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越 《青年科学》2010,(2):65-65
KO110重型燃气轮机是“十五”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的重大课题。目前,重型燃机在世界上由四家企业所垄断,即日本的三菱、美国的GE、德国的西门子,还有阿尔斯通。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技术是现代工业和高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信息、能源、国防、农业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他们的最新科技发展计划中,都把新材料技术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美国多名国防高官就推动构建东亚导弹防御系统发声.国防部长帕内塔9月访问日本期间,就在日本搭建第二套预警雷达系统与日方达成一致.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推进东亚反导体系的重要进展.美国媒体披露,此举是"美国在亚洲建设更大规模反导体系的一部分".美国筹划新一轮东亚反导布局,既反映了其在防御问题上的一贯做法,也是当前推进亚太"再平衡"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东亚战略稳定态势构成巨大、潜在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针对市场上传统的脉冲袋式除尘器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灵活性差、可靠性低的问题,研发基于GE PAC的长袋脉冲除尘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以美国GE公司PACSystems Rx3i CPU320为控制器,使用GE i FIX作为上位机软件,通过工业以太网完成与控制器通信,实现对整个大型布袋除尘器系统的运行测控与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5.
1989年,日本汽车占领了美国30%的市场,日本的家用电器在美国甚至世界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当高。靠应用技术发家的日本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济发展势头如日中天,沾沾自喜的日本人开始嘲笑“美国工人已到了缺乏劳动道德的地步”,美国企业正在丧失竞争力。然而,话音未落,1993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却翻了个,首先是美国曾经落后很多的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重新取得了竞争优势,几家权威的国  相似文献   

6.
电子工业是用于国防科研、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而电子仪器是电子工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来说,电子仪器是一个国家电子工业水平的标志。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仪器研制、生产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电子测量与仪器在电子技术领域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几年来电子测  相似文献   

7.
那传林 《世界知识》2013,(23):24-25
11月2日,日本与饿罗斯首次在东京举行外长和防长“2+2”会议,双方就加强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达成了一致。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和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国防部长绍伊古共同出席了会议。对日本来说,与其建立外交与国防“2+2”会晤机制的国家,除美国和澳大利亚之外,俄罗斯是第三个。而对俄罗斯来说,继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之后,日本是第五个“2+2”对象国。俄日为何快速走近,“2+2”会议因何而谈、究竟谈了些什么,又会对亚太地区产生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了一个庞大的重振军备计划,今后5年内国防预算总额达15,000亿美元。但据美国报刊报道,美国军事工业目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美国军事工业所必需的钛、锰、钽、钴、铬、铂等几十种重要  相似文献   

9.
企业人类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参与推动企业人类学发展的有美国、中国、日本等三个国家的人类学家:在美国,沃纳被称为工业人类学或组织人类学之父;在中国,费孝通先生由于最早探讨农村工业化问题,是中国企业人类学的祖师爷;在日本,中牧弘允教授是“经营人类学”之父。通过2009年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企业人类学把工业人类学、组织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营人类学等不同的名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人类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亦即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前沿学科。2009年,可称为国际企业人类学的元年。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是美国汽车工业的黄金时代,70年代至80年代初,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不久就超过美国,1989年到1992年期间日本占据了25.5%美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失落感笼罩着高度发达的美国工业界,10余年来,美国汽车工业经历了深刻反思与奋起直追的艰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白皮书充分体现了中国军队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和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展示了中国军队开放进取的良好形象。”2006年12月29日下午,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张邦栋就国务院新闻办当天发布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主持了针对外国驻华武官的情况通报会。与会的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巴基斯坦等45国驻华武官、副武官等近70人都拿到了白皮书。“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越来越发展进步了。”日本驻华武官大泽洋一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国防白皮书被认为是冷战后各国增强军事互信、宣示国防政策的重…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在昔日长期军备竞赛中发展过热的俄罗斯军事工业,如今正处于生产难以为继,转产又十分艰难的困境,成为俄罗斯背不动又扔不得的沉重包袱。冷战遗害军工企业畸型发展据俄罗斯《消息报》今年4月23日载文指出:多年来为了与美国抗衡,原苏联已建成为一个“工业军事化社会”,其国内“将近80%的工业同军火生产有关”。在这方面,俄罗斯尤甚。俄罗斯的军工生产占原苏联国防生产的85%。莫斯科的一半企业、圣彼得堡大约3/4的企业是军工企业。数十座大城市  相似文献   

13.
鲁超 《科技潮》1994,(7):50-52
50年代,美国工农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2份额,真正称得上是世界经济的"超霸",在工农业各个领域与行业上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进入70年代、80年代,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堀起,欧洲的发展,美国在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已不复存在了。80年代后期和其它主要工业国家一样,美国也进入经济发展的低谷时期。然而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不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6日,美国通用电气(GE)哈尔滨创新中心成立仪式在黑龙江省科技大厦举行。这是GE继成都、西安之后在中国成立的第三个以本土化和协同创新为目标的创新中心,也是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入驻的首个世界500强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机构。黑龙江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赵敏,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电子技术的时代。堪称“电子工业粮食”的集成电路(IC)的规模和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子技术水平的重要尺度。仅就产量而言,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0%,居首位,日本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美国生产集成电路用的基础元件——引线架,近70%是由日本一家小企业生产的。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三井工作所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是神奇的,它一次次让预言家们大跌眼镜。预言家说:和古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及其他什么帝国一样,美国的衰退是必然的。80年代初,世界经济学家、企业学家乃至政治家都在认真地讨论美国被日本超过意味着什么?有许多数据来支撑这一结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等主要经济产业竞争格局的大转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买地买企业的劲头……而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跟进,让“亚洲世纪”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不幸(抑或幸运?),一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机遇。200年前,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中国没有赶上,导致100多年来落后挨打。今天,知识经济开始替代工业经济,中国赶上了,千万不可放弃这样的机遇。10年前,美国和日本的一场竞争,诠释了知识经济的真谛传统工业经济与当今知识经济的较量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其显例就是关于电传、FAX、E-mail的美国和日本的竞争。美国人首先发明并使用电传,日本人根据美国人发明的电传原理,发明了  相似文献   

18.
要示增加防卫费用的真相 3月,我作为外务大臣访问了美国。国会已在讨论防卫问题,另外还有伊朗、阿富汗问题。我觉得需要同美国政府领导人直接会谈,交换意见。3月19日从日本出发访美,同国务卿万斯会谈,并且共进午餐;直接用英语谈了三个半小时,对于日美之间的主要问题,几乎都谈到了。后来又同国防部长布朗会谈了一小时。布朗部长提出要求,希望日本的防卫能力有“扎实和明显”的增强。在最近的国防争论中,有人说美国对日本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实际上并非如此。美国对日本国内舆论是十分清楚的,它的要求也是有分寸的。说到具体数字,不过是希望防卫厅的“中期业务计划”提前一年于1983年完成。完成这个“中期业务计划”时,防卫费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我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美贸易的严重失衡令美国人愤愤不平。而汽车问题则是导致美国对日本高额贸易逆差的罪魁祸首。为了保护日益陷入困境的美国汽车工业,要求对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总量进行限制的呼声迅速高涨。布什总统新年伊始的日本之行带上了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为首的经济界巨头,充分显示了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焦躁不安的心态。攻势凌厉:美国人难以招架造成这次美国政府对日本汽车强烈反感的直接原因是1990年开始的日本产工具车(乘客、载货两用车)在美国市场上的“不正当销售行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和美国汽车工业协会还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告发了丰田、马自达、日产、三菱等4家日本汽车公司;同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首脑先后在电视上露面,指责日本汽车侵吞美国市场,夺走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1991年初,全美汽车工会要求日本进一步自动限制在美国市场上日本汽车所占的比例,主张对日本汽车采取强硬立场。同年3月,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的全球企业家中,GE的杰克一韦尔奇可谓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据说,中国一些大企业的经营者人手一本<杰克·韦尔奇自传>.而本文作者从1997年起就跟踪研究GE的管理模式,1999年访问了GE美国总部,在' 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又现场聆听了韦尔奇先生的发言.于是他颇有心得地撰写了此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