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模糊语言与现代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对现代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模糊语言”这一主题概念的定义,认为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模糊语言表现在措辞的模糊性和修辞的模糊性上,认为诗歌本身的多义性和流传过程中的“增殖义”导致了诗歌的模糊性,最后阐述了现代诗歌创作中模糊语言应用的四种倾向。  相似文献   

2.
客观现实中存在着的事物,一旦细加推究,则无不具有模糊性。人们在生产、科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就经常与这种模糊现象打交道。作为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也必须具有模糊、多功能的特性,才能适应反映复杂事物的需要。这充分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描述与对现象的把握上,如说物体的大小、身材的高矮、容貌的美丑、性格的善恶……等等,往往运用“很”、“较”、“稍微”、“大约”、“好象”、“似乎”等程度副词来描述,所有这些不都是没有严格界限的模糊概念吗? 所谓模糊性就是事物在性态与类属上所具有的界限不确定、不清晰和不分明;从逻辑上来说,便是客观事物的内涵、外延呈现着“亦此亦彼”的模糊状态。为什么会有这种模糊的现象呢?这是由于一切客观事物和思维现象本身就具有确定性与模糊性相统一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是人类大脑高度发达的表现。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导致人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不仅丝毫无损人类语言的交际功能,反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柔性和张力。词区分为模糊词和精确词。现代口语中模糊词使用的频率很高。有时精确词的含义也会变成模糊的。语法学家无法消除语法范畴中的各种模糊现象。在文学创作中,模糊语言有它特殊的表达功能,它可以增添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模糊集合论及其处理的狭义模糊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lkan博士在1993年提出“模糊逻辑是似是而非的成功”问题引起了人工智能界和模糊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在[1]和[2]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模糊集合论及其处理的模糊性现象,提出模糊集合论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的思维反映。它可以分为狭义性、一般模糊性、广义模糊性和泛模糊性。而狭义模糊性是处理狭义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方法。模糊集合论是一种经典数学方法,模糊集合不能处理所有模糊性现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1 模糊性概念所谓“模糊”一词是译自英文“Fuzzy”,在字典上它除了有“模糊”的含意之外,尚有“不分明的”和“边界不清的”意思.什么是模糊性呢?主要是指客观事物差异性的中间过渡的“不分明性”.或者说是研究对象的隶属边界或性态的不确定性.虽然,模糊事物没有绝对的界限,但它还是有相对的标准,相对的合理性.但是模糊性中又允许主观性,因为对模糊事物各人心目中的界限不会是完全一样的,承认一定的主观性是模糊性的一个特点.然而,人们心目中的的界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的模糊逻辑数值模糊择优逻辑, 给出了数值模糊择优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并研究了其性质. 该逻辑结合多值逻辑和择优推理的语义特点, 得到的推理关系具有模糊性、 次协调性和非单调性, 且知识的模糊性能以数值的形式显式地表现, 适用于对智能系统中的不精确、 不一致和不完备知识进行表示和推理.  相似文献   

7.
张娜 《科技信息》2009,(14):118-118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模糊性言语,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与实现翻译的目的,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些模糊言语。本文试从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原则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模糊语言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书法艺术的欣赏、作品文本、书品与人品等不同的角度论述书法艺术在欣赏层面上产生的模糊性以及产生这些模糊性的根源。认为书法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的模糊意味,不可测的审美价值取向必然带来审美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从古至今对同一书家、同一作品的不同甚至极端的褒贬。书法这一独特的批评现象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不无存在,从而揭示了书法这一“模糊”意味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9.
模糊修辞是一种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言语活动,具有蕴藉美、形象美、朦胧美和情感美等再造性审美功能。其审美再造性功能的生成主要源于审美客体的不确定性、审美主体认识的有限性和特定的心理机制,同时,与一定民族的思想文化基础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虽然法律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精确性和周密性,但是法律也不完全排斥模糊语言,这也就使得某些法律条文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法律中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得某些法律条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简洁性和适应性;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了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法律中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具有互补功效;要防范法律中模糊语言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具有语义不明确、内涵丰富、概括性较强等基本特征。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文学表现功能:一是可创造一种意境,产生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二是可使艺术形象和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给读者以朦胧含蓄、扑朔迷离、不可穷尽的想象空间;三是可为读者欣赏作品时的想象、审美、再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模糊是指事物的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不明晰,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也就是中介过渡性。模糊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表达了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词语。广义的模糊语言还包括具有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语音方面和语法方面的现象,即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模糊语言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言各要素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模糊语义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义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既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模糊修辞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以那些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关的模糊语言材料为对象,研究如何在言语交际活动过程中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原则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修辞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既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科学,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相似文献   

13.
模糊是指事物的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不明晰,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也就是中介过渡性。模糊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表达了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词语。广义的模糊语言还包括具有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语音方面和语法方面的现象,即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模糊语言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言各要素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模糊语义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义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既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模糊修辞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以那些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关的模糊语言材料为对象,研究如何在言语交际活动过程中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原则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修辞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既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科学,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相似文献   

14.
模糊修辞学是研究运用语言模糊性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学科.而模糊修辞手段的无限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给读者提供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使人们置身于一种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艺术境界中.本文从模糊修辞的构成手段上,通过对比探讨英汉模糊修辞的审美功能的共性即模糊修辞的含蓄美、情感美、形象美以及和谐美,从而增强英汉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虽然法律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精确性和周密性,但是法律也不完全排斥模糊语言,这也就使得某些法律条文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法律中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得某些法律条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简洁性和适应性;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了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法律中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具有互补功效;要防范法律中模糊语言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模糊乃语言共性。中华民族与英美民族由于在心理原型、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模糊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迥然不同:在汉语,模糊性是“主流”;在英语,模糊性是“支流”。换言之,汉语重模糊,英语喜精确。  相似文献   

17.
模糊修辞学是研究运用语言模糊性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学科。而模糊修辞手段的无限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给读提供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使人们置身于一种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艺术境界中。本从模糊修辞的构成手段上,通过对比探讨英汉模糊修辞的审美功能的共性即模糊修辞的含蓄美、情感美、形象关以及和谐美,从而增强英汉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分析和研究自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学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同模糊理论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关系,提倡运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外语教学,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分析和研究自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学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同模糊理论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关系,提倡运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外语教学,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语言具有模糊性,言语交际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是交际双方在意图和意义之间映射的互动过程。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语用模糊现象的存在说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有不确定性,而话语意义的协调又需要借助具体的认知语境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