GM plants in a 20-m diameter circle at the centre, surrounded by non-GM plants to a distance 60 m from the perimeter of the circle containing GM plants. The rate of pollen flow was the highest at the isolation distance of 0.5 m, where it ranged from 2.3091% to 2.6711%. The general pattern of the pollen flow rate (y) with distance (x) was well described by the equation y = 1.3936x-0.9136 (R 2 = 0.9950). The long-distance pollen flow tested at the isolation distance of 800 m was 0.0018%, which agrees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300 m, rather than 1000 m, is a reasonable distance to ensure a tolerable threshold of pollen flow (less than 0.01%) under conditions of winter rapeseed produc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