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叙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5个主要森林类型中灯蛾科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组成,成虫动态,区系成份和寄主植物等,本地区灯蛾科有5亚科26属54种,占全国属种的25.1%,其中Spilarctia为优势属,金污灯蛾和八点灰灯蛾为优势种,虫种数以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最多,而虫口数则以落叶阔叶林带最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瓜类昆虫群落中主要害虫与主要天敌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瓜类害虫与天敌间第一对典范相关系数r=09921,第二对典范相关系数r=09750,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瓜类害虫与天敌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数量反馈机制.典型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害虫亚系统中贡献最大的是瓜亮蓟马(ThripsflavusSchrank)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天敌亚系统中贡献最大的是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erapaeCurtis)和八斑球腹蛛(TherdionoctomacutaumBoesetStr).  相似文献   

3.
IntroductionGroupDecisionSupportSystem(GDSS)hasbeenanewDSSresearchareasince1980s.NowithasbecomeanimportanttrendofDSS[1,2].AGDSScombinescommunication,computing,decisionsupporttechnologies,andmoderninformationtheorytofacilitateformulationandsolutionofi…  相似文献   

4.
FibrinogenStructuralChangesCausedbyGlassSurfaceAdsorptionDetectedbySolidSurfaceFluorescenceSpectroscopy*GongYandao(公衍道),DingX...  相似文献   

5.
StableFeroelectricStructuresDeterminedUsingScreenedDipoleInteractionsGuoYoujiang(郭有江),YanZonglin(闫宗林)+DepartmentofModernAppli...  相似文献   

6.
StudiesontheefectiveadsorptionsurfaceofaluminapowderZouXumin,DengZhaojingDepartmentofPhysics,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C...  相似文献   

7.
Set-ValuedStationaryProcesseswithDiscreteParameterGuoXuepeng;WangRongming(Departmentofstatistics,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  相似文献   

8.
AnalysisandDesignofSwitchingSurfaceforNonlinearVariableStructureControlSystems*HanYunrui(韩云瑞)DepartmentofAppliedMathematics,T...  相似文献   

9.
ExpertSystemRealizationforConceptualDesignofMechanicalProductsunderCIMSEnvironment¥TongBingshu,YonasHagos童秉枢(DepartmentofPrec...  相似文献   

10.
QuantitativeclassificationanddiscriminantanalysisofthekarstforestvegetationinMaolan,ChinaDuDaolin,LiuYucheng,ShuJie(Departmen...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区进行11年森林气候观测基础上,对低山区域杉木林气候和中山区域常绿阔叶林气候的光能,热量和水分资源进行分析,并计算了它们的植物气候生产力,提出对桂东北山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点建议:(1)提高光能利用率;(2)创造更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以更有效地利用热量资源;(3)中山区域的首要生产任务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扩大非常丰富的水源,(4)引种(进)和推广适宜山地生态气候条件的树种和农作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省花椒昆虫群落的结构和区系进行了研究,共调查了168种昆虫,其中害虫115种,占68%,分属于8目47科.重要的种类是天牛Cerambyeidae,蚜虫Aphididae,蚧壳虫Coccoidae和花椒桔啮跳甲Podugricomela shirahatai等主要害虫,天敌昆虫53种,占32%,分属于7目17科,其数量较多,能对害虫起控制作用的种类是瓢虫Coccinellidae,食蚜蝇Syrphidae,草蛉Chrysopidae和螳螂Mantidae,根据害虫为害部位和为害方式的不同,分为枝杆、花器芽叶及幼果、吸汁性、腐生性和地下害虫5个类群.依照山西省农业区划资料.将全省划分为滹沱河岩岸、太行山中段、晋南阶台地、吕梁晋中4个花椒栽培区.此外,还分析了各生态区的主要栽培品种和主要害虫与天敌昆虫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过程中,提出了按照驱动力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模拟的思路.首先将研究区划分成了4个亚区,并对分区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然后采用空间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对于山地景观,因为局部地形影响以及水热条件组合的不同,LUCC驱动力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山地LUCC预测时需要按照驱动力的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预测;2)4个亚区的演化趋势并不一致,说明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今后的保育过程中应该针对具体区域具体分析,对不同亚区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3)研究区林地面积趋于减少,耕地面积趋于增加,因此,应严格执行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林地管护.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现存两栖类动物共有19种,隶属于2目7科9属。其中属于东洋界的有12种,占江苏两栖类总数的63.2%,是组成江苏两栖类的主体,但亦具有南北过渡地带的特点。江苏两栖动物的地理区划可分为淮北平原省、淮南平原省、长江下游平原丘陵省和宜溧低山丘陵省等4个动物地理省。种数和东洋界成分由北向南逐步增多,而古北界成分却逐步减少。过去文献中报道过的沼蛙、中国林蛙和大鲵,现在江苏已无分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了刻鳞苔草和美丽苔草为中国地理分布新记录;裂瓜属,竹叶子属,沼兰属为安徽省新分布属;红果类叶升麻,直穗小蘖等34种(包括变种)为安徽省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了刻鳞苔草和美丽苔草为中国地理分布新记录;裂瓜属,竹叶子属,沼兰属为安徽省新分布属;红果类叶升麻,直穗小蘖等34种(包括变种)为安徽省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兽类资源及其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市目前已知兽类117种,隶属于9目、31科、79属,其中,东洋界种88种,古北界种19种,季风型及广布种10种,地理分布上处于盆中平原丘陵省的物种仅54种,盆地东北缘大巴山省有85种,盆地东南缘山地省有79种,同时还探讨了重庆市兽类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类型。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福建省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由于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人口不断增多,在粮食自给率下降的情况下,1996~2009年福建省耕地压力指数呈略微上升趋势;(2)全省耕地压力地区差异显著,闽东南沿海普遍高于闽西北山区,根据耕地压力指数偏离1的程度,将全省分为4类区,包括耕地压力严重区、耕地压力明显区、耕地压力预警区、耕地压力不明显区;(3)总体上,闽东南沿海耕地压力增长速度较快,闽西北山区则较慢。根据K值增幅大小,将全省划分为4类区,包括急速增长区、快速增长区、相对缓慢增长区、基本稳定区.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是一个山地丘陵多,生态环境区域分异特征突出,景观十分破碎复杂的省份。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划分三级区划单元的基础上,又率先开展了县级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进一步细分出第四级区划单元生态功能小区。本文介绍了划分生态功能小区的意义及划分方法,根据生态环境要素的地域分异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规律将全省901个生态功能小区划分为9大类40种类型,并阐述了各类生态功能小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生态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20.
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218种,分属于105属42科,其中担子菌189种,子囊菌29种,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56种,药用菌55种,木腐菌49种,毒菌16种。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分布为3个垂直带即:低山林带中的大型真菌;中山林带中的大型真菌;山顶林带中的大型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