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臭氧活性炭、纳滤联用制取优质饮用水时,纳滤的优化运行是整个工艺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工艺中纳滤膜通量、回收率等重要参数特性,分析了纳滤膜污染和劣化因素及控制措施,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非整比纳米TiO2-X膜光催化降解水中微量卤代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石英板上经可控热处理制备出非整比 Ti O2 - X膜 ,膜中晶粒具有纳米结构特征 .在臭氧氧化条件下用无机非整比纳米 Ti O2 - X膜光催化氧化饮用水中微量卤代烃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使卤代烃的降解率在 99.9%以上 ,适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处理 .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纳滤纯化低聚壳聚糖制备液技术的工业化,对纳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形成进行研究,分析了电解质浓度对纳滤膜吸附层污染的影响和纳滤运行中的能量分布情况以及吸附层对电解质截留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膜面吸附层污染与浓差极化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运行初期传质过程主要受浓差极化控制,低聚壳聚糖在膜面吸附形成的浓流层使浓差极化进一步加剧;随着低聚壳聚糖在膜面累积数量的增大,传质过程逐渐转变为吸附层结构和浓差极化共同控制。膜面吸附层的形成分为浓流层和致密层两个阶段,其中致密层是造成纳滤膜脱盐和操作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在操作过程中应及时控制和减缓该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指出这几种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经微滤和超滤膜处理后的出水不具备生物稳定性,而经反渗透和纳滤膜处理后的出水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荷电纳滤膜中同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反离子浓度的特点,将Donnan-Steric Pore Model(DSPM)模型中的荷电密度近似表达为膜中反离子浓度与其化合价乘积,进而将其用于DSPM模型的简化,并通过与Spiegler-Kedem方程关联建立了纳滤膜荷电密度的计算方程.采用荷负电的NF270纳滤膜,实验研究了膜对NaCl溶液的截留特性,利用建立的荷电密度计算方程求得了NF270膜在NaCl浓度分别为2,8,21,50mol/m3时的荷电密度,并建立了该膜荷电密度与NaCl浓度间的关系式.将求得的荷电密度应用于DSPM模型,理论计算了膜对NaCl的截留性能,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表明所建立的荷电密度计算方程可作为一种求取纳滤膜荷电密度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6.
纳滤膜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纳滤膜的特点和制备方法,概述纳滤膜在食品、制药、水处理、染料及冶金行业中的应用,并探讨纳滤膜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灵芝  梁宇 《河南科学》2005,23(1):144-146
用Ames试验和GC/MS分析仪对某市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生物陶粒滤池、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氯化消毒)各单元出水及原水(某江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原水对TA100菌株和TA98菌株均呈阳性(MR.>2)。陶粒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83%,其出水对TA98在5L/皿时MR大于2,对TA98在2.5L/皿时MR大于2。臭氧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53.4%,出水对TA100呈阴性,对TA98呈阳性。加氯后TA100的致突变活性升高32.2%,但出水仍为阴性。因此,该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有机污染物,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为我国大部分水厂改造现有传统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蒸汽爆破秸秆木聚糖酶酶解液的超滤脱色和纳滤浓缩的集成膜技术,研究了两支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脱除色素的工艺,测定了膜通量数据并取样检测色值和还原糖含量,得到脱色率和还原糖回收率,优选一支超滤膜用于脱色;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50的纳滤膜浓缩超滤工艺的透过液,提高糖液浓度.集成膜工艺的脱色率达到63.6%(对原料液的色值),总还原糖回收率达到92.1%(对原料液的还原糖),说明超滤和纳滤集成膜技术可以脱除蒸汽爆破秸秆木聚糖酶酶解液内的色素,提高糖液的浓度,并且膜通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纳滤膜(LES-90、NF-SH和Desal-DK膜)在水和4种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观测。研究了压力对水、甲醇和乙醇透过以上3种纳滤膜的传递通量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压力下, 与纯水比较改变压力对甲醇有机溶剂的影响较大, 压实效应较明显。实验还研究了温度对传递通量的影响, 对Hagen-Poiseuille模型在有机溶剂中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对不同的考马斯亮蓝-G溶液透过不同的膜的通量和溶质的截留率进行了研究, 由于在有机相中, 膜表面聚合链的迁移率和溶质-溶剂-膜的相互作用, 其溶质截留率远低于水相.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回归方法,建立表征纳滤膜分离性能常用的有机分子的Stokes半径(rs)与分子量(Ms)之间定量关系方程.根据提出的纳滤膜截留分子量(Mp)所对应的分子Stokes半径与膜的等效细孔半径(rp)相等的假设,得到Mp与rp之间的关系方程,即只要知道纳滤膜细孔半径就能求得Mp.通过NF270纳滤膜对葡萄糖和蔗糖的透过实验,采用细孔模型(SHP模型)和S-K模型对NF270纳滤膜的rp进行了估算,进而计算出NF270膜的截留分子量为540左右,与供应商提供的截留分子量基本相符.利用文献数据计算了几种纳滤膜的Mp,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为膜截留分子量的估算提供了一种更加方便、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AD树脂富集技术和GC/MS方法,对长沙市某管网末梢水中的微量、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共检出有机污染物38种,其中以氯代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醇类、杂环类、芳烃为主,并且有5种物质在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之列,分别是三氯乙烯、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苯、1,4-二甲基苯.由于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去除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建议水厂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以及膜分离等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2.
以双酚A(BPA)和间苯二甲酰氯(IC)作为反应体系,采用界面缩聚的方法得到了NF-1(Nanofiltrationmembrane)复合纳滤膜。系统探索了界面缩聚条件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艳芬  王昶  李琳 《科技信息》2012,(29):66-68
本研究采用双级纳滤技术对苦咸水进行脱盐淡化,探究一级纳滤和二级纳滤不同的压力条件,对纳滤膜通量、钙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总硬度的影响。研究得出,一级纳滤工作压力保持在1.0-1.1MPa,二级纳滤工作压力保持在0.6-0.8MPa,可取得理想的淡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粒状活性炭(GAC)对2,4-二氯苯酚(2,4-DCP)臭氧化降解的催化性能。由于活性炭的吸附和催化作用,提高了2,4-DCP的分解。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臭氧化效率,而酸性和碱性的强弱对2,4-DCP的分解几乎没有影响。活性炭的重复使用实验表明活性炭在臭氧化处理过程中可以得到原位再生,多次使用后其催化活性几乎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5.
臭氧活性炭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醇类物质是南方某江排洪时饮用水中嗅味的主要致嗅物质。以乙硫醇为典型致嗅物质,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臭氧氧化是去除乙硫醇的关键工艺,活性炭发挥的作用有限;去除乙硫醇嗅味的适宜臭氧接触时间是15min,当水质变化不大时,完全氧化水中乙硫醇所需要的有效臭氧投加量(m g/L)为乙硫醇初始浓度(μg/L)的0.04倍。当进水乙硫醇浓度大于100μg/L时,需要增加适宜的预氧化处理,与臭氧活性炭联用才能有效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产生的嗅味。  相似文献   

16.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臭氧的氧化分解机理和臭氧氧化法对水和废水中无机物、难降解有机物、色度的去除,以及臭氧在循环冷却水处理、剩余污泥消除和饮用水消毒杀菌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臭氧氧化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催化氧化及臭氧与其他技术联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e pilot pedomance of the combined GAC-MF membrane process for drinking 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was described. In the process of GAC adsorp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20min HRT and 6 m/h filtration rate,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UV254 and trichloromethane could reach 40% and 50% respectively and the UV254 and trichloromethane in system effluent was less than 0.015cm^-1 and 5 μg/L respectively. Inthe post MF membrane process, MF membrane effectively retained the particles and bacteria in raw water. The effluentturbidity was less than 0.2 NTU and no bacteria were detectedat all in permeate. A computer-controlled system was employedto control this system. The mcmlrane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backwash interval, dtration and flux were studied. The backwash interval of 10-min, 20-min and 60-min wasresearched respectively, and the variation of trans-membrane pressure was also analyzed. Comequently short backwash interval was recommended under the same water consume.  相似文献   

18.
湘江微污染饮用水源生物过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探讨了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饮用水源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湘江微污染饮用水源中的可同化有机炎(AOC)、可生物降解有机炎(BDOC)、氨氮、铁、锰和浊度,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不同滤料介质组成的生物滤池具有不同的去除效果。由活性碳、石英砂组成的生物滤池对AOC、BDOC、氨氮、铁、锰等的去除效果比由无烟煤、陶粒和石英砂等滤料组成的生物滤池好,加氯水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用膜技术分离当归浸取液中的阿魏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运用膜分离法从当归水浸取液中分离、纯化有效成分阿魏酸并进行浓缩的新工艺.首先,研究超滤法的可操作性.其次,对比研究超滤法和传统的醇沉法纯化当归水浸取液的处理效果,定量检测阿魏酸的回收率和杂质去除率.最后,为进一步提高阿魏酸浓度,分别选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并考察了操作压力和pH值对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速离心预处理后,超滤当归水提液的渗透通量变化不大,可用于当归水提液的纯化操作;超滤法的回收率和杂质去除率均高于醇沉法,说明新的超滤膜分离法在当归纯化效果方面优于醇沉法;纳滤膜对阿魏酸几乎没有截留效果,反渗透适用于浓缩阿魏酸,提高pH值可以提高截留率,本实验条件下pH=9~10,压力2.5 MPa时反渗透获得最高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20.
以南方某市水厂的中试试验为基础,结合Ames试验,重点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滤水表现为致突变阳性,其中的致突变物质为移码型致突变物而不是碱基置换型致突变物,臭氧活性炭工艺可去除水中部分移码型致突变物,使得致突变阳性水转化为致突变阴性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