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社会资源出现了紧缺的现象,其中电力资源也逐步出现紧缺的状况。特别是在城市,用电紧缺的现象在近些年很明显,不少地区在用电高峰期间因为城市用电超负荷而不得不进行区域性的暂停供电以缓解城市供电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家庭进行自主性的节约用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当今城市用电情况而提出城市家庭自觉节约用电的观点,并给出一系列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育明 《广东科技》2012,21(13):55-5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用电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对变电站的设计就显得越发的重要,只有设计出适合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的变电站,并且满足社会和民众需求,才能够适应社会的生产和发展需要,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分析变电站的一次设计以及设计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四方面选取17项指标构建了评价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变量对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即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之间相邻,城镇化水平低的县域在空间上也相邻:同时福建省区域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4.
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向城市化方向发展,为城市的大气环境带来了压力,不仅给我们的整体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而且也让我们每一个人付出了代价,因此城市的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了社会各领域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先对城市大气状况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环境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发展带来工业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且带来社会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从电的角度讲,用电需求的不断扩大,对于国家电网的建设和完善、高压电和超高压电的规模和容量上的增加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的稳定关乎用电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生产等方面,为了保证社会生产的持续和人民生活不受影响,注重电力系统稳定和控制措施系统配置的完善成为一种必然要求。本文从电力系统稳定释义入手,通过对其重要性分析来探索电力系统稳控措施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需要向城市化不断发展且水平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迅速涌入城市。不断发展的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开始注重不断提升生活品质,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城市夜景照明工程是市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程之一,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璀璨闪耀的照明系统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以及审美体验。因此城市夜景照明工程需要在当前城镇化建设中不断被重视,在进行城市夜景照明工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节能技术的应用,既要满足人们基本照明的需求,又要符合当前的精神需求,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降低不必要的消耗。该文就关于当前城市夜景照明工程中电气设计节能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城市无序扩张、粮食进口增加等社会与经济问题.然而,近年国内对城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城镇空间扩张、动力机制、城市病等方面,较少结合国外城镇化发展进行比较研究.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和国外城镇发展演变及其形态,指出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等差异影响着各国各地区农耕文明和城镇化形态与发展模式.因此,在思考我国城镇化发展时,依据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在深入思考我国区域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摸索出适合我国区域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所带来严重影响,从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增多,及其失业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状况分析,根据分析可以得出失业将给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现实困难及社会问题。讨论了与经济危机所影响的宏观形势密切相关的城镇化发展问题,提出中国城镇化加速的起点可能将后推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深刻变化的产物。随着工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促进城镇日益发展,出现了“人口城镇化”过程。一般地说,这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目前山东乡村人口过多,农业生产力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口城镇化水平不高。采取什么途径实现山东人口城镇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本省的省情,提出应该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镇和集镇的方针。并建议运用中心城市扩散机制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在发展中心城市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城镇化进程在不断推动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加速传统文化的消亡与变迁,传统文化保护受到威胁。文化是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标志,社会需要持续的发展,文化是重要的推动力量。社会文明的进步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传统文化是当下社会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任务。根据城镇化特点与当下实际,主要从文化产业、城镇CI、文化教育、人本观、幸福观、生活方式、户外广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重在强化文化保护意识,为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策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以适应和促进城镇化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区在城镇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明显。社区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反映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和国家管理社会的发达程度。本人作为一名社区管理工作者,结合本地社区建设的现状,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实际,总结出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二级指标6类,即城市人口与地域指标、城市经济指标、城市生活方式指标、城市发展潜力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三级指标21类.对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Q聚类分析,对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做出对比,将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划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对4类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绿色城镇化是实现绿色生态、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深深影响美丽中国的建设,因此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便成为急迫研究的焦点。将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模型应用到江西省绿色城镇化多维度响应研究中是十分有益的尝试。首先定性的构建江西省绿色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值法测度出江西省绿色发展水平,再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得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这三个维度的3个主成分,综合响应变量与解释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绿色城镇化水平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响应关系。最后构建GAM模型,深入探讨解释变量交互作用对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特征。通过对江西省绿色城镇化的多维度响应的研究,提出有利于江西省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是中国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城镇化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乡土文明的撕裂,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和"安土重迁"为核心的传统孝道的演变。孝道的演变虽然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其对乡土中国和"三农"问题的消极影响却是深刻而不容忽视的。乡村社会对传统孝道的强调和坚守,亦是中国城镇化必须汲取的重要精神资源,新一轮城镇化当转变城市本位思路,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和载体,保留对"乡土"的足够敬重,使"乡愁"不仅能够记得住,而且也不再疏远。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结果。城乡之间经济资源、公共资源、社会服务等要素不均等的配置是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城市的独特优势产生了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催生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和发展呈三个阶段展开。它制约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障碍,其不良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空间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关天经济区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土地城镇化、社会发展、生态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衡量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Pearson法对各指标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高质量地区(西安)、较高质量地区(宝鸡)、中等质量地区(铜川、咸阳)、较低质量地区(渭南)和最低质量地区(商洛、天水)。结论 1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存在差异,呈现出两端发展低,中间突出的特点;2西安作为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迅猛,但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最低,其他城市各项指标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不大,但总体上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3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过去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带来大量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借鉴城镇化发展国际经验,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下大力气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发挥产业升级的先导性作用,持续提高人口素质与劳动力质量,促进就业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在本质内涵、目标内容以及实现方式上的全面提升,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问题的研判,研究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并对其主要路径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化长期的片面畸形发展已经使城镇化发展呈现了病态特征,具体表现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协调性,以及城市空间结构混乱与中心城市功能不突出等.据此提出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应是资源利用高效、环境生态本底优越、经济持续集约发展、文化繁荣昌盛、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大中小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协调发展的"四化"统筹和"三型"一体的城镇化.最后从特色城镇体系的构建、吉林中部城市群的塑造、重点功能区的推进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视角对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就业、资源、农业种植问题等。城镇化的发展同样带来了一些其他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城镇化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对人在体能、知识、技术、心理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高职院校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承担起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人口的职业培训与城市文明文化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