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城市景观因城市空间扩展和建设活动的空间非均衡性而存在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而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关联密切,且明显影响城市景观生态的空间分异.因此,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的生态优化,其中设计优化是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论述了城市景观生态在区域、建成区和场地3种尺度上的空间分异表现,阐明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的关联特征,以及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生态优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筑生态的设计优化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信阳市平桥区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桥区具有较为复杂的景观异质性,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长期的强烈干扰是其形成的根源;2.土地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区域,景观异质性越强,破碎程度越大,优势度和分离度越小;3.研究区的西部和中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东部除耕地之外,林地也是其主要的景观类型之一.但该区荒地在景观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这预示着人类对该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  相似文献   

3.
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格局和过程之间的联系是当今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选择福州市(小福州)为研究区域,应用RS与GIS技术对2003年、2007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判读,并且利用景观分析软件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城市扩展造成了生态绿地破碎化、景观连通性降低及景观单一等问题.同时结合景观组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空间作用关系,研究了福州市景观结构紧密性和生态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模型,以便实现区域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本研究对区域景观格局优化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通过景观易损度指数及景观类型面积比重结合层次分析权重赋值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区域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自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年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生态风险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面积先减少后增加;②三期景观生态风险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别为0.512 5、 0.555 2和0.605 5,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土地生态风险呈聚类模式的空间分布;③20年间,区域景观生态风险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分布区域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但逐渐表现为较分散的分布;④三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且影响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5.
运用土地数量结构和景观生态格局等多种数学模型,对赣州市各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赣州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具有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该区各县(区、市)之间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发展和区域的开发水平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年和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GIS和RS,对长乐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研究,利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运用网格模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插值,编制长乐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对插值结果图进行归一化等级划分,揭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地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对生态风险度进行粒度效应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乐市生态风险等级高的区域面积在增长,等级低的区域在不断减少,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具有层次性和区域性,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随着空间粒度增大,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国栋  许宏斌  陈霆 《科技信息》2010,(23):J0399-J0399,J0405
城市近郊区域景观带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城市中心与周边乡村的第三大景观生态空间。城郊景观带处在特定的区域位置,因此决定了其在建设和规划等方面有别于城市中心景观生态空间,同时又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粗放、生态效应好等特点。作者认为城市生态建设要在充分利用和保护地表物种资源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城市外围景观生态空间,营造浓郁的景观氛围,探索一条科学、有效、健康发展的生态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炜  刘建鑫 《科技信息》2011,(18):I0318-I0318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岳德鹏等,2007)。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规划理论长期致力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机理研究。景观是由不同的异质性单元类型组成的镶嵌结构体。景观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空间格局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格局与功能相互作用,景观格局的布局的合理性影响景观功能的发挥,所以景观格局的分析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最小阻力模型相关理论,探讨实现沈抚同城化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进而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提出本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与文化的统一体,是满足人类对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通过探讨北京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草甸资源在自然科学、自然美学、游憩服务方面存在的功能和价值,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该区域退化的草甸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该区草甸景观退化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草甸恢复示范区.为风景区的植被景观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渝宜高速重庆段15 km缓冲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6年、2000年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和1∶5万地形图,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插值分析方法,进行路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1986-2007年的21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下降,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增加;2)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生态风险度较高的地区,其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反之亦然;3)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呈现出时序上的差异性,1986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分布主要在道路影响域西部地区,与非农建设用地分布集中的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000年和2007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聚集在东部,这主要与道路修建的时限性有关,此外研究区东部因水位抬升而引起的一系列建设也是导致路域生态环境空间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设生态脆弱区旅游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安全建设格局。方法运用景观结构、系统论等理论方法。结果研究区旅游景观被详细分为基质、斑块和廊道。其自然景观有地文景观、水体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有遗址景观、建筑与设施等。结论研究区的旅游景观应划分为"一心十区"的基本旅游格局,景观生态安全建设格局的构建要从水生态系统恢复、严格管理开山采石、景区容量控制与预警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制约.通过划分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区域,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值较大,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则较小;2.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中部绿洲区退化景观已具相当规模,且随沿山洪积扇区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中下游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将加剧.  相似文献   

13.
泰山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研究了泰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并探讨了相关的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5 a来全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22.8%,人为干扰区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30.9%,人为干扰是研究时段内景观格局显著变化的主要成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规模纯林改造和景区建设活动,提高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水平,也加剧了部分区域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研究还证明了景观格局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明显,在时间上具体表现为景观结构多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珠江三角洲东部一块324km2区域的6个时段的景观遥感类型图,进行机助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的实验研究,设计了30,60,120,240,480和960m共6种实验条件。结果显示:(1)工作区内景观格局随分辨率的不断降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2)斑块数量、周长、景观整体破碎度指数FN1以及斑块形状指数S1和S2为分辨率敏感指数,斑块面积比例、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组分碎裂化指数FN2为分辨率弱敏感指数;(3)工作区内精尺度景观格局研究的分辨率应低于60m,粗尺度研究分辨率应高于240m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矢量数据和拓扑关系的景观要素空间关系研究方法,介绍了应用GIS技术计算景观要素空间联系度指数和空间关联度指数的方法,并以厦门市为例,从土地利用视角对景观要素空间关系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期间厦门市景观要素存在明显分异的空间关联格局且总体趋向交错分散,反映了区域城市发展和地域开发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围绕建设用地扩张和农田变更的空间邻接特征变化,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GIS技术为工具,在研究勐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特征、生境格局和景观类型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保护区对保护目标的生境适宜性和原功能区划分的合理性.以此为依据,按照生物圈保护区功能区设置的要求,建立了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并划分了新的功能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的兰州都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1986年和2000年的遥感数据,应用GIS系统进行分析,对兰州都市圈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兰州市建设用地增加明显,表明区域发展速度较快;通过置换耕地和垦荒的方式,在建设用地快速增加的同时也保护了耕地,数据也反映了退耕还林未实施时期对林草地和水面占用的客观事实;兰州都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类型景观特征、重要度与多度指数研究表明:建设用地增加较快,斑块平均面积增加,分维数减小,土地利用景观破碎趋势突出,不利于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用地的空间变化研究表明:建设用地的增加幅度具有明显的圈层性差异特征,说明都市圈正在发育;而建设用地增加以沿河沿路为主的特性,表明了山河地貌区域都市圈扩展的特殊性.注重集约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优化的都市圈发展模式,是兰州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山江海过渡性国土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和人为干扰度的变化特征,以具有山江海过渡性特征的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GlobeLand30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和人为干扰度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景观格局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景观指数呈现不同变化规律;(2) 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自西北向东南破碎化程度逐渐减弱,西北部的斑块形状最复杂且不规则,景观连通性变化最明显的是西北部,景观类型呈均衡化趋势分布,景观异质性增强;(3)研究区人为干扰度逐年增强,呈中部高、四周低,由中部向四周蔓延减弱的空间格局,各景观指数与人为干扰度有不同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景观格局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从多样性、优势度、均匀性及分维数等指数对合肥市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969,最大多样性指数为2.897,景观破碎化指数为0.00632,各景观类型分维度均在1.2左右,可见整个区域景观比较完整,无明显的破碎化现象;但合肥市景观格局总体呈现多样性程度偏低,斑块形状比较复杂,景观生态系统不稳定等特征;由此提出调整对策以便达到城市景观生态功能最大化,为制定合肥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