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MATLAB数值模拟,分析Au,Ag两种材料对于角度调制型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同时,根据Au和Ag的各自特性,提出一种Ag/Au复合膜结构的设计,并对该复合膜结构的SPR传感器性能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角度调制型SPR传感器的最低反射率受金属膜厚度的影响较大,在Au,Ag膜厚度分别为52,38nm时,其共振强度最强,最小反射率值达到最小值;选择Ag/Au复合膜总厚度为50nm(其中Ag膜厚度为20nm),可以大大改善传感器的性能,且由于Au膜处于复合膜的外层,可以保持传感器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设计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该传感器与传统棱镜SPR传感器相比有很多优点.由于引入了光纤结构,SPR传感器的计算变得相当复杂.此前,由于不能准确计算,其设计主要依赖于经验,从而严重影响了所设计的传感器的性能.根据光纤SPR传感器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把斜线作为子午线来处理,推导了光纤SPR传感器中总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对光纤SPR传感器的理论计算过程,同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相吻合,从而为系统地分析光纤SPR传感器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并且为实际设计光纤SPR传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光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波反射系数在复平面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理解相位型、偏振型及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采用光的电磁理论对光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波时光的反射系数rp在复平面的轨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rp在复平面的轨迹近似在一个圆周上,从这个轨迹圆不仅可以得到反射系数的模rp和辐角φp的特性,而且可以得到rp.(φp/α)近似为一个常数的特性。这些特性非常直观地表示了相位型、偏振型及调制型SPR传感器的原理与性能,有利于SPR传感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具有免标记、灵敏度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在传统的光纤SPR传感器件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光导毛细管SPR传感器件,利用自行研制的波长调制式SPR传感装置,对器件灵敏度、分辨率和检测精密度等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相比光纤SPR传感器件,光导毛细管SPR传感器件产生更显著的SPR效应,提高系统分辨率达9.6×10-6 RIU(折射率单位).应用光导毛细管SPR传感器件可进行IgG快速、定量检测,检测线性范围受传感区固定的蛋白A疏密程度影响,其中0.01mg/mL蛋白A修饰条件下检测线性范围是0.33~1.53μmol/L,0.10mg/mL蛋白A修饰条件下检测线性范围是0.20~3.67μmol/L;并进行了蛋白A-IgG的解离常数测定,Kd=1.4×10-7 mol/L.相对于现有商业SPR仪器,基于光导毛细管器件的SPR生物传感器使用成本低、便携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自新冠病毒发现以来,新冠肺炎在社会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传播能力相较于其他冠状病毒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灵敏检测和早期诊断是实现新冠病毒COVID-19有效阻隔和治疗的关键环节,传统的PCR等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COVID-19的诊断与检测当中,但其仍存在着定量困难、耗时长、成本昂贵等缺点.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是一种高灵敏、无标记和快速的实时分析工具,可用于特定蛋白质、核酸和病毒粒子的定量检测,在COVID-19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基于不同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夹心法在内的SPR传感器对COVID-19的定量检测与诊断研究进展,对固定配体进行分类,研究目标分子包括COVID-19的核酸分子、抗原、抗体及病毒粒子.同时,也从传感器设计、表面修饰、检测性能等方面对SPR传感器进行了介绍,总结了SPR传感器针对COVID-19检测的开发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可以采取的措施.另外,SPR传感器可以通过其独特的亲和力动力学分析实现分子间KD值的计算,对SPR传感器在COVID-19潜在药物评价方面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动态缸是流量伺服阀动态性能测试中的主要传感器.由于目前没有对其动态特性进行标定和校准的专门设备和方法,因此依据动态缸的结构参数对其动态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即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及性能仿真的方法对动态缸的性能进行研究,以验证动态缸作为动态传感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光纤SPR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检测系统,应用光纤SPR传感器与光度计测定了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检测条件相同情况下,光纤SPR传感器测定叶绿素含量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建立了光纤SPR传感器的共振波长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可通过光纤SPR传感器快速、准确地测定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刘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93-3994,4004
为了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传感特性,利用TFCalc软件仿真研究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反射光谱特性。考查了敏感膜为Al膜及被氧化的Al膜对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l膜的被氧化程度对反射光谱的影响较大,对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灵敏度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自从Liedberg等[1]将SPR技术用于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以来,SPR传感器逐渐成为国际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迄今已有的SPR仪器和装置其工作原理大都是以入射角作为变量,实验过程中测量反射光强度与入射角的关系,通过共振角的变化研究体系的各种性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现有线性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和分析了其负载误差较大的不足,提出了新结构线性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分析了它的输入输出特性,并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看,新结构线性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的负载误差得到大幅减小,线性度得到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1.
飞行器三轴姿态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到目前为止常用飞行器三轴姿态测量敏感器.详述了这些姿态敏感器的工作原理.根据这些原理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比较了它们的性能指标.给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刘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651-4652,4666
以薄膜光学理论为基础,利用Winspall软件模拟研究Kretschman结构下,三棱镜类型以及待测介质折射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反射谱性质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激发SPR现象的棱镜折射率和待测物质折射率随反射谱的变化规律,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光学薄膜理论,研究了银-金双金属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品质因子的特征。 首先,通过共振角处最低反射率的计算得到了双金属层的最佳厚度配比;其次,研究了最佳厚度配比下双金属层 SPR 传感器的线宽、灵敏度以及品质因子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双金属层中银膜厚度的增加(或金膜厚度的减小),传感 器的灵敏度和线宽均减小,而传感器的品质因子增大。 当双金属层 SPR 传感器中金膜厚度减小至 0 nm 时(单层银膜 SPR 传感器),传感器的品质因子达到最大值 96.35 RIU-1 。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FIR滤波器在传感器动态补偿中的应用,介绍了补偿原理。本设计的主要优点是其柔性,只要对CCD器件的时钟频率加以变化,就可以补偿多种传感器的动态性能。仿真的结果表明应用这种动态补偿的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有效改善传感器的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15.
用于生化分析的SPR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新的SPR生化分析系统,从SPR效应的原理入手,分析了SPR效应作生化分析时的特性,得出了光源和传感头的几何重要参数对SPR效应特性的影响,以LED作为光源,CCD作为光电探测器,FPGA为采集控制器设计中集成化的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易于商用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量预测及储油船容量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情况,用灰色理论预测近期国内石油消耗的水平,以能确立一个合理的战略石油储备量规模.根据储备量规模及我国造船厂的建造能力,确定了超大型海洋浮式储油船的容量,并提出了系泊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中融合多种传感器信息综合估计交通状态的需要,把证据理论与联邦滤波器框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联邦证据融合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城市交通路网的实时交通状态估计.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联邦滤波器的融合结构,把时域信息和传感器的可靠性信息融入融合系统,不但可以克服证据理论不能正确处理冲突证据的缺点,而且能够增强证据融合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从光学电压传感器的原理、构成及环境温度等方面分析了利用锗酸铋电光效应的光学电压传感器的灵敏度及精确度,讨论了光学元件方位角偏差对光学电压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得出一些有用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改进光学电压传感器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气、液、固三相流运动力学原理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分析,得出:①反应器膜外污染的临界流速与膜管抽吸压力及主腔宽度、曝气条件的关系;②膜管内膜壁存在或不存在凝胶层条件下,产生污染的临界速度与膜管径、污染物粒径、膜管内抽吸压力、膜管内流态及膜壁对污染物吸附力的关系;③消除膜污染运行控制措施及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